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共秘史(24)
毛泽东一向仇视知识分子。形成仇视心理的原因可追溯到毛泽东郁郁不得志的青年时期。
一九一八年,毛泽东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有一次胡适演讲。他去旁听。毛等胡讲完后提出一个问题。胡适发现提问者不是学生,而是一位微不足道的图书馆助理管理员,就把问题拂到一边,置之不理。毛泽东感到受辱了。
中共组建初期,湖南成立一所“自修大学”。校址设在前时的船山学院。校长贺民范系同盟会会员,同陈独秀也有交往,是湖南省德高望重的学者。当时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教国文,又在“自修大学”当指导主任。毛泽东鼓励学生裸体上学。贺民范知道后当众呵斥毛泽东:“你鼓励学生裸体上学,大概是想把‘自修大学’变成牛棚吧!”毛泽东被训斥得哑口无言。他感到又一次受到羞辱。
一九二六年,陈独秀主持一次会议。毛泽东发言:“国民党左派无兵。国民党右派有兵。(共产党加入国民党后,自称‘国民党左派’,把原来的国民党人叫‘右派’。作者注。)即使只有一排兵也比无兵的强大得多。”话一出口,立即遭到陈独秀训斥。毛泽东又一次当众蒙羞。
一九二七年中共召开“八七会议”,撤掉陈独秀的总书记职务。瞿秋白主持会议。毛泽东也在场。毛想讲一下对时局的看法。谁知一开口就被他人制止了。毛泽东感到又一次受到屈辱。
毛泽东经常受知识分子斥喝、冷遇。他写信向亲人倾诉:“我的职位低微,大家都不理我。对他们大多数人来说,我这个人是不存在的。”久而久之,毛泽东就形成对知识分子的仇视心理,使他只喜欢接近那一群目不识丁的男女。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毛泽东顾盼自雄,觉得是报复那群“妄自尊大言词刻薄”的知识分子的时候了。
最先被毛泽东踢落尘埃的知识分子是梁漱溟。
梁漱溟祖籍广西桂林,一八九三年出生于北京,二十五岁时发表一篇《究元决疑论》,得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赏识,被聘为北京大学哲学系讲师。梁漱溟常到北大教授杨怀中家里作客。杨家给梁开门关门的小伙子就是毛泽东。毛在北大图书馆当助理管理员,月薪八块“袁大头”,生活艰难,只好寄宿杨教授家中。杨怀中与梁漱溟高谈阔论。毛泽东自惭形秽,在旁默默地听,不敢插口绊舌。二十多年后,梁与毛的事业各有所成。梁在山东搞乡村改造试验,成为研究农村问题的学者。毛则率领一群“流氓无产者”割据延安,成为中共党魁。毛泽东为表现自己有招贤纳士的雅量,就邀请梁漱溟到延安讨论中国农村的改造问题。
毛泽东斩钉截铁地说:“要解决农民的衣食问题,就要激化阶级斗争,没收地主富农的土地平均分配。农民有了土地就会富裕。”
梁漱溟摇摇头:“我认为中国农民贫穷,并不是受地主富农剥削,而是因为自身素质太差。要改善农民生活就先要普及文化教育,提高农民的素质,让他们掌握谋生的本领。”
两人各抒已见,最后谁也没有说服谁。
一九四九年毛共建立伪政权。梁漱溟认为自己和毛泽东是老相识,有恃无恐,就留在大陆。毛泽东想炫耀自己山藏海纳度量宽宏,也把一批社会名流或民国政府的变节者拉上台去装点门面。毛泽东安排梁漱溟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梁漱溟是敢想敢说的人。他发现毛共执政的短短几年内,中国大陆农民的生活太悲惨了,比国民党执政时期还差。在一九五三年九月的一次政府工作会议上,梁漱溟发言;“政府农业税太重。乡村百姓生活在九地之下。城市居民生活在九天之上。共产党入城之后,丢掉破鞋烂帽,换上呢子制服,出入香车宝马。根本就不把改善农民生活的事儿放在心上。”
“我看你梁漱溟越说越离谱。”毛泽东打断梁的发言。毛觉得梁的话十分刺耳,勃然大怒:“我共产党就是靠帮农民打翻身仗起家的。你有什么资格和我们谈农民问题。闭住你那张臭嘴巴吧!”
“主席,你们既然请我来开会,让人提意见的,为什么不让我把话讲完!‘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今天就看你有没有让人表白观点的雅量!”
毛泽东更加冒火了:“好,就算我有这个雅量,恐怕在座的同志却没有这个雅量。我提议,同意梁漱溟继续发言的举手。”毛泽东站起来把右手高高举起,用咄咄逼人的眼光环顾全场。会场鸦雀无声,气氛紧张。刘少奇、朱德、周恩来、董必武、宋庆龄、李济深、陈云、邓小平、李富春面面相觑,没有谁敢把手举起来。毛泽东继续连珠炮般发射臭屁弹:“蒋介石是用枪杆子杀人。梁漱溟是用笔杆子杀人。伪装最巧妙,杀人不见血的,是用笔杆子杀人。你就是这样一个杀人犯。……梁漱溟反动透顶,他就是不承认。你梁漱溟的功在哪里?你一生一世对人民有什么功?一丝也没有,一毫也没有。而你却把自己描绘成了不起的天下第一美人,比西施还美,比王昭君还美,还比得上杨贵妃。梁漱溟这个人不可信任。……梁漱溟是野心家,是伪君子。他不问政治是假的,不想做官也是假的。”毛泽东骂到喉咙沙哑了,才住口。
梁漱溟自此之后,被当作“反面教员”,动辄挨批判,受尽凌辱。在大革文化命的烽火狼烟中,梁漱溟被抄家,全部藏书被烧毁。梁漱溟大难不死,顽强地活下来。一九八八年六月病逝于北京,享年九十五岁。
第二个被砍落马的著名文人是胡风。
胡风是四川成都人,文艺理论家。一九五四年,胡风写了一封长信给毛泽东。信中说共产党执政后对文艺领域管束得太死,强制文化艺术服从铁的纪律,压抑了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窒息了文化生活。胡风向毛泽东建议要给予作家人格上的独立。主张创作自由,学术自由,思想自由。毛泽东一心想把中国改变成“党天下”直至改变成“家天下”。他想趁机在文化艺术界树立至高无上的权威。他就使出两把尚方宝剑。一把宝剑是密令公安机关抄胡风的家,审查胡风及其亲友、同事、学生的言行,拦截与胡风来往的所有信件,搜查胡风的“反革命”罪证。另一把宝剑指挥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部展开“胡风文艺思想大讨论”,实质就是大批判。胡风万箭穿身,倒栽落地。全国受株连而被批斗、开除、入狱的人达十多万。其中有一万多知识分子被整死。这是毛共篡政后的第一场文字狱。是毛氏钳制言论自由的第一次“大手笔杰作”。
不过这场反胡风的文字狱,比起几年后的“反右”斗争又是小巫见大巫了。
(待续)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