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家长的一封信

徐千文
【字号】    
   标签: tags: ,

亲爱的家长您好:

4月28日在班上举办的小书发表暨同乐会,感谢许多家长提供饮料、饼乾和糖果等等,孩子很兴奋能和大家分享自己带来的东西,更感谢热心的义工妈妈协助,并到场帮孩子加油打气。

小书制作,是班上长期推动阅读活动的另一项延伸学习。对于年仅二年级的小朋友而言,不是件简单的事,但是孩子他们做到了。从故事题材的选择、构思到草拟、修改、誊写,和插图设计、着色,一直到封面设计以纸雕装饰等,整整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而且几乎都是在学校里完成的。

有时看他们牺牲下课,或任何可利用的时间,埋头涂涂写写,可以感受他们对这件事是认真的。对于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讲,长时间的在一件事上花心思,的确考验着耐性。最后,除了人人上台朗读自己的小书之外,孩子甚至提议用演戏的方式来发表小书。于是,下课时间一到,一声“排练了”!个个煞有介事的练习,但毕竟是小孩子,最后呈现的成果就是当天的“笑果百出”,不过人人是演员,也是观众,吃吃喝喝中,倒也达到“同乐”目的。

但是说实在的,当天因为表演道具、服装、场地布置和麦克风等问题,再加上不时还要处理孩子之间的纠纷等,忙得不可开交,在拍照录影时,其实情绪是紧绷的,因为“忙”而“盲”,感觉自己对部分孩子说话不那么和善有耐性,放学后独自留在教室里反思许久。等回到家在电脑前整理录影档时,却不禁笑开怀,孩子演戏时虽然状况百出,但是好玩就是在这点上,瞧他们笑的东倒西歪,乐到不行,我又何必用大人的眼光去要求“演得好”呢?当局者迷,跳出当下,才知自己的执著,“忙时更需闲处”,感谢孩子帮我上了一堂课。

每次举办活动,设计不一样的课程,最终目的在丰富孩子的学习经验,当读到一篇篇言之有物、生动活泼的日记时,我就知道我的辛苦没有白费,唯有亲身经历,孩子才能写出动人的好文章,这也是让我乐此不疲的最大动力。

谢谢各位家长们,放心的把孩子交给我,也谢谢您们在我需要的时候大力协助,二十一世纪的孩子,不应只停留在背诵课本上的知识,给他舞台,他就有机会展现自我;更因为透过活动,渐渐学会和别人互动、协调和分享,当然过程中一定有矛盾、摩擦,如何让孩子学会包容、不计较,也是教育要努力的地方,让我们携手合作,打造更适合孩子的学习环境吧!

徐老师谨启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老师出了一道奇怪的作业:列出所有你讨厌的人。不过,没人知道下一步是什么。然后,老师请学生带蕃茄来上课,并且在蕃茄上面写下那些讨厌的人名。
  • 孩子们惧怕老师是极为常见的事情,尤其在新学期伊始。这种事情也会发生在长周末或寒假结束后返校时。家长们既要教会孩子对陌生人保持适当的警惕,还要让孩子轻松地面对那些可信任的成年人,这对我们来说还真有些难度。不像稍大点儿的孩子,年幼孩子的大脑发育还未达到能区分事物的程度,也无法凭直觉感知危机,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经年累积才能达到的。
  • 以前读书的时候,我不明白为何孔子要提倡“无讼”,而古时地方官政绩良好者,为何以“民间无讼”来赞美其德政。等到年龄渐长,更尤其是当了老师,耳闻也亲历一些诉讼事件,才晓得许多投诉原本都是意气之争,原本都能慈悲善解。
  • (大纪元记者温婧编译报导)开学之际,我知道许多家长正考虑去见孩子的老师。家长去见老师可能会有多种原因。例如,自我介绍、向老师提供更多关于自己孩子的信息、关心学校如何开学等等。如果你正打算去见孩子的老师,在这里我想与家长们分享一些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的方法。
  • 一位教授女儿,疑因遭受班上同学言语及关系霸凌,致使母亲愤而向4位同学提告,导致班级掀起“集体转学”。最后全班愿意和这个孩子同班的仅剩一人,母亲也只能让孩子转学了事。这个事件,由于家长不满校方与教育局辅导不当,甚至上诉到监察院,经媒体报导后,立时引起舆论纷纷。
  • (大纪元记者冯阅编译报导)俄文老师萨利提出了一些家长与老师面谈时的窍门,教我们如何从家长会上获取最大的收益,以及一些能有效提升孩子在学校全面发展的方式。
  • 教育是百年大计,孩子是社会国家未来的希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贵人,老师是孩子的再生父母,任何人都不应该轻言放弃这上天赋予的神圣使命。
  • 聊天时,有一位老师略带抱怨的对我说:“每一次,只要我们班的哪个同学出问题,我把家长约来学校商谈以后,下一次的班亲会就再也看不到这个家长。”她认为,因为孩子的作为让父母感觉失尽颜面,为了不想面对这种不愉快的状况,家长就选择“淡化与脱离”。自然这样的处理方式,对于亲子或是亲师之间的关系与成长,完全没有加分效果。
  • 初入教育界那一年,有一位资深老师劝诫我们这些菜鸟老师:“不要随便把自己家里的电话告诉家长。我给学生的手机都是另外办一个门号,也从来不让学生知道我住的地方。”这位老师的忠告并非出于冷血,而是肺腑之言......
  • 这个月,我受邀到国姓国小演讲,演讲的题目是“家园沟通”,一开始我先询问在场的所有园所长及老师,现在的园所经营比起十年前是更复杂还是更单纯,老师们都异口同声的说“更复杂”,我再问:“若想像未来的十年来跟现在比较,未来的园所经营跟现在比较会更复杂还是更单纯?”老师们又说“更更复杂”。 我接着问:“为什么?”有园长就说,从前的幼稚园的主要业务是幼儿托育,现在是幼儿教育,过去是多子化,现在是少子化,父母更将孩子当成宝贝。因此,一旦孩子在园内受到伤害,不是上法院,就是上媒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