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节习俗 台湾中国大不同

font print 人气: 249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月17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刘嘉韵台北十七日电)台湾民间习俗中,吃完尾牙,就开始筹备过年,而过年前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二十四送神”,将众神送回天庭后,才开始大扫除;不过,中国北方习俗则有吃腊八粥的习惯,吃完腊八粥准备过年,中国的“二十四送神”,送的则是厨房里的灶神,不像台湾民间习俗“送众神”。

静宜大学台湾文学系讲师林茂贤说,中国北方习俗于黄历十二月(腊月)八日吃“腊八粥”,此后开始筹备过年;台湾民间没有吃腊八粥的习惯,而是在冬至时吃汤圆,表示多一岁,并确认来年土地租约,黄历十二月十六日吃尾牙,决定员工去留;传统尾牙菜肴一定有“鸡”,鸡头向着哪一名员工,暗示该员工明年将被解雇。

林茂贤表示,中国与台湾都有在黄历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神的习俗,送神在中国是将“灶王爷”(灶神)送回天庭,传说灶神返回天庭是向玉皇大帝报告该户人家一整年的善恶行为,因此中国民间习俗是以甜食祭拜灶神,以祈求灶神向玉帝美言几句。

相较于中国民间习俗的送灶神,台湾民间于黄历十二月二十四日送“众神”,也就是将家中所有神明送回天庭;由于平时神明雕像、祖先牌位、祭祀用品不能随便移动,以免亵渎神明,民众送完众神后,才能取下擦拭,台湾俗语“大拼厝,才会富”,意味过年前的大扫除,除旧布新才能让来年财源滚滚。

此外,台湾民间还有黄历十二月二十五日“接天神”仪式,迎接来凡间“代班”的神明下凡值勤,当天禁止在户外曝晒女性衣裤,以免对下凡神明不敬。

除夕当天,家家户户都必须换贴春联。林茂贤表示,春联源自中国古代的“桃符”,明代以后才成为过年习俗。台湾沿海地区泉州移民还有贴门签(门钱)习俗,也就是以五张花边剪纸贴于门楣上,像征五福临门。

台湾有守丧期间过年不得贴春联的民俗,有些地区在父丧时贴绿色、母丧贴黄色的门联,内容则为思亲尽孝的辞句。

由于台湾社会变迁,许多民众住在公寓、大楼,没有门楣可张贴春联,但不贴春联又有不祥之意,或遭致守丧的误解,住在公寓的民众也会在住家门口张贴“恭贺新禧”之类的吉祥句子,代替春联。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纪元2月9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郭美瑜台北九日电)农历新年将届,民众忙着办年货迎新年,来自越南、泰国、印尼、柬埔寨的新移民,国情不同,年节习俗也各异,不过,来台落地生根,也已入境随裕。但是,不像台湾民众初二赶着回娘家,她们初二在家迎接姑嫂妯娌回娘家,或忙里偷闲到郊外踏青,享受新年假期。
  • 清明上河图 中国画
    天清地明的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一年中宝贵的好时节。现代人一想到清明可能就联想到扫墓的民俗,其实,从古到近代,清明节联系着寒食节和上巳,民俗活动多彩多姿,五花八门。可知道历代的人们在清明时节从事哪些有趣又有益的活动吗?一起来探一探清明丰富的内涵吧!
  •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处在春分之后,此时节万物清洁明净,所以得“清明”之名也。战国时代屈原《楚辞》说:“阳气发兮清明”。公元前的京房《京氏易传》云:“三月清明节在戌”。由此可见中国古人早在二千年以前对“清明”这个节气就有了深入的认识。那么清明节什么时候变成扫墓节呢?
  • 踢毽子是我国传统的体育运动,是古代“博戏”的一种。中国人踢毽子的历史很长,在汉代的画像砖上已有踢毽者的形象了。古人认为踢毽子最初来源于蹴鞠,而蹴鞠相传为黄帝所作。这么看来,这小小的毽子,其来历也非同寻常。
  •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循环周期的起点。春寒料峭到春分已转变为春暖花开,一片五彩缤纷的盛景,迎来一年中难得好时节--春分,也迎来养生、开运的契机。本文要与你分享:“春分”的要义是什么?在春分如何养生,如何开运?做法上有哪些宜忌呢?
  • 每年的3月17日,纽约市都会在第五大道举办盛大的圣派翠克节游行,这是全球最著名的圣派翠克节庆祝活动之一。圣派翠克节(St. Patrick's Day)的习俗包括穿戴绿色服饰、饮用绿色啤酒或苏打水、装饰三叶酢浆草,爱尔兰矮精灵是常常出现的角色。而在中国,虽然没有专属于绿色的节日,但许多饮食文化、民间习俗与传说,也蕴含着与圣派翠克节相呼应的元素,联想起来还别有一番风味。
  •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即为惊蛰,此时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冬眠的昆虫,草木也竞相舒展。今年的惊蛰是3月5日23:28。
  • “句芒一夜长精神,腊后风头已见春”(韩偓《早起探春》)句芒神即春神,在一夜间让人间长了精神,让风儿捎来春气。2025年2月3日冬去春立时间在22点10分。不管好年、歹年,立春这一节气到来,都是令人心身振奋欢畅的一刻。一年之计在于春!怎样利用立春阳气生发的时机,为自己打造一年的好彩头呢?从代代相传的智慧中可以得到一些启发。
  • 过年在中国各地有着丰富多彩的习俗和传统,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庆祝方式。但团聚、祭祖、祈福和欢庆的主题在全国范围内都是共通的。在中国的古代,人们又是怎样过年的呢?
  • 围炉、守岁中,远处、近处的爆竹声此起彼落传开来!暖风褪去柳梢冷,一夜唤回天地春!守护传统价值的民俗,守护人心中的善,穿过除夕,正月初一的新年晨光将春天捎回大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