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彩绘台湾

徐明义画集(三)沿海礁岩系列—巉嶕(水墨)

作者:徐明义
徐明义画集(三)沿海礁岩系列—巉嶕(水墨)。(局部)。(图片来源:徐明义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6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巉嶕(台东到屏东海岸一隅)

这是一片隆起的裙礁。是千万年前海底的珊瑚礁随地表作用隆起而露出海面的。目前这些珊瑚礁仍然顽强地抗拒风化,棱角尖锐,崎岖难行,走在上面容易遭割伤。

这些礁岩多呈灰黑色,越近海面愈黑。礁岩上偶有一些生命顽强的小草,不畏湿碱,力争上游,挣扎着生长。

海水静静地、阵阵地推拥过来,没激起多少浪花,有几个渔人在远处默默地垂钓。咸咸的海风吹拂着我们的脸颊,亲切舒服。啊!我爱台湾!@

徐明义画集(三)沿海礁岩系列—巉嶕(水墨)。97×97cm。(图片来源:徐明义提供)

点阅【徐明义画集】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昌英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这种海岸地形在台湾北、东沿岸到处都可以看到。这里画的是花莲到台东的一处景象。几块大的礁岩累堆成一个小岬角,岬角的前端有几个钓者。近处是更大的礁岩,陡峭矗立如林。石上坑洞很多,凹凸不平,色调却颇统一,上半部多为褐色,下半部因为长满了海苔,成为苔绿色。
  • 这是一处风景区吗?不太像。由公路这儿俯瞰海滨,好像什么都没有。下车,往林荫深处穿过去。哇!这是什么地方?怎么会有这种仙境?莫非这儿是神仙们住的地方?
  • 一九九八年二月,仍在寒假期间。冷风刺骨,我和妻专程再走一趟台北金山,目的是再去看一看海浪冲激回荡的野柳。
  • 台东小野柳位于富冈港旁,和绿岛隔海相望。任何时节都是人影杂沓,是东台湾最富盛名的风景区。由这儿往东方远眺,绿岛隐约在目,站在这块青蛙石上看过去尤为清晰。
  • 已是台湾的尾端了。台湾尾在这儿突出去两个尖角,像鲸鱼的尾叉,一只角是鹅蛮鼻,另一只角就是猫鼻头,双角围成的“南湾”是南部的旅游胜地。黑潮由南太平洋北上,到台湾尾时分成两股,一股流进台湾海峡;另一股则沿着东海岸北上,直抵日本及苏俄。
  • 有那么一个大清早,坐在台东海边的巨岩上准备写生,静静地倾听太平洋轰轰的海涛声,忘却此来的目的是要在此写生作画的。
  • 艺术史家们对用“矫饰主义”(Mannerism)这个词做为绘画风格的名称有过许多争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爆发前,德国艺术史家沃尔夫林(Heinrich Wolfflin)首先使用这名词来形容十六世纪时在意大利那些无法被归类的艺术作品。
  • 安妮女王除了开创英国18世纪的黄金时代外,她的统治还标志着绘画、戏剧、诗歌和音乐等高品质艺术的兴起。安妮女王延续伊丽莎白女王一世(Queen Elizabeth I)曾使用的座右铭:“永远不变”(semper eadem或always the same),体现她的使命就是恢复受法国和西班牙影响之前的英国的价值观与传统。
  • 透过提升日常物件的美,西班牙“博德贡”(Bodegón)画作将这种仪式化的舒适氛围融入其中。
  • 提香对场景的精心设计、富于表现力的色彩,以及对人像和物件的敏锐刻画,启发了后世的欧洲艺术家。观众凝视此画时,犹如置身人群中,仿佛艺术家要求观者一同省视自己的良知与对神的信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