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美德才是真正的至宝

贯明
font print 人气: 61
【字号】    
   标签: tags:

人活着就会有所追求,然而世上最值得追求的东西是什么?却很少有人用自己的头脑去认真思考过。大多数人不过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看到别人追求什么,自己也仿效着去追求什么。与一些青年朋友谈到人生的理想时,有些人认为金钱财富很重要,没有金钱财富就不能幸福,所以值得一生去追求;也有人认为名声很重要,一旦成为名人之后金钱财富就自然滚滚而来;还有人说,权势更值得去追求,因为拥有了权力之后就可以名利双收了……这样的议论听起来很俗气,人们也很难想到更高的目标是什么,很少听到有人把高尚的道德品质或完美的精神生活作为自己人生追求的目标。

其实当一个人一旦把追求物质财富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时,他就很难做出品德高尚的行为了。况且人世间的富贵也并不只是靠努力就能到手的,俗话说:“命中只有八斗米,走遍天下不满升”虽然有些人一生都在为名利所劳累,犹如夸父追日般看着光芒四射的朝阳,却永远也追寻不到,到头来只能得到一身的疲累与无尽的挫折。那是因为名利与富贵也是由德转化而来的,无德之人即使终生辛苦、机关算尽也只是徒劳一场。

笔者以前在大学有一位同事,本来已身兼两份工作,收入很丰厚。但她仍不知满足,为了获取更高的收入,又在夜间找到了第三份工作,造成经常睡眠不足。笔者曾善意的劝过她做人应该随遇而安,适可而止,知足才能长乐。她当时听后非常不以为然,依然每天勉强支撑著身体去上班。就在她高兴的领到了第三份工作的薪水(二千五百元)的第二天,由于睡眠不足她所驾驶的汽车撞到了别人的车尾,虽未造成人员的伤亡却使两辆汽车受损,修车费不多不少正好支付了二千五百元。一个月的辛苦工作完全化为汽车修理费,直到这时她才若有所悟,明白了人世间的物质财富不能强求的道理。

物质财富不只是生带不来,死带不去,即使在我们能看到的这个物质世界,它的作用也是很有限的。它无法解除人的精神痛苦,也无法使人延年益寿,更无法使人超越生死轮回,走向自由自在的高尚精神境界。虽然也有人说高尚的道德品质不能当饭吃,然而实质上没有德的人做乞丐也讨不到饭食,有德之人不管身在何处都没有衣食之忧。人的肉眼虽然看不到德的存在,德却无处不在,德是一切荣耀富贵的源头。

人生贵在修德。有德才能拥有自己所需要的一切。积德与守德之人犹如把财宝积累在天上,不须操劳自会财源滚滚,衣食丰足。因此只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完美的精神生活,才是真正值得人们去追求的无价之宝。@*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古人云:“相由心生,相随心灭”。当我走上了修炼的道路之后,静观周围的同修发现每一个人都心地善良、眉清目秀。修炼的人处处以“真、善、忍”的心性标准要求自己,行为举止端庄大方、庄严如佛,无论男女老少都是人世间最美丽的一群人。有时观察身边的初生婴儿,一个个纯真无邪。然而随着孩子日后的成长和各种不良风气的熏染,他们在社会上开始形成后天的意识和观念,先天的纯真善良随之一点点的消蚀,人的外貌也随之改变。心怀恶念的人通常面目狰狞可憎,满口脏言粗话;有善心的人则面貌柔和光亮,一言一行都给人以温暖和蔼的感觉。恶人无法装出善相,观其瞳而知其心,因为眼睛是心灵之窗,能照见其的内心善恶美丑。静看岳飞、文天祥等忠臣义士的画像,面相神情中充满着浩然正气;再看江魔头对着香港年轻女记者发怒的电视镜头,活脱脱就是一副魔鬼转世的丑恶嘴脸。
  •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贵在与人为善,尽可能向他人提供方便,尽量给予他人帮助。可以说,宽以待人是一个道德水准较高的表现。对于别人的好事,要极力给予支持和赞赏;对于别人的坏事,不要幸灾乐祸甚至落井下石。
  • 出租车开动之后,司机仍然情绪激动,满脸怒容,一副忿忿不平的样子,气得连收费的电子表也未打开。我再三反思也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为了安抚他的情绪,只好不断的道歉说:“如果我果真做错了什么事情,请您原谅我。”直到这时,他才余怒未消的说:“你为什么一定要坐我的车?你知道吗?我在那个出租车站排队排了两个多小时!而你乘坐的这段距离车费还不到二十元港币。”我终于明白了司机们拒载的原因,但是为时已晚。一路上他喋喋不休的发牢骚,甚至我表示愿意多付十元车费给他,他仍然不肯原谅我。直到我快要下车了,我拿出一张真相传单送给他,并再次向他道歉,这时他突然讲:“这都是天意啊,也许前世我欠下了你的。”然后破涕为笑,好像一切都在那一瞬间释然了。
  • 人世间真正的智者,其心胸宽如海洋,能包容世间的一切。胸襟宽阔、气度非凡的人都拥有超常的智慧和精神力量。人世间也有许多心胸狭窄、目光如豆的人,但是真正做大事业、有大成就的人,都需要有宽大的胸襟和容人的雅量。
  • 今年清明节,我们无法回去扫墓,但我忽然明白,清明的意义从来不只是一束花、一炷香。真正的祭奠,不只是铭记逝去的亲人,而是在心中点燃一盏不灭的灯;是不让那些遭迫害的生命被遗忘,让他们的信仰得以延续;是让活着的人依然怀揣希望,更是坚守他们未能走完的路,让正义与真相薪火相传。
  • 清明,把死去的和活着的人连在一起,阴郁而沉重,它让人的感情变得脆弱。对故者的缅怀,对生命的思索,在生与死的对话中禅透生之意义。心灵由阴郁而透明,进而变得轻松、愉悦。
  • 东方文化陀山鹦鹉的名言,应沿袭原话为好:尝侨居是山,不忍见耳!鹦鹉的境界亦于此,陀山曾经拥有,今生弥足珍惜!故乡常州为笔者曾居地,我将其揣入怀中,时时因故人的遭遇和幸福唏嘘雀跃。
  • 时下正当春天,虽然我生活的这片土地上花儿尚未绽放,树木也是萌芽状态,但鸟儿婉转的鸣叫,已唱出春天的喜悦。融入春天,自然,心中也有了春天的风景。
  • 余先生的一句话让笔者心有震悸,事关余先生老家安徽曾派一代表团赴普林斯顿,想说服先生回国看看,因他公开表示八九事件不平反就不回国。故乡来人劝道,回一趟便能解除乡愁。先生急了,怼出一句——我没有乡愁!
  • 漫步林间小道,穿过亭廊幽径,听着叮咚的山泉水,迎向轻柔抚面的风儿;但见鸟鸣山翠,花木蓬勃,白云绕山岗,飞絮舞流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