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他是如何走进哈佛的(一)
【大纪元8月1日讯】(大纪元记者孙萍采写)他叫陈潇男,1984年出生于中国辽宁大连。1997年9月,刚刚上初一的他便随父母移民到加拿大。六年后的2003年9月,他从加拿大蒙特利尔的一所中学考入美国哈佛大学。
走进哈佛,使他一举成名,成了众多同龄人眼中的佼佼者。那么他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呢?
1. 父母往正道上的引领,使他从小就迈着坚实的每一步
从小的启蒙教育,尤其是父母的引导和影响,往往决定着一个小孩成长的方向和未来发展的前途。陈潇男的父母都给他过什么样引导呢?
问:从你自身条件来讲是很不错的,符合哈佛的要求,能进入哈佛。回过头来讲,当你进入哈佛之前,你父母给了你什么样的引导呢?他们有没有这个意识让你上这样的学校?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他们对你进入名牌大学,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答:当然起了很大的作用。我具体说一下:重要的作用,对我来说,也是我认为他们比较成功的一点,是他们在培养我的过程中,他们会对我成长过程的每一阶段、每一阶段培养方法是会有所改变的。这一点是满重要的。因为我觉得很多家长,一提到要孩子上哈佛这类的学校时,就会讲,我得抓紧抓严,从一岁开始就抓,抓到上学为止,每时每刻做什么都紧跟着。这样是不错,但这不一定是最好的办法。
具体说到我父母做得好,就是在这点上,而且我认为,这对我帮助很大。我从小在中国长大,从6-7岁开始,学点钢琴什么的,学点外语。那时候小,在那个阶段对我来说真的是严抓严管。那是小孩,不是太理解什么很重要。那个阶段,家长就说一下,你应该做什么、做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然后再所谓的严抓严管一下。我幸运的是我的父母很理解。大约13-14岁的时候我就来到加拿大。刚到加拿大一两年,他们抓得比较严。因为初到加拿大,环境变迁大,那时候他们要确定孩子走在什么轨道上、上什么学呀、应怎么办呀,等等。这方面他们抓的满严的,他们随时盯着,看着。最重要的是,我14-15岁的时候,那时候他们也看到孩子蛮大了,有自己的想法,思想上自己上轨道了,这时就不再紧紧地抓住每一步每一步了,而是给我更多的空间和自由,让我来发挥我喜欢的东西。最开始,他们慢慢对我说:“来,来,来,你自己试试。你来看看,决定你想上什么课, 自己决定自己想学什么。 家长全力在精神上、经济上给予支持。有什么问题一定要给家长说。但我们就不再像你小时候那样,把着手,拿着尺,打着手板那样的抓了”。 所以我真觉得我很幸运,我父母很理解。
说到这儿呢,我有一个向广大的父母们的建议,一个小小的建议,真的就是想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每一个阶段,在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中,方法是不太一样的。如果真正要肯定的话,你得观察、和孩子沟通,看他成长的每一步,用不同的方法,用不同的鼓励方式。同样的方法,对4-5岁时可能好使,但不一定对16-17岁好使。(未完待续)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