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叹花

明珠
font print 人气: 189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2月18日讯】唐朝的大诗人杜牧家世显赫,多才多艺,在诗、赋、古文等方面都有许多传世佳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传说称杜牧风流却不同于凡俗。太和二年(公元828年),二十六岁的杜牧进士及第,授宏文馆校书郎,可谓春风得意。以后几年在各地任幕僚。

据《唐阙史.卷上》记载,那时杜牧曾在宣州(今安徽宣城)当幕僚。他听说湖州的景色秀丽且美女如云,长眉纤腰有似神仙,所以在公事之余就去那里游览。当时的湖州刺史(相当于现在的省长且有兵权)是他的好朋友,所以就热情的款待他。刺史把全城的官妓都找来陪酒,但杜牧没有一个看得上眼的。

杜牧在那玩了几天,临行之前,刺史又专门为他举行了一场赛船大会,引得全城的姑娘都出来观看,杜牧沿着两岸的景色一路物色过去,也看不到一个中意的姑娘,船会将散,杜牧突然看到曲岸上有一位中年妇人牵着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姑娘款款走来,杜牧一看那小姑娘,就认为是绝色,忙命人到岸上请那对母女上彩船一叙。母女俩上船后看到有很多当官的在船上,惊慌失措的不敢说话。杜牧明说了要娶这位姑娘为妻,但那位中年妇人因为女孩年纪尚小而面露难色。杜牧不想为难这对母女,就说:“不然这样,我留下聘书一封,十年内我一定要到湖州当刺史,到时再娶你家姑娘。如果我十年内不来,你家姑娘就嫁给他人吧。”并送了那对母女一箱的绫罗绸缎为聘礼。中年妇人收下聘书和聘礼后带少女离去。

杜牧后来被调到京城就职。十四年后才出任湖州刺史,到任后的第三天,即命人寻访当年的那对母女。手下的人回来告之,当年的那个女孩已经在三年前出嫁了,并生了两个儿子。杜牧伤心之余,又命人请那对母女到衙门来,想问问看是怎么回事。

唐朝的刺史可是一个州(省)的军政长官,在初唐时期大多是由皇子担任,如唐太宗李世民的几个弟弟都曾担任过刺史一职。那位姑娘的丈夫担心自己妻子会被刺史大人抢去,所以不敢让妻子去见杜牧,跟老太太一合计,姑娘的母亲和姑娘的丈夫抱着两个儿子来见杜牧。

杜牧见了老太太就问:“您女儿既然收了我的聘礼,为什么不遵守诺言却嫁给别人?”老太太惶恐的说:“我女儿等了大人十年都没来,到了第十一年才嫁人,三年内生了两个儿子,并非不守诺言啊!”说着拿出当年杜牧亲笔写的聘书,杜牧仔细一看,发觉确实是这么回事;不仅没有生气,为了表彰这对母女信守诺言行为,杜牧当场写了一首《叹花》诗赠给那个老太太:

【叹花】(《全唐诗.卷524_55》)

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
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

全诗围绕“叹”字着笔,虽可感受到作者一句三叹的心情,却不见一个“叹”字;立意新颖而别致。头两句写了往年曾见花未开时的样子,可是现在自己寻芳去的太迟了。虽说有自我开解的意思在,看似豁达,但字句中却流露出无奈和惋惜的心情。后两句写大风把树上盛开的花朵吹的凋零而满地狼藉,只剩下已经形成绿荫的树叶和累累的果实。表面上是写花的变化,实际上是在写人。用花开花谢、果实满枝来比喻少女的妙龄已过、结婚生子。并借花的变化暗示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包括夫妻缘,都是天注定的,半点不由人。

从《唐阙史》记载的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事者双方都能信守诺言;这对母女并没有因为杜牧是个新科进士或大官就刻意的巴结;杜牧也没有因为心愿未成而迁怒与她们。这十多年来,杜牧在历任黄、池、睦三州刺史后,又被调入京城为司勋员外郎,常兼史职,改吏部;可能是为了与姑娘完婚,杜牧才向朝廷请求为湖州刺史。虽然最终未能与自己的意中人谐成连理,但杜牧却能安于天定之缘分而不以官欺民。古人处世的态度及道德水平值得现在的人学习。

参考书籍:《唐阙史.卷上》、《全唐诗(中)》、《全唐诗.诗人小传.杜牧》。(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观众发现本届全球华人新年晚会,全部节目在发掘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之内涵,在美国、加拿大演出的几十场,在中西观众普遍的感动之中,又有一种特别的感动,那就是对东方民族乐器二胡演奏的特别感受。

    二胡是胡琴的一种,是中华民族融会交流的一朵奇葩,只两根弦,共鸣箱比小提琴小得多,更甭比中提琴与大提琴,但是把握在戚晓春女士手上,奇迹发生了,每个活跃的音符都有灵动的生命,形成一个艺术空间的场,幽雅的乐音和每一位听众在对话,在交流,用中国人的乐器:二胡特殊诗的语言。

    04年全球华人新年晚会戚晓春演奏自己创作的二胡曲《春》笔者现场欣赏后,又听了多遍,奇怪的是,每次感受都一样,不限于美洲之春,更是中国之春;更奇怪的是,春不在中国今日大陆,没有挣工资的崂山道士,没有喧嚣叫卖的旅游胜地,美妙的旋律使本人全身心地融入祖国的江南,历代大画家、大诗人们欣赏的古国江南,地道的中华文化氛围,从马常子女士钢琴泠泠地伴奏开始,似潺潺欢快的流水,大地苏醒!“春风又绿江南岸”,“春来江水绿如兰”,天人合一,人之情与大自然之景交融,唐人白居易、宋人王安石相继徜徉而来,陶醉其中流连忘返,仿佛听到布谷鸟报春的欢快,蟋蟀、纺织娘在织着交响,夜莺在娇啼,随着悠扬的旋律分明展现着唐人杜牧鸟瞰大好河山的画图:
    “千里莺啼绿映红,山村水廓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 “诗是吾家事”,这不仅是家族传承的训勉,更是他内心深处的自我认同。诗歌,对杜甫而言,早已超越了抒情遣兴的工具,或是干谒求进的手段,而是他存在的方式,是他思考、感受、回应这个世界的根本途径。当现实将他逼入绝境,官场失意、家国残破、身体衰败,唯一能紧握不放的,或许只剩下这支濡染了毕生心血的笔。
  • 重阳登高,踏秋祈福,本是古人一桩赏心乐事。然而在唐朝大历二年(767年)的夔州(今属重庆奉节),一位霜鬓华发的病弱文人独上高台,感受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色:耳畔疾风猎猎、猿声悠悠,眼前落叶萧萧、江水滚滚。
  • 三国时期有一位“丑妻”,颇为聪慧,即曹魏大臣许允的妻子阮氏。唐 周昉《仕女图》。(公有领域)
    元稹悼亡韦氏诗,通首说得哀惨,所谓贫贱夫妻也。“顾我无衣搜画箧,泥他沽酒拔金钗”,言其妇德;“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言其安贫。俸钱十万,仅为营奠营斋,真可哭杀。
  • 《人日》一诗,通过写景,表达了冬去春来,万物生机勃发的景象。面对雪霁后的晴天,又恰逢“人日”,所以常人举办各种活动来庆祝;修行之人不可能像常人那样兴高采烈,而是用“闲吟旷士怀”来抒发自己的襟怀。
  • 皮日休的这首《馆娃宫怀古》,前三联都是描写馆娃宫遗迹的荒凉景象,尾联则是表达了对吴王夫差因女色而灭国感到不值。同时,皮日休对越王勾践利用美色打败吴国的事情也颇有微词,他在《馆娃宫怀古五绝(其一)》诗中写道:“越王大有堪羞处,祇把西施赚得吴。”
  • 人说红尘世间原本就是一个大的名利场,待久了能有几人不会被诱惑沉沦。守住纯净的初心,感受自然之法的圆容殊胜,自在逍遥、洒脱不羁又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呢?胡令能正是借小儿垂钓的童真视角,为我们展现了如何看淡名利把持本性,清净无欲的纯美内心画卷。
  • 茫茫的大江南北,走正道,有时候反而事情难办成。榆荚形如铜钱生在树上,杨花如玉屑洒落在街头。
  • 他从官场走来,掸去一身功名浮华,暂别尘世樊笼的束缚与喧嚣。他向深山而去,迎来十方松风水月,静看桃源仙境的清新与生机。这是他安身处世的一幢居所,也是他修行求道的一片净地。他,笃志修禅的王维,在这座隐士辈出的终南山购置别业,从此往来于闹市与山野之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