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Rappf版本-网上购买彩票-中国体育彩票官网

怕上医院

游干桂
【字号】    
   标签: tags:

  谈到看医生,我那宝贝儿子就有苦处上心头,多半是先局促不安,然后天天大哭,接着猛力挣扎不想同行。

  即使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将他骗到医院,他依然不会轻易就范。纵使我使出了恩威并重的方法,既贿赂又巴结加恐吓,效果仍然有限。

  心想,这等事情以后还会常常发生啊!难道说,每次生病时,我都得如此折腾
不可。

★观念交流道

  亲切可爱的小儿科医生,可能是减少小孩子恐惧心理要素之一。如有可能,父母应该为孩子选择一个愿意和孩子交朋友的医生。让他犹若自己叔叔、伯伯地般地为孩子的家庭医师,相信即使必须打针、吃药,孩子也比较愿意接受。

  每个小孩都有着心爱的玩具。如果心爱的玩具是小熊宝宝、熊猫宝宝,或小白兔,只要你让他携带这些玩具上诊所,对他或多或少具有“安抚”的作用,值得一试。

  另一方面,父母可能需要和孩子玩“医生与病人”的角色扮演游戏,让孩子从游戏中了解医生在做什么?什么样的病必须看医生?医生可以帮病人什么忙等等,从而消除孩子的恐惧感。

  应该让孩子从游戏中明白“良药苦口”,为了让病人的病情好转,有些药会是苦的,打针当然也会痛,但它却是治疗必须经历的过程。

  至于病情方面的问题,也可找机会和孩子一块儿讨论,让他明白自己的病况,及为什么得看医生的理由。

  最后,别忘了“以身作则”,如果连你自己在延医诊治时,都大吼大叫一副天塌下来似的,或者对医疗行为采取“不合作”的态度,相信不论怎么努力,孩子仍然会成为医疗行为中的“孬种”。

  谁不怕医生?我怕、你怕、大家都害怕,既然如此,何妨在孩子露出“拒医”行为时,能多“同情”他几分,让他明白看病是不得已的。唯有“合作”,才能使病早日好转。

摘自: 游干桂著作《别让童心去流浪》一书@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不晓得你们读书的时代情况如何?但就我而言,小时候作功课永远是一件痛苦的事。写不完的作业就像挥之不去的牛蝇一样,日复一日的叮着我的脑袋。

  •   我的临床经验发现,经常“暴露”于被打危机中的小孩,不仅多疑、敏感、善
    惧,同时缺乏自信、自爱与自尊。
  •   在一个懵懂无知的年纪,他选择一种惨烈的方式唾弃自己,的确令人有些不解,自杀的小孩已经无法回神说明他的死因;但是自杀年龄的逐年下降,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   前几个月,我从泰国买回来一尊玻璃佛像,也在她的不小心中损毁了。我当然
    知道她不是故意的,但老是那么不小心,任谁也忍受不了啊!
  •   英国有位教育家叫做尼尔(A.S.neill),也就是夏山学校的创始人,他以其独特的人文关怀,了解问题孩子源自于心中的“不快乐”。孩子无力与有如超人的父母争斗,孩子也没有法子和这个由成人设计的社会拚搏,于是只好学会与自己作对。
  • 太多的父母相信,成绩代表孩子的生命,孩子的未来,孩子的一切一切,没有像样成绩的孩子,这一辈子仿佛宣布绝望,于是父母不管孩子是不是一块读书的料子,仍然希望孩子能饱读诗书,好在未来做一个有用的人。
  • 我那八岁的儿子,不知道是“健忘”,还是有“收集”的怪癖,总喜欢在他的
    书桌里塞满各式各样的东西,例如有刚掉落的树叶、青草,还有羽毛、邮票、干电
    池等。
  • 当他和邻家的小孩争执,甚至打架时,我更会不分青红皂白地打他一巴掌,这就是我──一个不折不扣的暴力父亲,你说我能怎么改呢?
  • (图/小树文化提供)
    运用故事,让孩子理解自己吃醋的情绪反应,并且详细解说如何自我调节、加强情绪管理。书中同时详细运用情境故事,解说各种情绪成因、情绪反应,以及如何因应情绪困扰。
  • 许多学生都盼望着放暑假,因为这是他们可以逃离学校、放松身心的时候,但并非每个人都是如此。 有些学生害怕必须参加的暑期课程,还有些学生可能会因为无法见到同学而感到孤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