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开云体育正规吗 - 体育

拥翠岁月

施寄青
【字号】    
   标签: tags:

每个人都很好奇,像我这样的公众人物,怎会在退休后隐居山上,而且是远离台北。

 
问自己到底要什么?

每次上电视加入政治口水战,别人怎么看我我不管,连我自己都不欣赏自己的角色,遑论其他?

我一定要下台,一定要解放自己。一年两百多场的演讲、教书本业、写作、上媒体,终日忙得喘不过气来。但借着演讲机会全省走透透。

中国、美国去了不下十多次了,却找不到我想落脚的地方,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稍留。

回过头来看这个我生活了五十多年的海岛,虽然我的河洛语不轮转,客家语一句不会,遑论原住民话。放眼全球,对我而言,还有比它更熟悉的地方吗?

何况我一生中最精华的岁月都投注在这块土地上,如今是该我享受自己耕耘成果的时候了。

想过田园生活问题多
台北县有三座核能电厂,并且东北季风太大,非宜人之居。宜兰多雨,台东、花莲多地震,桃园、新竹工业区太多,台中以南天气太热、水质不好,再加上九二一地震,余悸犹在,最后跟李元簇前副总统做了邻居,现在才明白他为何选苗栗卜居了。

当初只想做陶渊明,从未想过这可是个极其奢侈的梦,近五来来,心力交瘁,乡下居大不易。

这年头想过田园生活的人还不少,大家都太天真了,乡下的土地中介个个是舌灿莲花,弄个欧美式的木屋别墅,建在峭壁上,外面加上宽敞的露台,坐在露台上,手中一杯咖啡或香茗,望着四面青山绿野,好不惬意。心想:白天看山看蓝天,晚上星斗满天,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哇塞!幸福透了。

很多人便在美景当前的诱惑上,很冲动地买了,还委托中介业者代办建木屋别墅。等屋子建好了,所有的问题都接踵而来。

首先是农发条例规定兴建农舍,土地面积不得少于0.25公顷(756坪),而且是农牧用地。林业用地不能盖,我们这些都市人哪懂土地地目有这么多,什么山坡保育地、农牧用地、林业用地等,只管地点好不好,风景美不美。

能不能盖房子除了看地目,还要看坡度,三十度以上不能盖,中介业者往往偷偷将地铲平,来个先斩后奏,就看县政府主管单位认不认这个账,结果受害的是我们这些都市来的土包子。

买了地还不能先盖,土地过户与设籍都得满两年才能盖,盖之前还要申请简易水土保持、农业使用证明等繁琐的手续。

除台北市的行政效率好外,其他县市,特别是乡镇公所的公务人员(我赞成废掉乡镇公所)全是懒惰怕事,绝不好好为民服务,只会穷找当事人麻烦。我这样说有一竿子打翻全船之人之嫌。但有心为乡里服务的人少,拿着鸡毛当令箭的多。

由于乡下地方大家都沾亲带故,因此这些公务人员不敢拿本地人开刀,专找外人开刀。乡长无视于自己和他的乡亲滥垦滥建,不断派人来告发我们这些外乡人。

山居毛贼特多,如今不景气,很多人周一到周五上班,周休二日才过来住,平日唱空城计的结果,什么东西都给搬空,连旧的冷气机、厕所摆的卫生纸也搬走。有些屋主只好在门外贴大字报,哀求小偷大人高抬贵手,因为已家徒四壁了。(这四个字不是形容词)

搞得大家什么东西也不敢放,从外面看屋子美仑美奂,里面是家徒四壁,如何能住得舒服?热水器挂外面都会被偷,为了防小偷,生活的便利性全顾不了。

很多人问我是常住乡下,还是偶来小住。

我是常住的人,若不是常住,早给小偷光顾不知多少次了。

有幸遇得好邻居
其实乡居十分寂寞,没有几分定力是住不下去的,最近的邻居都在五百公尺外,鸡犬相闻,却看不到对方,甚至是老死不相往来。有些人不敢独居,便十几户组成一个社区,每家占地约千坪。

我不喜欢与人住得太近,若要与人挨家挨户,又何必住乡下呢?

但很少人像我这样离群索居。

忙完农事,独自坐在阳台上,看着夕阳西下,想起“宿鸟归飞疾”、“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诗句,果真是“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晚上在灯下阅读宗教书籍。我是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年轻时是儒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中年以后对老庄有兴趣,晚年探究佛经及其他宗教经典。

如果不是碰见好邻居,我大约会做逃兵,逃回红尘中,因为乡居大不易。

我的好邻居是陈氏夫妇,先生曾是职业军人,一腔热血报国,谁知军队中会升官的多是逢迎拍马之辈,他生性耿介,如何不被打压。眼见将官升不成,又是别人眼中钉,背上芒刺,不走人还待何时?便退伍了。

退伍后,由于性本爱丘壑,跟太太约定到乡下住。夫妇两人吃了不少亏才摸索出如何住下来。我们认识后,他们伸出援手,帮我解决不少乡居问题。陈先生也教给我认识各种植物,带着工人帮我种树,到中港溪捡石头堆砌成花圃,以免土石流失,水管破裂还帮我检修。

陈太太帮我解决交通问题,三不五时载我到市区买菜和日用品,送我到火车站搭车上台北。从台北回来,到车站接我。

有一次,他们来接我,刚好我膝盖扭伤,十分疼痛,看到他们像见到亲人一样感动。

我一生从未遇过可“靠”之人,全是别人“靠”我,如今老了,没那个精力再让人“靠”,没兴趣当救世主,但也不想靠别人,给人添麻烦,问题是我即便想靠人,大约也找不到可“靠”之人。不意晚年碰见如此好的邻居,真是“远亲不如近邻”。他们不只是我的近邻,更像我的亲人。

有福分再来试试
很多人问我乡居生活好吗?我很难回答,我不劝人效法我,除非你跟我有一样的福分,能认识像陈氏夫妇这样十项全能的人,而且大家臭味相投,否则乡居的乐趣还没体验到,反成了自找罪受。

想看青山绿水何必大费周章买乡下的地建屋,横竖也不能天天与青山绿水为伍,倒不如闲来没事,找个山明水秀的地方住上一、两天,洗涤凡尘,休养生息,再回红尘去奋斗,这才是比较务实的做法。

没有好邻居,乡居的寂寞是难以排遣的。

这是我乡居四年的深刻感受。◇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过去几十年,这个世界是属于一群拥有特定心智能力的特定族群──会写程式的电脑工程师、专搞诉状的律师和玩弄数字的MBA。但现在,猪羊即将变色。未来的世界,将属于心智迥异的另一族群──有创造力、具同理心、能观察趋势,以及为事物赋予意义的人。这些艺术家、发明家、设计师、说故事高手、看护者、咨商员及宏观人士,将入主社会高报酬阶级,坐享快意人生。

  • 几个月前,美国爱慕理大学小儿科教授杨义明医师打电话邀请我替他所策划的奥斯勒医师(Dr. William Osler)的《生活之道》写一篇中文导读。当我接到这中文译稿以及英文的原书时,才发现两位日本学者这么用心的每一篇演讲前加上一页他们的心得,以及文中多处加上注解,以帮忙读者了解书中的典故。
  • 我是1933年6月7日出生在北京的。但是,四岁未足,就在芦沟桥第一声枪响,揭开了中国对日八年抗战序幕的那一年,便离别故乡,开始流浪了。

    战火,启明了一个大时代。同时,也把燃烧着罪恶的影子烙印在我一双单纯无邪的眼瞳上。从我有记忆以来,从不知自己曾享有太平儿童拍手嘻笑欢唱生命中许许多多亮丽美好事物的经验。我的童年是坚硬而贫瘠的。跑进我童年意识中的是枪和炮、子弹和刺刀、黑暗与鲜血。战争,那我毫无概念也极其陌生的怪兽,把我吞噬了。

  • 这本论悲伤的书是伊莉莎白.库伯勒.罗斯医师离世前的最后一本著作。她于1969年出版第一本著作《论死亡与临终》,在全球掀起了“生死学”的革命浪潮。由于此书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因此“死亡”、“临终关怀”、“临终病人的心理”等课题,在不同文化中引起广泛的注意,对医疗、社会及文化形成巨大冲击。

  • 我读连载小说,尤其是故事性强的中国古典传统体裁的连载小说,常常是迫不急待的先睹为快,熊召政先生的近作《张居正》就是其中之一。

    几年前,有位朋友在报上的小专栏中表扬我一件小事:我们二人去参观香港的书籍展览会,排队入场的人数很多,我们排了很久还是轮不到。我就说不排了,过一、两天人少了些时再来。那位朋友问我为什么不使用“特权”,因为我是参展的出版社的主人,有“特权”可以不必排队,我说如果我不排队而先进去,就使得有一位读者不公平地被挤在外面,妨碍到别人的特权是不能用的。

  • “快乐呀!就是功课变多了。”他手上拿着零食,边吃边往下叨絮不停:“像从前写作文我从来不用标点,干嘛那么麻烦,浪费时间。现在升上五年级,每天都要写日记,我都用标点给它算好格子,每换一行到上面,就画个圈分段,这样就可以写得很少但是看起来很多。”

  • 要不要出这本书,让大家着实琢磨很久。我们都是从都市境内移民到乡下的,有人为了养病,有人为了减压,更多人是想效法陶渊明。

    乡居的种种困境,邻居们在文中都已详细说明,无庸在此赘述。

  • 在IKEA停车场外发现的一株寄生植物“列当”,是索罗古德走上植物学家之路的起点,本次旅程也将从这里出发。索罗古德将会带领我们,徒手爬上英国与爱尔兰的滨海绝壁,在崖顶和列当共享落日余晖;走进南非多肉植物生态区,一睹你绝不会认为长得像植物的鞭寄生……
  • 一个来自英国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小男孩,他生来即赋有通灵的能力,能看见灵光和灵魂,能看见人身上死亡与疾病的颜色,能感应一个人的过去和未来。然而,他成了父母眼中的“怪胎”,不断受挫,直到遇见良善请通达的家庭教师派特摩尔先生,才知道自己的与众不同。
  • 尼古拉‧特斯拉,是电气时代真正的先知!!!他的每一次预言,都能让世界快速进步至少一百年──只是,人们视他为“科学异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