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6月23日报导】(中央社台北二十三日电)上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郑英杰博士、姜庆五教授最近在国际感染性疾病权威期刊上公布了他们一项最新的研究成果:人的戊型肝炎感染主要来源于猪。
新华社报导,过去人们都认为戊肝是人与人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经过两年多的研究,郑英杰博士和姜庆五教授公布了三大重要发现:
第一,猪是健康的戊肝病毒携带者,其带毒率远远高于人群。课题组沿着浙江到上海的水流方向,在三个不同的地点采集人群或猪群的血清、粪便、胆汁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后发现,猪与猪感染维持了戊肝病毒的自然循环,五个月左右的养殖期,会增加戊肝病毒变异的机会。而一般人群中戊肝病毒携带者约为百分之零点三,远低于猪,也多表现为无症状感染。
第二,同基因(亚)型戊肝病毒在人和猪种共同流行。在分离的四十六株人和猪戊肝病毒中,人戊肝病毒分离株中有四株是基因I型,十七株是基因IV型,而二十五株猪戊肝病毒全部是基因IV型。所有IV型戊肝病毒可进一步分为四个亚群A─D,其中A和D亚群分离株在人群和猪群中共同流行。因此,基因IV型戊肝病毒在人群中和猪群中是存在自由传播的。
第三,接触猪的人群有更高的戊肝感染风险。与猪场河流上游人群相比,猪场河流下游地区人群戊肝感染风险增加了约百分之三十。而从事生猪相关职业人群的戊肝感染风险更高,比上游人群增加百分之七十四,这种风险随着接触猪年数的增加而上升。
这些研究结果都表明,戊肝病毒可能通过直接接触而传播给猪相关行业从业人员。由于猪场存在着大量病毒并且猪群数量庞大,戊肝病毒也可能通过水系传播给下游人群。
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猪感染后都是无症状的,流行的病毒株中IV型占据主导地位。血清学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人群很可能通过接触猪及其排泄物而感染戊肝。
戊肝病毒发现至今已有二十多年,可分为至少四个基因型,各型病毒的地理分布、宿主范围和感染模式不同。I─IV型均可从人戊肝患者中分离到,但只有III型和IV型可从动物(尤其是猪)分离到。基因I主要发生在亚非国家,并已引起多起戊肝病毒大流行﹔基因II型来自墨西哥的一次爆发﹔III型流行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并与散发病例有关﹔而IV型主要流行于亚洲,常引起一些小型爆发。
不过,姜庆五教授指出,戊肝病毒在摄氏七十度以上即可被消灭,民众仍可以放心吃猪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