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月12日讯】(大纪元记者张本真东京摄影、报导)提起东山魁夷,不少中国人、特别是画界人,应该是耳熟能详。他自1971年开始为奈良唐招提寺鉴真和尚“御影堂”绘制障壁画,前后耗费了11年的时间,于1975年完成了第一期工程《山云》、《涛声》;1980年完成第二期工程《黄山晓云》、《扬州薰风》、《桂林月霄》等;1981年完成鉴真和尚厨子绘《瑞光》后,大功告成。至此,东山魁夷登上了战后日本画的最高峰。
而作品曾深深感动了东山魁夷、后来并成为东山岳父的川崎小虎,则比较少为中国人所知。实际上,川崎把现代的感性溶入到日本画的传统中,大大开拓了日本画的表现。其以历史和传说为主题的罗曼蒂克的大作和讴歌平凡生活中的喜悦主题的作品,表现出艺术大家的纯真而为人喜爱。虽然几乎没有直接指导东山日本画技法,川崎把作为日本画家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潜移默化传达给了东山。
1926年考入东京美术学校(现东京艺术大学)的18岁的东山,初次看到帝国美术院展覧会中川崎的作品《西天求法》就深为折服。而1940年与川崎长女结婚时,其父生意失败靠借贷生活、东山自己也是流浪汉样的生活,川崎却只是恬淡地对来求婚的东山说,对艺术家来说这样无所谓啦,吃得十年苦,才能有所成就。
曾感动了东山的川崎作品《西天求法》,在继续感动后来人 。那是川崎最初的水墨画作品,以简洁的轮廓线描绘僧人的脸、手和骆驼背负的行 李,表现了中国古代高僧为了求法不畏艰辛、勇猛精进,跨越高原、沙漠,前往西 域求取佛典之旅。(大纪元) |
日本画用色非常细腻,观川崎、东山之绘画,可以感受其率真,作品之淡雅与静寂,韵味浓郁,表现出大和民族独特的审美意识,一种对自然和人生的深深依恋和淡淡伤感,绚烂之极又复归于平淡,撼动人心。
看其画作时,突然联想到以前看翁倩玉板画,那种清澄的画面,是否也从东山的作品中吸收了养分。
川崎小虎和东山魁夷展继新年前后的东京展之后,还将于4月在山梨县立美术馆、7月在岐阜县美术馆展览。
观东山魁夷作品《年暮》。(大纪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