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大乐透走势图 - Google Play 上的应用 shouye
古典散文

【古文观止】宋 苏洵:管仲论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攘戎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叛。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桓公薨(音:轰)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桓公也。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凶,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彼桓公何人也?顾其使桓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

仲之疾也,公问之相?当是时也,吾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呜呼!仲以为桓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桓公处几年矣,亦知桓公之为人矣乎!桓公声不绝乎耳,色不绝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相庆矣。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音:直)桓公之手足邪?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虽桓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邪?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因桓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

五霸莫盛于桓文,文公之才,不过桓公,其臣又皆不及仲。灵公之虐,不如孝公之宽厚。文公死,诸侯不敢叛晋,晋袭文公之余威,得为诸侯之盟主者百有余年。何者?其君虽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桓公之薨也,一乱涂地,无惑也。彼独恃一管仲,而仲则死矣。夫天下未尝无贤者,盖有有臣而无君者矣。桓公在焉,而曰天下不复有管仲者,吾不信也。

仲之书,有记其将死,论鲍叔宾须无之为人,且各疏其短;是其心以为是数子者,皆不足以托国;而又逆知其将死。则其书,诞谩不足信也。吾观史鳅以不能进蘧(音:渠)伯玉而退弥子瑕,故有身后之谏;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一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有以死。彼管仲者,何以死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管仲相桓公:管仲,姓管,名夷吾,字仲,齐大夫,相齐桓公霸诸侯。

戎狄:戎、狄皆古时边区少数民族名,在北方者称狄,在西方者称戎。

竖刁易牙开方:三人皆桓公之幸臣。竖刁,为宦官。易牙,善烹调。开方,卫公子。

五公子争立:桓公无嫡子,五公子皆庶子,互相争立,竖刁三人闭门,绝桓公之食,桓公饿死,齐国大乱。五公子,指公子武孟、公子元、公子潘、公子商人、公子雍、公子昭。后昭立,为孝公。

简公:名壬,后为陈恒所弑。

鲍叔:即鲍叔牙,管仲之友。鲍叔荐管仲,桓公用之。

四凶:即共工、驩兜、三苗、鲧。

少正卯:鲁之闻人,为孔子所诛。

弹冠:整洁其冠,言将出仕。

絷:捆绑。

五霸:即春秋五霸:齐桓、晋文、秦穆、宋襄、楚庄。

桓文:齐桓公与晋文公。

其臣:指晋文公所用之臣,较著者有狐偃、赵衰、先轸、阳处父诸大夫。

灵公:名夷皋,晋文公孙。

孝公:名昭,齐桓公子。

盟主:是诸侯盟会之主,即霸主。

老成人:指贤者。

仲之书:指管仲著作管子。今所传之管子为伪书。

论鲍叔宾胥无之为人:管子中记载,管子寝,疾病,对桓公曰:“鲍叔之为人也,好直而不能以国强;宾胥无之为人也,好善而不能以国绌。”宾胥无,齐之贤大夫。

诞谩:诞忘欺诳。

史鳅:即史鱼,卫大夫。

籧伯玉:名瑗,卫之贤大夫。

弥子瑕:即卫灵公之宠臣。

身后之谏:谓陈尸牖下,以尸为谏。家语云:“史鱼病,将卒,命其子曰:‘吾仕卫,不能进籧伯玉,退弥子瑕,是吾生不能正君,死无以成礼。我死,汝置尸牖下,于我愿足矣。’其子从焉。灵公吊焉,怪而问之。其子以告,公愕然失容。于是命殡之客位。进籧伯玉而退弥子瑕。

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萧何、曹参均沛人,西汉名相。萧何病,孝惠亲自临视,因问曰:“百年后,谁可代君者﹖”曰:“知臣莫若主。” 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作者简介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号老泉。北宋文学家,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父子三人被称为“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

苏洵小时不好学,成名很晚,一直到27岁后才开始发愤读书。嘉佑元年(1056年),他到汴京拜访欧阳修,文章受到欧阳修的赏识,以为虽贾谊、刘向不过也,士大夫争诵一时,文名因而大盛。但嘉祐三年(1058年),宋仁宗召他参加考试时,他却推病不去。嘉祐五年(1060年)得任秘书省校书郎,后为霸州文安县主簿。又授命与姚辟同修《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后不久病逝。

苏洵的文章主要是以史论政,继承孟子和韩愈的议论文传统,论点鲜明,论据有力。欧阳修称赞他“博辩宏伟”,“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苏洵作诗不多,擅写五古,诗颇质朴苍劲。散文作品有《六国论》、《心术》、《几策》、《权书》、《辨奸论》、《衡论》和《六经论》,后世传有《嘉佑集》十五卷。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