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老王卖瓜─自卖自夸

黄容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3519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7月9日讯】
这是一个人人耳熟能详的歇后语,而且从宋朝就开始流传了。

老王,姓王名坡,宋朝人。老王做什么的呢?不用说,就是卖瓜,卖哈密瓜(当时称胡瓜)。

王坡本是西夏人,因为战乱来到宋朝都城汴京,也就是今天的开封府。到了中原之后,王坡找来找去找不到什么像样的工作,于是重操旧业,在汉地种起哈密瓜。

种了几年,王坡慢慢了解中原气候型态,也摸索出一套在这里种瓜的技巧,所以他种出来的瓜非常香甜。然而,由于哈密瓜外表不好看,加上汉地的人都没见过这种瓜,所以尽管它香甜可口,每天还是卖不出几颗。

眼看生活就要没了着落,王坡心急,干脆切了好几个摆在路旁,逢人便夸这瓜甜,顺便让人免费试吃。“这瓜甜呀!这瓜香呀!大爷您尝尝,大娘您尝尝...”

也是王坡命中合该飞黄腾达,他向行人滔滔不绝的夸瓜香、夸瓜甜之时,刚好遇上宋神宗出宫巡视。

神宗听见路旁一阵吆喝,唤了轿夫停轿。“是谁在那卖瓜?还自卖自夸!?”

王坡见皇上大驾光临,赶紧拿了一块哈密瓜呈给神宗。宋神宗吃了几口,觉得甘甜清香,当下说:“这是什么瓜,这么好吃!夸的有理,夸的实在!”

就这样,神宗开了金口之后,王坡的哈密瓜传遍大江南北,人人都要来光顾。“老王卖瓜,自卖自夸”也就成了人们这位卖瓜的老王最直接、最贴切的描述。@*(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话说姜太公在遇到周文王姬昌之前,生活非常困顿,辗转各地,就是不得伯乐赏识,后来只好靠算卦糊口。
  • 这句歇后语出自西游记。
    唐三藏一行人行经乌鸡国,乌鸡国国王被妖精所害,幸遇唐僧师徒相救始得活命。
  • 相传,王安石当年进京考试,途中遇一大户人家征对招亲。王安石明知赶路要紧,无暇在此担搁,但一来好奇,二来年少气盛,心想:“有什么对子,我会对不上来!”
  • 明朝有个秀才叫周士贤,虽然已届不惑之年,但履次参加乡试总是名落孙山,无法更上层楼。
  • 唐伯虎是明朝中叶江南第一才子,能书善画,除了风流倜党之外,据说还有一样性格特色,就是爱管闲事,打抱不平。
  • 这个歇后语的主角黄忠是《三国演义》里“蜀国五虎强”之一,以神射出名,书中说他能够开“二石之弓,百发百中。”
  • 中国历史上有一位非常出名的工匠,他叫鲁班,人称“巧圣先师”,他也被视为木匠的祖师。但大家可能不知道,他的妹妹鲁姜在建筑设计的造诣也是一等一的人才。“人小喉咙大”这个歇后语就是出自鲁姜的故事。
  •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处在春分之后,此时节万物清洁明净,所以得“清明”之名也。战国时代屈原《楚辞》说:“阳气发兮清明”。公元前的京房《京氏易传》云:“三月清明节在戌”。由此可见中国古人早在二千年以前对“清明”这个节气就有了深入的认识。那么清明节什么时候变成扫墓节呢?
  • 天象奇观常常引起观星族的兴趣,也引得关心天象与世运吉凶者的关注,“七星连珠”就是其中一种!你可知“七星连珠”、“五星连珠”从遥远的时代以来,就是极受古代中国重视的天文现象,古来有句成语叫“珠联璧合”,就是指这个天文现象。“七星连珠”是什么意思呢?中国史上第一次七星连珠发生于何时?“七星连珠”是吉兆还是恶兆呢?
  • 俗话以“呆若木鸡”来形容人愚笨或受惊吓发愣的样子。其实古代“呆若木鸡”意指人怎样的心理精神状态呢?在历史上,有精彩的故事,呆若木鸡战胜强敌,我们来看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