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开云体育黑钱官网-开云体育黑钱开户-开云体育黑钱注册

蔡淑梅:他们为什么看不到明天?

蔡淑梅医生(香港)
font print 人气: 3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9月13日讯】新学年刚刚开始,三天内已经接连有两位十五、六岁的学童跳楼自杀,昨天又有一位零分会考生,因为感觉受到歧视而跳楼轻生。社会各界的反应异常冷静,传媒亦处理低调,是怕自杀事件被过分渲染吧!但,本来应该是年轻有为的青少年,何以会变得万念俱灰,非死不可呢?

天天有人自杀,老老嫩嫩的都有,他们身份不同,背景各异,但究其原因,始终离不开那种对自我的彻底否定。他们极度悲观,对社会和周围的人失望,深感孤独无助,最终便以为死就是唯一的出路。

社会上已经有很不少防止自杀的支援组织、心理辅导机构、宗教关怀团体等等,但他们真能拯救一颗锐意求死的心灵吗?懂得主动求助者,其死意一定不坚,所以,如果能够扶他们一把,就可以重新做人。但那些决意寻死的人,谁又帮助得了?

归根究抵,他们为什么会如斯绝望,看不到明天?富裕生活把人的心灵掏空,当生命找不着意义,生存就会失去了基础。人类是群体动物,社会各个方面的人和事都是紧紧相扣,密不可分的。家庭、教育、政治、经济等等看似不同范畴的工作,同样都是由人来推动,若果主事人只依个人喜好,或为讨好上司来执行任务,无视受众真正的需要,结果就只会跟市民愈走愈远,酿成严重的分歧与灾难!

香港投放在教育上的资源绝不在少,但每年自杀的学童和老师,却又不断地增加,为什么呢?每次听到教育高官们振振有词地推辩:“这些都是个别事件,与教育制度无关!”我就不禁心头一栗,为那些仍然要在教育制度之下苟延残喘的万千苍生难过!世间悲剧之所以能够不断重演,不正是由于那些始作俑者大言不惭,错不肯改,弄权作弊之过吗?

那些高高在上的技术官僚,巧立明目地设计出各式各样的“衔接课程”,以为找到地方安置这批读书不成的学生,问题就会自动消失,而市民亦不能再埋怨政府没有做事。但这些表面上看似周详的安排,对一般青少年,作用究竟多大?

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中学习能力最高、适应能力最强的黄金阶段,不在此时好好地发挥一己潜能,学习一技之长,往后要重头来过,就会十分艰难。我不敢说政府所设计的课程完全无用,但对学生来说,是否学有所用,却是影响一生的事情,怎能不认真处理?

社会重视学历,令大部分人都积极追求学问,当然是好事。然而,非学术性的劳工,对社会的作用同样重要,绝对不应被视为低人一等。其实,职业无分贵贱,只要懂得享受工作,则无论赚钱多少,也一样可以活得快乐。

人心的空虚,缘于自我的失去。世人的生活忙碌纷扰,终日跟着别人走,听从别人的指示,追求这样的目标,满足那样的要求;营营役役过后,竟然不知身处何方,所为何事!生存的意念一旦动摇,死亡的念头就会生起。生死一念,当人在迷惘困惑之时,除了自己,还有谁可以化解?

返本归源,生命的教育,应该由孩童时期开始,不过,要教导孩子珍惜生命,父母师长们就非要同样热爱生命不可。社会多一分祥和,人与人之间守望相助、互相关怀的精神,就自然会流露。但,这在功利的社会里行得通吗?

叫人珍惜生命,不过是一句空话。假若那一众教育官僚、达官贵人们,少一点伪善,多一点良知和远见,我们的下一代,或许就会有机会找到希望,看得到明天!@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建议教育部每年都举办一次全国性的会考,考试题目务求简单,其目的只是看看全国各级学校的各个年级学生中,有多少人根本没有达到最低标准。
  •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每年大约有25万大陆青壮年自杀身亡。大陆新华社引述“世卫组织”资料说,大陆平均每天有685人自杀,每年有两百万人自杀.在大陆15到34岁族群,自杀是他们第一死因,这些人每年有25万人死亡。“世卫组织”专家“菲力普”说,中共应该加强教育,提高青壮年适应社会变化能力,学会应付挫折。以文找文
  • 中国是世界上自杀人口最多的国家,每年有三十万左右的中国人自杀身亡,占全世界自杀人数的百分之四十五,而每十万人自杀三十人的自杀率也高居世界之最。
  • (记者黄蓄蔚/台南报导)国立文化资产保存研究中心筹备处,配合文建会的年度文化资产盛事认识古迹日,今年主题为让古迹活起来,台南将于16日全日开放南区气象中心、气象博物、供民众参观探访,体验古迹文化资产之美。文建会主委邱坤良表示,文化资产不仅有历史教育的意义,也是丰富生活内涵的资源。
  • (图/小树文化提供)
    运用可爱故事,培养孩子同理心、学会管理情绪 增进情感表达、提升人际关系能力
  • 社交媒体Instagram上有一段可爱幼儿折叠衣服的视频,不仅收获数千万网友点阅,还引爆一场意想不到的网络激辩。
  • 在最近的一次旅行中,我惊讶地发觉几乎每个在机场跟飞机上的孩子眼光都固定在iPad的屏幕上了。虽然我理解带着小孩旅行并在中途长时间的停留期间让他们保持尽兴的困难,但我不禁想,我们通过让他们过度使用屏幕时间,以此可能为孩子们制造了哪些影响深远的问题。
  • 在当今数位时代,无所不在的科技产品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和舒适,但也造成了负面影响,例如对这些产品过度依赖甚至上瘾、隐私权被侵犯、记忆力衰退等。现在连育儿专家都大声疾呼,不要让小孩过度沉溺于科技产品,不要让这些产品替你养育小孩。
  • (图/小树文化提供)
    运用故事,让孩子理解自己吃醋的情绪反应,并且详细解说如何自我调节、加强情绪管理。书中同时详细运用情境故事,解说各种情绪成因、情绪反应,以及如何因应情绪困扰。
  • (图/小树文化提供)
    运用故事,让孩子理解自己悲伤情绪反应,并详细解说如何自我调节、加强情绪管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