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域.父之欢颜.宝岛

文/段 威 (缅甸无国籍华裔)
font print 人气: 64
【字号】    
   标签: tags: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经十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威严。在我的印象中,父亲是不苟言笑的。

清风系不住流云,流云抓不住岁月,岁月掬不住容颜。

家父姓段,名绍元,字凤翔,云南腾冲县人,现在已逾古稀之年。他出身于书香门第,年少时恰逢国共内战,接踵而来的是中共赤化大陆,国府被迫播迁来台。滇籍国军素对中共深恶痛绝之,因不齿其暴政,纷纷揭竿而起。

是时年轻力壮,风华鼎盛的父亲,虽方“束发”之年,却已玉树临风、身材魁梧,宛如黑色浮雕的浓眉下,嵌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眉宇之间英气逼人。从小喜欢听岳飞故事的父亲,目睹国难当头,烽火连年,便毅然投笔从戎,参加由深孚众望的李弥将军所率领的反共救国军,后因弹尽粮绝,且失去中央政府之奥援,父亲便随该孤军颠沛流离到充满乌烟障气、经常有毒蛇猛兽出没的荒蛮之地──金三角一带,英勇的云南健儿在恶劣的环境下,对共军浴血奋战,目的就是为了“待从头 收拾旧山河 朝天阙”,一雪南京易帜之耻。

然而孤军在中缅边界的反共鏖战,并未如预期顺利,因为他们面对的是狡黠的共产党,众所周知共产党乃是一“舶来党”,盖因其思想意识形态深受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影响,专门以阶级斗争为基础,对付国军可谓无所不用其极,甚至将原属我国领土的江心坡,拱手让与缅甸政府,作为镇压孤军的报酬。此地区在地理上虽然无经济地利价值,但一寸山河一寸血,乃是古圣先贤抛头颅、洒烈血建立起来的家园,共产党丧权辱国的行径,由此可见一斑。

最后孤军在中共及缅甸亲共尼温政权的夹攻下,惨遭滑铁卢。孤军立足金三角,韬光养晦准备反攻大陆的战役虽然失败了,但他们的鲜血并没有白流,我深信在中华民国的国旗上,将有他们不惜牺牲生命的昂然,他们的爱国风范将千古流芳,永垂丹青!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父亲是反共斗士的幸存者之一,孤苦伶仃的父亲,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便旅居缅甸密支那市──那就是生我、育我、伴我走过七千多日子的“故乡”。

英国的文学巨擘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谁会邪恶到不爱自己的国家呢?”这句颠扑不破的至理名言,道出了个人与民族国家休戚相关的真理,也鼓舞了若干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操,身为一名炎黄子孙,难道不应该饮水思源吗?

家父虽然身处异域,但无时不惦念着自由祖国,只要有报效国家的机会,皆倾力襄助,不遗余力。依稀记得在我孩提时,家乡的华人子弟都没有学习华文的机会,父亲暗忖:“乡里华童若长此以往,必为异族所同化矣!”遂决定兴办学校,振兴中华文化,创校维艰,经过乡人及父亲的荜路蓝缕,翌年一间明敞的学校终于竣工,父亲为该校取名:“兴华国中”,并亲任校长,华人子女才得以顺利念书,个个雀跃万分,因此当地华人称父亲为“段恩师”。

在父亲准备退休之际,我国中即将毕业,他欣闻自由祖国经济繁荣,日臻富强,内心颇为向往,本拟落叶归根的他,却因年迈心有余而力不足,面对魂萦梦系的祖国,也只有“望洋兴叹”了!故他将指望寄托在家中瑰宝──我的身上。

有一天,父亲在家问我:“威儿,你国中毕业后,还想深造吗?”“很想!”我欣然回答。“孩子有志气,”父亲轻抚着我的头,语重心长地说:“想当年,为父由于戎马倥偬,未曾受过更高一层的教育,这是情非得已的事,现在你有如此优渥的条件,应善加把握,我希望你今年去参加侨委会来缅甸的联招考试,若是金榜题名,就能负笈祖国,届时去看看那里的容貌,再以家书告诉我。”“好的。孩儿决不辜负您的殷切期望!”望着父亲饱经风霜的容颜和历尽沧桑的双手,我禁不住噙着泪水,意志笃定地回答。

听完我的话,父亲默然颔首,须臾,脸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这是我首次看到望之俨然、即之亦温的父亲莞尔一笑。

皇天不负苦心人。经过一番寒彻骨,后来我考上了台湾的高职学校“省立丰原高商”,台湾是华人社会的“祖国”,自由民主的“灯塔”,华人青年对此乐土莫不心向往之,把能来此求学当作光宗耀祖之事。当时来台湾读书的人如过江之鲫,因为台湾政府对侨生有诸多照顾,基本上只要有路费,来台湾就不用担心学费和生活费了。

父亲为了让我如愿以偿地回国念书,竟将家中财物典质,凑了三十五万缅币(折合新台币二万元左右),替我买了一本假护照和一张机票,就这样我搭上了来台湾的飞机,民国八十四年九月二日,当飞机抵达中正机场下机的那一刻,我心里想:“这虽然是我旅途的一小步,却是我人生转捩点的一大步!”。然而事与愿违,原以为回国读书可以享有莫大的尊严,讵料,我们被当做“外国人”,在工作和医疗上沦为“弱势族群”。

摇着岁月的风铃,踏着阳光的节奏,在我不经意的时候,转瞬之间十二年过去了,虽然一路走来跌跌撞撞,但毕竟在知识的道路上,采得几茎花草;在真理山中,爬上几个高峰腰。目前的我正在环球技术学院攻读硕士即将毕业。

迩来家母捎来家书,信中说道,“汝父中风矣,其身体每况愈下,除了半身不遂之外,视力亦有一点模糊!”我读到此处,归心似箭,颇欲回缅探亲一趟,但却不能成行,因为我是持变造护照回国读书的,缅甸政府根本不承认我们的身份,于是乎我们成了亚细亚的孤儿,就像风中的落叶、水中的浮萍。

幸而此时,泰缅地区华裔难民权益促进会刘小华女士,为我们360位无国籍华裔伸张正义,登高一呼终使政府听见我们的呐喊,藉由法律赋予我们应享有的权益,因为依《入出国移民法》第十六条第二项,我已经符合取得身份证的条件。

尽管希望初露曙光,但是每当夜深人静时,想到父亲的病情,我就心急如焚,潸然泪下,在晶莹的泪光中,我仿佛又看到父亲那难得一见的欢颜,鼓励着我、也安慰着孤身在外十二年的游子。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老人家相逢!

岁次丁亥年桂月 泐于台湾@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今年清明节,我们无法回去扫墓,但我忽然明白,清明的意义从来不只是一束花、一炷香。真正的祭奠,不只是铭记逝去的亲人,而是在心中点燃一盏不灭的灯;是不让那些遭迫害的生命被遗忘,让他们的信仰得以延续;是让活着的人依然怀揣希望,更是坚守他们未能走完的路,让正义与真相薪火相传。
  • 清明,把死去的和活着的人连在一起,阴郁而沉重,它让人的感情变得脆弱。对故者的缅怀,对生命的思索,在生与死的对话中禅透生之意义。心灵由阴郁而透明,进而变得轻松、愉悦。
  • 东方文化陀山鹦鹉的名言,应沿袭原话为好:尝侨居是山,不忍见耳!鹦鹉的境界亦于此,陀山曾经拥有,今生弥足珍惜!故乡常州为笔者曾居地,我将其揣入怀中,时时因故人的遭遇和幸福唏嘘雀跃。
  • 时下正当春天,虽然我生活的这片土地上花儿尚未绽放,树木也是萌芽状态,但鸟儿婉转的鸣叫,已唱出春天的喜悦。融入春天,自然,心中也有了春天的风景。
  • 余先生的一句话让笔者心有震悸,事关余先生老家安徽曾派一代表团赴普林斯顿,想说服先生回国看看,因他公开表示八九事件不平反就不回国。故乡来人劝道,回一趟便能解除乡愁。先生急了,怼出一句——我没有乡愁!
  • 漫步林间小道,穿过亭廊幽径,听着叮咚的山泉水,迎向轻柔抚面的风儿;但见鸟鸣山翠,花木蓬勃,白云绕山岗,飞絮舞流韵。
  • 是不是每一个生命,对春天都有一个约定?就像花和草,都在静静地等待。等待中,蓄积着力量,等待中,膨胀着希望,强大着信心?
  • 春风吹拂,大地正变得酥软,路边的柳树,也笼着莹莹的鹅黄。河冰化开一道一道冰痕,憋闷一冬天的河水,又欢唱起来了。我知道,人们的觉醒,同样会给人类的文明,带来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造物主以他神奇之手,正在绘出一个崭新的天地。
  • 置身其中,我欢心,流泪,在爱与光明中,在苦难与挣扎中,我们创造着繁荣和文明。在深沉与庄严的歌声中,我们明白了辗转轮回来到世间的意义。
  • 一个一个房间打扫,墙壁,天棚,各种物件儿,犄角旮旯也不落下,务必做到干净、整洁。儿子很是仔细,就连灯泡都拧下来,一个一个擦拭如新。包裹商品带回的邪党报纸,该烧的烧,该丢垃圾点的丢垃圾点,不能让它散发毒气。扫灰,也叫“除尘”,或“出陈”,走出旧的藩篱,除陈迎新,多好的寓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