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简介(三):二十四节气与生肖龙

心缘 编著
font print 人气: 26
【字号】    
   标签: tags:

第四讲 中国的二十四节气

古代中国的历法同现在使用的公历是不一样的。1911年时,中国开始使用公历,所以就把以前的历法叫做黄历。

现在,人们通常把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不过,在3000年前的中国,人们就已经有了这四个季节的名称,还确定了冬至和夏至的时间。后来,人们又发现一年中有两天昼夜平分的时间一样长,所以就将这两天叫做春分和秋分。

到了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又确定了春、夏、秋、冬开始的日期,这几个日期叫做: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这个时候,中国人已经有了八个节气: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冬至、夏至、春分和秋分。它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气候等自然现象的认识。

2000年前的西汉,中国人又将八个节气发展为二十四节气,更进一步反映了天气的变化。人们根据这些天气变化,安排农业活动。

现在的中国农村,人们还是喜欢根据二十四节气,来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劳动。

第五讲 中国龙

在中国古代文化里,龙是传说中的四种祥兽之一。《礼记·礼运篇》提到:“麟凤龟龙,谓之四灵。”相传,麟是兽中之王、凤是禽中之王、龟是介中之王、龙是鳞中之王,它们的出现都是嘉瑞的先兆,比如《三国演义》第八十回:“麒麟降生,凤凰来仪,黄龙出现”,就是用来说明盛世预兆的。这里龙、凤、麒都是传说中极有灵性的动物。

据说,龙是驼头、鹿角、牛耳、蛇身、鱼鳞、鹰爪和龟尾。它既可以在天上飞,又可以在海底里游。

中国的龙崇拜有五千年以上的历史;君主时代,龙是作为皇权的象征,帝王自称“真龙天子”。2000多年前建立的西汉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之一。当时的皇帝将自己说成是龙的化身,而自己的后代就是龙子龙孙。皇帝的吃、穿、用、行全部都有龙的标记,其他人是不可以用的。后来的所有王朝的皇帝都沿用了这种做法。

现在在中国的很多皇帝生活过的地方,你都可以看到龙文化的遗迹。比如故宫里的台阶上、大门上,屋里的画上、灯上,皇帝坐的椅子上等地方,都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龙。

据韩非子说,龙和帝王一样,都有“逆鳞”而不可触,否则龙颜大怒、诛灭九族。所以李白诗云:“有策不敢犯龙鳞,窜身南国避胡尘。”今天,龙走下了神坛,每个华夏子民,无论天涯何方,都称自己是“龙的传人”。

历史记载,中国的龙,家族庞大,有黄龙、青龙、赤龙、白龙、乌龙、金龙,千年之龙叫应龙、无足之龙叫烛龙、有角之龙叫虬龙、无角之龙叫螭龙,等等。它们有好有坏,有善有恶。东方的龙大多是正面的形象,是佛祖身边的护法,是皇宫大殿柱子上延绵环绕的金身,是许多宏伟历史天象中与鹤、凤等出现显现人间的。《史记》二十八卷《封禅书》里说:黄帝乘龙上天,群臣无法跟随,只能抱着拉断的龙髯哭泣。以黄龙象征黄帝,中国古人以龙为尊。但传说中,也不乏屠龙、斗龙的记载,如女娲杀黑龙、大禹斩蠢龙、李冰父子伏孽龙、周处除蛟龙,等等。比如哪吒闹海,误杀龙王三太子,龙王大怒,定要拿他的命,李靖跪地恳求龙王慈悲,可龙王不原谅,水漫全家,逼得李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孩子自刎。

虽然龙是皇权的象征,但在中国民间,龙被人们看作吉祥和富贵的象征。这种象征意义体现在人们的风俗和日常生活等方面。比如,过年时,在很多地方有舞龙表演。几个人或十几个人架着一条巨龙,随着音乐起舞,十分好看。人们借此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还有象南方的挂龙灯、赛龙舟等风俗。

过年了,有的人家会传统的贴上门神的画像。这也和龙有关系,《西游记》中曾有过详细描述,迳河龙王为了和一个算卜先生打赌,结果触犯天条,罪该问斩。玉帝任命魏徵为监斩官。径河龙王为求活命,向唐太宗求情。太宗答应了,到了斩龙的那个时辰,便宣召魏徵与之对奕。没想到魏徵下着下着, 打了一个旽儿,就魂灵升天,将龙王斩了。

龙王抱怨太宗言而无信,日夜在宫外呼号讨命。太宗告知群臣,大将秦叔宝贵道:愿同尉迟敬德戎装立门外以待。太宗应允。那一夜果然无事。太宗因不忍二将辛苦,遂命巧手丹青,画二将真容,贴于门上。后代人相沿下来,于是,这两员大将便成为千家万户的守门神了。在今天潮汕一些旧式门楼的两扇大门上,我们还可以见到神茶、郁垒或者两员雄赳赳的战将,形像似乎一样,但是仔细观察,其中一位手执钢鞭,另一位手执铁镧。执鞭者是尉迟敬德,执镧者是秦琼。

还有,中国人结婚时,人们会说“龙凤吉祥”。“龙”指新郎,“凤”,指新娘。给刚出生的男孩子起名字时,人们也喜欢用“龙”字。

现在,龙的形象广泛运用在建筑、艺术、文学、绘画、雕塑、服饰各种领域,表达着人们的美好愿望。

那么龙是否存在呢?如果真是人凭空想像出来的,那为什么在许许多多国家的历史记载中,不同年代朝代中,尤其是中古世纪,一概不乏对龙的记述。甚至龙这个词也被经常引用,翻译成了种种不同的语言呢?

而中国人确实在历史上见到过龙,并且有详细的记载,是龙消失了?还是生活到更隐蔽的地方了?

【正见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关于天、地和万物是怎么来的,西方人认为是上帝创造的。在中国,则有着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根据中国三国时吴国人徐整所着的《三五历记》中的记载,宇宙是由一个叫盘古的神创造的,他创造了天,地和万物。
  • 早期的中国人并没有地域概念,只有人群的概念。人们随着部落迁移。随着农业发展,人类逐渐由迁徙不定转变为定居,由于有一定的区域被长期控制,才渐渐有了地域观念。最主要的标志是国家的开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是公元前21世纪出现的夏朝。
  • 苏东坡(清玉 绘图/大纪元)
    从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为一谈,代代欢歌与悲语的记忆在此时空延展,生死交织的特殊时空在此时交叙。苏东坡(苏轼)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虚掷,四时之变,无如此节者”。东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节中的有哪些令他难忘的生命脚印呢?让我们从他的诗集中寻去。
  • 清明节和寒食节这两个节日在古代经常被放在一起讨论,也一起过,那它们的共通点和区别都有哪些呢?还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两个节日的起源是什么,除了扫墓之外还有什么别的习俗,那今天咱们就把这些问题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高鼎《村居》)微风和纸鸢是春日里的绝配,它有唤起人们儿时记忆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吗,风筝其实已经有二千四百年的历史了,它一开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风筝的历史。
  • 年少时看过一副对联,一下就记住了。对联说:“不生事、不怕事,自然无事;能爱人,能恶人,方是正人。”而这下联就出自于《论语》本章。不过,“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这九个字,仔细琢磨,内涵极深,令人感慨。
  • 一只巨型鸽子雕塑去年10月起现身纽约曼哈顿的高线公园(High Line),约16英尺(4.9米)高。创作这件艺术品的艺术家Iván Argote认为鸽子是纽约的标志动物之一。另一角度看,鸽子其实是多年前从欧洲移居到美国的“移民”,也从另一角度讲述了纽约的移民历史。无处不在的鸽子,见证着这座城市的过去与现在。
  • 事实上,孔子往往是仁知兼言。仁者有知,而知者亦向仁。孔门教人“三达德”,要“智、仁、勇”并修。故而,此处应将仁知贯穿、融合理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