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宋 欧阳修:朋党论
宋仁宗时,杜衍、富弼、韩琦、范仲淹等并执政,欧阳修、王素、蔡襄为谏官,欲革弊政,致太平。陈执中、章得象、王拱辰、鱼周询等不悦,谋倾陷君子。杜富韩范不安,相继去国。小人创朋党之说,欲尽其善类,蓝先震进朋党论。欧阳修既上疏论杜富等皆公忠爱国,又上此论以破邪说,仁宗感悟。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利禄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
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义,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尧之时,小人共工驩(音:欢)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凯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
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
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
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咸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后世;然皆乱亡其国。
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音:翘)舜为二十二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夫治乱兴亡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朋党:犹今言党派。 党,朋也。
贼:害。
名节:名誉节操。
四人:尧时有四大凶人—共工、驩兜、三苗、鲧。
八元:左传:“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奋、伯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天下之人谓之八元。”
八恺:左传:“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苍舒、隤敳、梼戭、大临、尨降、庭坚、仲容、叔达,天下之民,谓之八恺。”
夔:后夔,舜臣名,典乐之官。
稷:后稷,虞舜时农官,弃掌其事,因亦称弃为后稷。周之始祖,母姜嫄践巨人之迹而有娠,生子以为不详,欲弃之,因名弃。
契:舜臣名,为司徒,敷五教。商之祖,母简狄,吞玄鸟卵而生契,封于商。
二十二人:四岳九官十二牧,共二十二人。四岳,官名。九官:禹、稷、契、皋陶、伯益、后夔、伯夷、垂、龙。十二牧,十二州之牧守。
后汉献帝时……已无救矣:此指东汉末年所谓的“党锢之祸”。桓帝时宦官擅权,名士大臣皆羞与为伍,因此双方交恶,天下士子亦多站在大臣这一边,攻击宦官。有汝南太守宗资重用功曹范滂,南阳太守成瑨重用功曹岑胵,因压抑豪强,得罪宦官,声名大着。太学生郭泰、贾彪等与名臣李膺、陈蕃等互相标榜, 势力更盛。李膺做河南尹时,妖人张成交接宦官,说将有大赦,故意教儿子杀人,李膺便捕成子抵命。成弟子牢修上书,诬李膺等收买太学生,结党为害朝廷, 桓帝震怒,遂捕李膺下狱,令行郡国,搜捕党人,株连有陈实、范滂等二百余人。隔一年,因窦武等上表营救,李等始获释放,但仍禁锢终身,不许仕进。桓帝崩,灵帝即位,宦官又奏请逮捕党人,于是全国正人君子,都被指为党人,死在狱中的约有一百多人,株连而被杀死、充军、禁锢者有六七百人。后黄巾贼起,灵帝怕党人与黄巾贼合谋,始下诏赦罪,诛徙之家,皆归故郡。然党锢之祸前后历二十余年,朝野崩离,纲纪荡然,加以黄巾贼盛,汉遂亡国。
唐之晚年……唐遂亡矣:自唐穆宗长庆元年起,朝廷即有所谓牛李党争,一方是李宗闵、牛僧儒,一方是李德裕,各立朋党,互相倾轧,共历四十年之久。大体而言,牛党多小人,李党多君子,唐昭宗是唐朝倒数第二位皇帝,名李晔,于西元九零四年为朱全忠所弑。
诮:责让。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馆阁校勘,因直言论事贬知夷陵。庆历中任谏官,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诬贬知滁州。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王安石推行新法时,对青苗法有所批评。谥文忠。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 》,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对宋代金石学颇有影响。有《欧阳文忠集》。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