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木工阿庆伯的故事】读后心得(2)

台东农工 家政三 / 黄秀美
font print 人气: 73
【字号】    
   标签: tags:

看完这个故事,迫不及待的,我立刻写下我的感想和领悟。是不是老一辈的人,都较能吃苦?这对被喻为草莓族的我们要深深省思。

阿庆伯小时候就去当学徒,这对我来说是一个不曾想过的情境;何况,他要从最卑微的工作做起。好不容易熬过了,到了工场,又完全没人肯教,一切都要自学。哪像我们一上学校就有老师会一个个步骤教,有时甚至还不想学,想想我们真不懂的把握,也不会惜福。

阿庆伯的学习态度好棒,好谦虚;阿成师跟他一边吃面,一边说故事的场景真是经典…;我也和阿庆伯一样,好认真的看着:“虽然工作是为了维持家计,或有其他不同原因,但是千万不可忘了那颗〝心〞”,这种话高中三年来也听过许多了,但,这次却又更深刻了。技术要学很简单,但还是要用〝心〞才行,“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确也是,像班上规划的考试,如果自己不去看书、读透,那考试也没意义了。

故事中还有一个重点,要把自己最基础的学好,目标最好也只能有一个,除非有过人的毅力、努力,否则不要去高估自己…。难怪老师要我们只选一门专业去考取,不要三心二意,否则会两头空。

阿庆伯有一次太过自满,起了嫉妒的心,郤换来了一身狼狈,当你有了比较心,那你便无法坦然去做一件事情。还有阿庆伯想有目的的读书,心却反而更静不下来,说的都是这样的心态吧!

要把自己永远当个学不会的学徒,就永远都有进步的空间。最后医生和阿庆伯的那一段很有趣、很有意义;原来读书并不是只在求学阶段,生活中有空就可以阅读。我以前也有过类似经验,读完了一本书,或了解一段文章,心里就变得好充实,做起事情也很顺利。我也不懂为何有这种感觉啦~但,可以肯定我喜欢这种感觉。

学习是无止尽的,阿庆伯的故事令人感动,令人省思,未来不管在哪种性质的地方服务,〝心〞的课程是绝不能忘掉的!

附: 老木工阿庆伯的故事

此文已登载:台湾大纪元日报@(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还是他对于我的手艺不放心呢?唉呀!早知道就应该先向阿成师借来我送给他的那组模型,好让医师放心啊!”阿庆心里有点懊恼。
  • 被阿庆抢白了这一番,老医师没有任何反应,脸上依旧看不出丝毫情绪,气定神闲的抽着他的烟斗。沉默了半晌,老医师放下手中的烟斗,缓缓的说道:
  • 阿庆回到家中已是大半夜了,忐忑的坐在桌前,手中捧着这本油印的“鲁班经”,阿庆犹豫着是否马上翻读,在他心中有着这么一个不安:“如果什么也看不懂,那不就都白费了吗?”思忖了好半晌,而睡意就在这么奔波了一天之后渐渐袭来,阿庆最后还是下了个“醒来再说”的决定。
  • 这位施老师的精神一下子集中了起来,看着文字的眼神炯炯如炬,口中默念有词。似是来回梭巡了几回后,缓缓的将书放回茶几上,顺便摘了老花眼镜,也顺手放在了几上。
  • 接下来的几天,阿庆每天捧着这些古书参读,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刚开始,一下子接触到这么多艰深的汉文,对阿庆来说还真有些吃力,毕竟这些书和《鲁班经》还是不同,阿庆对于《鲁班经》能掌握个六、七成,这是因为里头有许多所谈到的都是和作木相关的规制与说明,但这些古书就不同了,有许多人名、事物、掌故、地点等等,阿庆可说都是第一次接触到的。
  • 倚着床头,坐定在床上,阿庆静下心来从新仔细的自省着这一段过程。他回想着自开始接触这些古书后的一些过程与体验。阿庆慢慢的体会到,他在技艺上的不意地提升,是来自于阅读这些古书过程中,让他更能静下这颗心,也因此,在手艺的施作时,心思能够很快的做到纯一与专注,这个效果自然就表现在讲求心神合一的技艺上头。
  • “哦?你说说看,除了《鲁班经》之外,你又读了些什么?”终于有件事可以引起这位看来“不动如山”的老医师的兴趣了。
  • “回到今天的事情来说,万万让我没有想到的是,你不但读了《鲁班经》,而且还连带的一下子读了那么多书。更让我觉得意外的是,这些可能连一般人都觉得不是很容易读、或是觉得无趣的书,你竟然可以拿来和自己在手艺学习上的经验放在一起对照,而且还让你悟出了一些道理。
  • 半个多月后,阿庆的身边多了一个学徒,刚满12岁,小学毕业。阿庆让这个小学徒和他一起生活,以行业习惯上对于学徒的要求来规范。于是,阿庆就多了个小学徒协助他整理住处的环境、处理制作过程中的琐碎杂务,从最基本的要求开始训练。
  • “老木工阿庆伯的故事”在台湾大纪元日报刊出后,有同事跟我说:“写的真好”,“写出了许多人生的道理”;也有人反应:“一周才登两天,不过瘾,真希望一口气看完。”于是,我介绍同事上大纪元网站,同事在网路上一口气看完了,还意犹未尽,又介绍给其他老师,许多老师又转介给学生,于是,一传十,十传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