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很好奇,像我这样的公众人物,怎会在退休后隐居山上,而且是远离台北。
问自己到底要什么?
每次上电视加入政治口水战,别人怎么看我我不管,连我自己都不欣赏自己的角色,遑论其他?
我一定要下台,一定要解放自己。一年两百多场的演讲、教书本业、写作、上媒体,终日忙得喘不过气来。但借着演讲机会全省走透透。
中国、美国去了不下十多次了,却找不到我想落脚的地方,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稍留。
回过头来看这个我生活了五十多年的海岛,虽然我的河洛语不轮转,客家语一句不会,遑论原住民话。放眼全球,对我而言,还有比它更熟悉的地方吗?
何况我一生中最精华的岁月都投注在这块土地上,如今是该我享受自己耕耘成果的时候了。
想过田园生活问题多
台北县有三座核能电厂,并且东北季风太大,非宜人之居。宜兰多雨,台东、花莲多地震,桃园、新竹工业区太多,台中以南天气太热、水质不好,再加上九二一地震,余悸犹在,最后跟李元簇前副总统做了邻居,现在才明白他为何选苗栗卜居了。
当初只想做陶渊明,从未想过这可是个极其奢侈的梦,近五来来,心力交瘁,乡下居大不易。
这年头想过田园生活的人还不少,大家都太天真了,乡下的土地中介个个是舌灿莲花,弄个欧美式的木屋别墅,建在峭壁上,外面加上宽敞的露台,坐在露台上,手中一杯咖啡或香茗,望着四面青山绿野,好不惬意。心想:白天看山看蓝天,晚上星斗满天,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哇塞!幸福透了。
很多人便在美景当前的诱惑上,很冲动地买了,还委托中介业者代办建木屋别墅。等屋子建好了,所有的问题都接踵而来。
首先是农发条例规定兴建农舍,土地面积不得少于0.25公顷(756坪),而且是农牧用地。林业用地不能盖,我们这些都市人哪懂土地地目有这么多,什么山坡保育地、农牧用地、林业用地等,只管地点好不好,风景美不美。
能不能盖房子除了看地目,还要看坡度,三十度以上不能盖,中介业者往往偷偷将地铲平,来个先斩后奏,就看县政府主管单位认不认这个账,结果受害的是我们这些都市来的土包子。
买了地还不能先盖,土地过户与设籍都得满两年才能盖,盖之前还要申请简易水土保持、农业使用证明等繁琐的手续。
除台北市的行政效率好外,其他县市,特别是乡镇公所的公务人员(我赞成废掉乡镇公所)全是懒惰怕事,绝不好好为民服务,只会穷找当事人麻烦。我这样说有一竿子打翻全船之人之嫌。但有心为乡里服务的人少,拿着鸡毛当令箭的多。
由于乡下地方大家都沾亲带故,因此这些公务人员不敢拿本地人开刀,专找外人开刀。乡长无视于自己和他的乡亲滥垦滥建,不断派人来告发我们这些外乡人。
山居毛贼特多,如今不景气,很多人周一到周五上班,周休二日才过来住,平日唱空城计的结果,什么东西都给搬空,连旧的冷气机、厕所摆的卫生纸也搬走。有些屋主只好在门外贴大字报,哀求小偷大人高抬贵手,因为已家徒四壁了。(这四个字不是形容词)
搞得大家什么东西也不敢放,从外面看屋子美仑美奂,里面是家徒四壁,如何能住得舒服?热水器挂外面都会被偷,为了防小偷,生活的便利性全顾不了。
很多人问我是常住乡下,还是偶来小住。
我是常住的人,若不是常住,早给小偷光顾不知多少次了。
有幸遇得好邻居
其实乡居十分寂寞,没有几分定力是住不下去的,最近的邻居都在五百公尺外,鸡犬相闻,却看不到对方,甚至是老死不相往来。有些人不敢独居,便十几户组成一个社区,每家占地约千坪。
我不喜欢与人住得太近,若要与人挨家挨户,又何必住乡下呢?
但很少人像我这样离群索居。
忙完农事,独自坐在阳台上,看着夕阳西下,想起“宿鸟归飞疾”、“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诗句,果真是“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晚上在灯下阅读宗教书籍。我是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年轻时是儒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中年以后对老庄有兴趣,晚年探究佛经及其他宗教经典。
如果不是碰见好邻居,我大约会做逃兵,逃回红尘中,因为乡居大不易。
我的好邻居是陈氏夫妇,先生曾是职业军人,一腔热血报国,谁知军队中会升官的多是逢迎拍马之辈,他生性耿介,如何不被打压。眼见将官升不成,又是别人眼中钉,背上芒刺,不走人还待何时?便退伍了。
退伍后,由于性本爱丘壑,跟太太约定到乡下住。夫妇两人吃了不少亏才摸索出如何住下来。我们认识后,他们伸出援手,帮我解决不少乡居问题。陈先生也教给我认识各种植物,带着工人帮我种树,到中港溪捡石头堆砌成花圃,以免土石流失,水管破裂还帮我检修。
陈太太帮我解决交通问题,三不五时载我到市区买菜和日用品,送我到火车站搭车上台北。从台北回来,到车站接我。
有一次,他们来接我,刚好我膝盖扭伤,十分疼痛,看到他们像见到亲人一样感动。
我一生从未遇过可“靠”之人,全是别人“靠”我,如今老了,没那个精力再让人“靠”,没兴趣当救世主,但也不想靠别人,给人添麻烦,问题是我即便想靠人,大约也找不到可“靠”之人。不意晚年碰见如此好的邻居,真是“远亲不如近邻”。他们不只是我的近邻,更像我的亲人。
有福分再来试试
很多人问我乡居生活好吗?我很难回答,我不劝人效法我,除非你跟我有一样的福分,能认识像陈氏夫妇这样十项全能的人,而且大家臭味相投,否则乡居的乐趣还没体验到,反成了自找罪受。
想看青山绿水何必大费周章买乡下的地建屋,横竖也不能天天与青山绿水为伍,倒不如闲来没事,找个山明水秀的地方住上一、两天,洗涤凡尘,休养生息,再回红尘去奋斗,这才是比较务实的做法。
没有好邻居,乡居的寂寞是难以排遣的。
这是我乡居四年的深刻感受。◇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