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让泉利铁店驰名中外

作者:赖友容 /撰文、摄影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0月13日讯】号称南赢第一街的桥南老街,是台南盐水镇最早开发的街道。走过2百余年历史的老街上,留下的古老建物已寥寥无几,而仍在微倾古木屋中的“泉利铁店”,操作祖先的古董器具,延续着先人打铁手艺,打铁声声却活络着街道历史,称得是见证月津文化史的活招牌。坚持单传家艺,坚持以纯手工打造农刀铁具的品质,坚持“戴斗笠”上工的第5代当家李一男,让泉利铁店闻名中外。

泉利打铁老铺,可列为盐水地区历史最悠久的商店、以及全台仅存最古老的打铁铺。从14岁就开始学习打铁,52个年头匆匆已过,生火打铁的工作是不轻松的,天天忍受炙热高温、使尽力气趁热敲打铁器,李一男对此表示,习惯了就不觉得苦,这木造老屋通风、一直很凉爽,不觉得热。

坚持原则坚持品质
早期李家祖先从福建泉州来此,代代相承2百余年已有第6代继承,但只挑合适的一子承接衣钵保留祖传手艺,也就是坚持一代只传一子,避免兄弟形成同业竞争是其特色。难掩得意笑容的李一男指出,来访学者多夸他的祖先有智慧,说一代传授2子以上,今天就不会出名了。

长年戴着斗笠而形成标记的李一男指出,如把斗笠拿下来就没人认得他了,他几乎天天守着老铁铺,一年到头仅休3天的年假。打铁铺目前仍继续使用祖先的风柜、削刀板凳、水槽等等镇店古物,已成李家传家宝,也见证着李家从大陆传来泉州传统的打铁手艺。而以店名“泉利”起头的门联每年不断地换新,但传了6代还是这21字,李一男强调祖传的门联不能更改。


坐在祖传的削刀板凳上,以纯手工“削刀”方式制刀。〈摄影:赖友容/大纪元〉


古董风柜(图左有拉杆),依然虎虎生风。

李家打铁老铺以百年商誉加上祖传纯手工炼制铁器,建立了金字招牌。坚持只打造农刀器具的李一男,对铁具耐用的品质相当有自信,因此坚持“不二价”且售价比机器制品贵2倍以上,还是吸引人漂洋过海前来购买。李一男也坚持绝不为年轻人制刀,避免用来打杀。

代代相传的另一项传统,就是每年端午节正午,都必须从古井汲取“午时水”,注满于百年历史水槽中,作为打铁使用水。李一男指出,以午时水作为铸造铁器的用水,因相传午时水是“至阳之水”,阳刚之气让打造出来的铁具,更加坚硬、锋利而耐用。遵循古法铸钢,最具生命力。


装“午时水”的水槽已被青苔所绿化。〈摄影:赖友容/大纪元〉

特色老店处处惊喜
经受风吹雨打、天摇地动2百余年,依然挺拔的打铁老厝,由福杉建造却敌不过白蚁啃食,逐渐倾斜的屋面让李一男相当担心,他说祖传的东西一定要珍惜,因此才在老铺旁搭起一间工作坊,作为展示铁器成品,也让老店受扶持延续下去。


泉利打铁老铺古木屋已倾斜的屋面。〈摄影:赖友容/大纪元〉

一片片木板组合成的装卸式门窗,是桥南老街上古老建物的特色,白天拆下的门窗板可充作桌面使用,利于通风又宽敞了空间、解决店面狭小的问题。李一男拿起木板片表演如何装上窗台,他说关店时叫作“穿门、穿店窗”,像人穿衣服一样把木板片穿上窗,早上开店时就把木板逐片脱下来。

岁月的痕迹在福杉打造的百年窗槛留下了深深的凹槽,李一男解释说,顾客的手经常扶着窗槛与老板话家常、或交易,在历经长久年代、积累所形成的磨损;而跨进跨出的门槛就被踢得更严重了,老早已换新的。难以察觉的伤害经过时间的累积,危害程度的严重性令人难以置信。


百年鹿角铁砧。〈摄影:赖友容/大纪元〉

保存清朝木制店铺传统风貌的打铁老店,其水槽、木屋、长板凳等皆是使用超过2百年的古物,它们变成的模样让脑壳难以想像,细细观察、处处惊喜,为乡土文化旅游必造访之地。◇


准备退休的李一男已将棒子交给第6代。〈摄影:赖友容/大纪元〉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洗手壶(aquamanile)是中世纪欧洲社会的常备用品。aquamanile源自拉丁语aqua和manus,分别为“水”与“手”之意。洗手壶在宗教和世俗场合都会用到,神父在做礼拜时会用它倒水洗手;贵族和富商在宴会上也会摆放华丽的洗手壶给客人洗手。
  • 欣赏汉普顿宫廷仕女八幅肖像系列(Hampton Court Beauties),震撼于那融合美丽、端庄、高贵、内敛与庄重的画作之余,可能会以为这些画作来自一位18世纪中后期的艺术家。然而,这些肖像画却是在更早一个世纪之前由戈弗雷‧内勒爵士(Sir Godfrey Kneller,1646─1723年)创作的。他是一位德裔英国画家,公认是英国最杰出的巴洛克肖像画家。
  • 很多人会在一月份做年度计划。每年我都会拟定两个大的创新方案,我会按季节规划:春夏两季照料我的果菜园;秋冬两季学习一项艺术或手艺,今年是学女装裁缝。
  • 捷克共和国的捷克克鲁姆洛夫镇(Cesky Krumlov),距捷克、奥地利、德国三国交界处不到50英里,是该地区建筑遗产的杰出代表。小镇历史文化中心的街道布局和许多普通建筑,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了;更大型的建筑,包括两座宏伟的修道院在内,更为小镇增添了美感和历史气息。
  • 克拉约瓦艺术博物馆(Craiova Art Museum)是罗马尼亚的[ascii]着[/ascii]名景点,收藏着该国一些最重要、最精美的绘画和雕塑,时间跨度从中世纪到现代。
  • “节奏”(Rythme)一词原来专属于音乐、舞蹈或诗歌的范畴,也叫“韵律”或“律动” 。美学家发现,“节奏”其实不只是音乐等艺术所特有的性质,它涉及到艺术的共同美学原则。
  • 1658年,法国殖民者在加拿大博普雷(Beaupré)定居点划拨了一块土地,要建造一座新教堂。博普雷地区距当时迅速开发扩大的魁北克市25英里。教堂建成后,成为供奉圣安妮(圣母玛利亚的母亲)神奇雕像的圣地。到了1676年,此处已成为热门的朝圣地。如今,圣安妮博普雷大教堂(Basilica of Sainte-Anne-de-Beaupré)乃是加拿大最杰出的教会建筑之一。
  • 波士顿图书馆麦金大楼不仅历史悠久,建筑特色也非常卓越。这座大楼面积为16,000平方英尺,其内外设计装潢都引人注目:雕塑、雕刻、浅浮雕、拱门和柱子散发出华丽壮美。外部一些细节和主题体现了波士顿毗邻大西洋的海港特点,例如铜海豚和贝壳等装饰都有画龙点睛之妙。
  • 圣派翠克大教堂(Dublin’s St. Patrick’s Cathedral)是为了纪念爱尔兰的守护神而建造的,它是爱尔兰800年文化和宗教历史的见证。这座宏伟的哥特式大教堂位于首都都柏林历史悠久的自由区,是这座中世纪城市仅存的少数建筑之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