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奭书法展 台中展出

font print 人气: 45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2月11日讯】(大纪元记者谢伯壶文字、摄影台中报导) 荣获各界肯定,却自谦尚未一窥书道神韵的85岁资深书法名家王建奭,即日起至20日止在台中市文化中心大墩艺廊(一)举行首次书法个展。

从小便羡慕老师能写一手好字的王建奭,在5、6岁时就立志学好书法,即使军旅生涯遭逢8年抗战,也不忘在战斗之余,利用有限的时间习字。来台后,更是善用每晚弟兄就寝后的2个小时持续练习。退休后,由于有了更多的时间习字,大家也开始纷纷向他要字,他却从不跟对方拿钱。

王建奭表示,其实学习书法是很有趣的,而且这也是种锻炼身体的方式。一般书画家大多都很长寿,90几岁的很多,就是因为讲究气,加上书法家心静少烦恼的缘故。他并引南齐王僧虔《笔意赞》里的一段话‘书之妙道,神彩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而这句中的‘神’指的就是神韵。

王建奭并说,写字其实和很多事情一样,总会遇到瓶颈。像他有学生就写了10年的书法,却还感到入不了这个门,其实就是因为窍没开,一旦开窍之后,字自然就漂亮起来了。而且习字到后来只有2条出路,不是变成书匠,就是成为书法家。但要成为书法家,就一定要多读书,了解文章,才能精准的书写出来。

王建奭接着指出,书法也讲功力的,也是要持之以恒的下功夫。但过于讲究功夫,字就会显得呆板不活泼而无法突破。神韵其实代表的就是活泼,字有神韵,写出来自然好看。


现场民众专注欣赏作品。

他并建议初学者以古人为师,以帖为匠。因为如果没有办法抓住古人累积下来的精华,那即使习字多年依然会无法突破。至于最难写的字体,他则认为是篆书及大草。他表示,篆书若没有一定的基础不容易学习,而草书虽然活泼飘逸,但要想一气呵成,没有一定的功力也办不到。

有别于一般的书法展,王建奭的学生们除了用心将展场布置得古色古香,也有学生在现场演奏古筝,展现了书法以外的才华。喜欢书法的民众,可要把握这难得的机会。


王建奭的学生现场弹奏古筝。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著名旅美画家邱伯安教授将于12月1、2日在洛侨中心举办“心灵宇宙”画展。邱伯安在28日表示画展将展出35幅画作,旨在诠释宇宙创造的奥秘、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及生命的永恒希望,以中国哲学及艺术,结合诗、书法、文学融于画作中,探寻人类生命之归宿。
  • 每天早晨在北京颐和园的昆明湖边,总有一名老者挺直身体、双手握着两支状似毛笔的长杆,在地上写出漂亮的书法。特别的是,这名老者是一位精通中国京剧与昆曲的北京大学心理系退休教授,而且老者同时用左右手写出的两个字,还是字形左右相反、对称的“镜面字”。
  • 【大纪元12月3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陈朝福高雄三日电)高雄市忘年书画推展协会去年率团前往韩国济州参访,以书法会友获得热情款待,返国后规划邀请当地济州特别自治道书艺家协会来访,双方预定于七日至十二日在高雄市文化中心举办“台湾高雄、韩国济州书法联展”。
  • 【大纪元12月3日报导】(中央社记者罗广仁、钟婉慈台北三日电)台湾民主纪念馆“大中至正”牌匾更换在即,今天原书法家杨家麟及在中华文化协会会长范光陵的安排下,举行记者会说明当年书写“大中至正”的故事,并表达个人对“大中至正”牌匾遭更换的遗憾。
  • 【大纪元12月7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陈蓉台北七日电)台湾民主纪念园区主牌楼的新字体“自由广场”上午亮相;新字体未来将取代“大中至正”;字体采自书法家王羲之的书帖,每字长宽一百七十五公分,采塑钢崁字,颜色为黑色。
  • 【大纪元12月10日讯】(大纪元记者谢伯壶文字、摄影台中报导) 中国文字是世界上公认最优美的文字之一,而书法更是其中最能诠释中国文字之美的独一无二的艺术。由台湾省书画教育协会举办的“台中市南区艺文活动—书法班成果展览”中,便呈现了由小孩至大人各年龄层的社区居民长期以来的习字成果。
  • 古代的风景画或人物画中有建筑物的构图,依赖界尺将建筑物的飞檐、楼阁、楹椽等画得唯肖唯妙,这种有直线的画,称为“界画”。
  • 在台湾近代诗书画艺坛,黄水文一生低调,作无形之画--诗,画有形之诗--画,在诗书画中自得其乐。他的画作存留甚少,但在精不在多,得到典藏,也曾作为邮票之画发行;他的诗句得到故乡诸罗山水共鸣,常被桃城(嘉义)后人选来吟唱;他的书法以隐名的姿态留存于嘉义市中山公园尊师亭。综观其人一生平凡中有不凡。
  • 夜曲Nocturne这个名词来源于拉丁文,有“夜神”的意思。夜曲最早出现于十八世纪的意大利,是主要供钢琴演奏的一种浪漫情怀的的特性小品。它和小夜曲(sérénade,傍晚演奏的声乐曲或是器乐曲),以及多乐章组曲的“嬉游曲”(divertimento,器乐曲)是相同的风格,都是适合夜晚以及户外演奏的曲风。
  • 台湾美术界在1950后期到1970前期爆发传统国画与本土胶彩画路线之争,黄水文不愿卷入争议, 从1960年至1980年二十年间退出省美展,因此在全台逐渐失去知名度。在1960年至1970年的十年间,他开始将水墨融入胶彩画中。他的书迹留在嘉义公园尊师亭上依然可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