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古人谈心──屈原

曾怡宁
font print 人气: 47
【字号】    
   标签: tags:

公元前二七八年初夏,在那横无际涯的洞庭湖畔,我的思绪回溯了两千多载的漫漫岁月,倏地与湖中那佝偻的行舟渔夫冥然合一,在那徐缓的和风吹拂下,我遇见了绿草离离之上那面带愁容低吟着诗句的诗人,我遇见了那自伤“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你──灵均。

停下舟楫,我劝你随波逐流才是可行之道,你却回了我:“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你寥语间道尽了那宁可玉碎,不愿瓦全的坚定,在这晦暗不明的大时代之下,你仍忠贞不渝,可表天日。

看着你缟白的衣袂飘扬在风中,因光阴流逝而憔悴衰老的面庞上镶着那蕴含智慧与气节的眸光,你足以让在宦海里、在尘世里浮沉的所有人自惭形秽。或许在庸碌的人世间,皎洁如无瑕白璧的人总是最痛苦的,不是让泥灰尘屑染身掩去流光,就是在一声摇天撼地的绝响后破碎殆尽。而对于你的投江之举我总是无法赞同,但无法否认的是,每当我磨平了我的棱角以迎合潮流时,总自问着这一世里,能够有几次坚持着自己的意志,贯彻着自己的正道?就如你般,决意以死明志。

在政治生涯里你曾忧叹着:“黄钟毁弃,瓦釜雷鸣”,但文穷而后工,你的抑郁经过淬炼终究使你在文学史上觅得了一方青天。你永远不会知道,

不管在百年或千年后的将来,说到楚辞总会不忘提及你,“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楚辞由你而发扬,贬谪文学也自你而开展,此后,偌大的中原土地上无数的官场失意人无不以你为心灵依托。几番细思之下,得与失的天平间,孰轻孰重?在短暂的犹如寄身于石火光中的岁月里,任谁又分的清、辨得明呢?或许只要不悔所行那便此生足矣了。

你迈着稳健的步伐离去,那身着白衫的背影渐渺在风沙之间是那么的沧桑,却又那么的挺立。我划着小舟缓缓往湖心溯去,心知你将从此埋骨于翻滚的江水之下,也知此一别要想再见你也只能顺着书页凭吊着你,纵使如此,我还是为默默你祝祷,一路保重。

思绪再度穿越时空的鸿沟,一跃而至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你的精神仍在清而浊、浊而清的江流中,辗转千年,而我也在这场古今的交流中从你身上习得了你的人生圭臬:莫忘初衷,无愧于心!@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今年清明节,我们无法回去扫墓,但我忽然明白,清明的意义从来不只是一束花、一炷香。真正的祭奠,不只是铭记逝去的亲人,而是在心中点燃一盏不灭的灯;是不让那些遭迫害的生命被遗忘,让他们的信仰得以延续;是让活着的人依然怀揣希望,更是坚守他们未能走完的路,让正义与真相薪火相传。
  • 清明,把死去的和活着的人连在一起,阴郁而沉重,它让人的感情变得脆弱。对故者的缅怀,对生命的思索,在生与死的对话中禅透生之意义。心灵由阴郁而透明,进而变得轻松、愉悦。
  • 东方文化陀山鹦鹉的名言,应沿袭原话为好:尝侨居是山,不忍见耳!鹦鹉的境界亦于此,陀山曾经拥有,今生弥足珍惜!故乡常州为笔者曾居地,我将其揣入怀中,时时因故人的遭遇和幸福唏嘘雀跃。
  • 时下正当春天,虽然我生活的这片土地上花儿尚未绽放,树木也是萌芽状态,但鸟儿婉转的鸣叫,已唱出春天的喜悦。融入春天,自然,心中也有了春天的风景。
  • 余先生的一句话让笔者心有震悸,事关余先生老家安徽曾派一代表团赴普林斯顿,想说服先生回国看看,因他公开表示八九事件不平反就不回国。故乡来人劝道,回一趟便能解除乡愁。先生急了,怼出一句——我没有乡愁!
  • 漫步林间小道,穿过亭廊幽径,听着叮咚的山泉水,迎向轻柔抚面的风儿;但见鸟鸣山翠,花木蓬勃,白云绕山岗,飞絮舞流韵。
  • 是不是每一个生命,对春天都有一个约定?就像花和草,都在静静地等待。等待中,蓄积着力量,等待中,膨胀着希望,强大着信心?
  • 春风吹拂,大地正变得酥软,路边的柳树,也笼着莹莹的鹅黄。河冰化开一道一道冰痕,憋闷一冬天的河水,又欢唱起来了。我知道,人们的觉醒,同样会给人类的文明,带来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造物主以他神奇之手,正在绘出一个崭新的天地。
  • 置身其中,我欢心,流泪,在爱与光明中,在苦难与挣扎中,我们创造着繁荣和文明。在深沉与庄严的歌声中,我们明白了辗转轮回来到世间的意义。
  • 一个一个房间打扫,墙壁,天棚,各种物件儿,犄角旮旯也不落下,务必做到干净、整洁。儿子很是仔细,就连灯泡都拧下来,一个一个擦拭如新。包裹商品带回的邪党报纸,该烧的烧,该丢垃圾点的丢垃圾点,不能让它散发毒气。扫灰,也叫“除尘”,或“出陈”,走出旧的藩篱,除陈迎新,多好的寓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