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大龙国小地下遗迹 列文化遗址

人气: 16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3月27日讯】〔自由时报记者郑学庸/台北报导〕台北市文化局“北大同文化园区”工程今年初在哈密街兰州派出所旧址,挖到疑似文化遗址,文化局委托中研院考古学家刘益昌试挖掘两个月后,确定兰州派出所旧址及紧邻的大龙国小地下,藏有大面积且丰富的史前讯塘埔文化遗址,年代约距今四千五百年,文化局将依文资法指定为大龙峒文化遗址。
拥有一百一十年历史的台北市大龙国小,被考古学家确定地下含有大面积且丰富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比著名的圆山及芝山岩文化更为久远。(记者郑学庸摄 )欢乐歌舞场面


欢乐歌舞场面

北大同文化园区挖到宝

〔记者郑学庸/台北报导〕台北市文化局“北大同文化园区”工程今年初在哈密街兰州派出所旧址,挖到疑似文化遗址,文化局委托中研院考古学家刘益昌试挖掘两个月后,确定兰州派出所旧址及紧邻的大龙国小地下,藏有大面积且丰富的史前讯塘埔文化遗址,年代约距今四千五百年,文化局将依文资法指定为大龙峒文化遗址。

日治时期兴建的兰州派出所,因市府规划北大同文化园区,计划将用地改建为六艺广场并加以拆除,引发当地文史工作者强烈反感,但没想到广场施工首日,就发现地下有疑似清朝遗留下的土堡基石。

文化局邀文资与地质专家会勘,原以为只是挖掘出清代的唭哩岸石,但委托考古学家刘益昌探坑,发现地下一点五公尺处,可能存在着比圆山文化及芝山岩文化都更为久远的新石器时代讯塘埔文化遗址。

刘益昌在六艺广场预定地及大龙国小内挖凿十处探坑,发现十处探坑除了一处在史前时代疑为水泽、没有文化遗迹外,其余九处探坑都出现了讯塘埔文化特有的绳纹陶、石器、石槌、玉锛及箭镞,另外也挖掘出许多清代瓷器。其中,较靠北侧的探坑中有较多现代建筑废土,东南侧面向圆山文化遗址的探坑中,先民遗物则较为完整。

刘益昌指出,坯体厚实的绳纹陶器应是新石器时代台北人的陶罐,石槌则是用来敲破核果的工具。刘益昌研究报告指出,讯塘埔文化遗址的陶器和东海岸地区南段、菲律宾北部出土的陶器具有相同的制造元素,显示当时人类沿着黑潮南北移动的模式,长年存在于台湾与菲律宾之间,具有长远航海的能力。

文化局表示,将参照刘益昌建议,要求缩减大龙国小地下停车场兴建规模,并保存维护南侧遗址群。


戴耳饰的妇女

讯塘埔文化 距今3500至4500年

戴耳饰的妇女

大约处于新石器时代中期的讯塘埔文化,是由考古学家刘益昌在七年前所发现、提出,并接续大坌坑文化晚期逐渐演化发展而来的地方性文化。

刘益昌根据台湾各地遗址调查与遗物分析结果,判断台湾北部区域在大坌坑文化之后,应该有一层与中南部同为绳纹红陶文化的牛骂头、牛稠子文化相对等的史前文化存在,分布区域约在基隆到淡水间的北海岸、关渡以下的淡水河河岸,与台北盆地的北侧斜坡。

讯塘埔文化年代约距今三千五百至四千五百年,主要特色是陶质遗物多半为褐色的绳纹陶,但因保存状况不良,表面常常出现风化脱落现象,露出粗糙的坯里。

石器方面,虽只有石锛、石凿、打制与磨制石斧、凹石、石槌、石刀等较少量的石器,但因为有石刀等石制农具出现,显示当时应有相当程度的农业发展。

(记者郑学庸 )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