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5月28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思嘎亚‧曦谷台北二十八日电)第五届联合国原住民议题常设论坛于五月十五日至二十六日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今年台湾由三个团体选任并资助代表参加,期间,出席的原住民代表们三度针对联合国“原住民族”中文专有名词翻译、原住民青年议题与提请重视原住民耆老等,发表集体与单一团体建言。
台湾由三个团体选任并资助代表参加,包括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员会、台湾原住民族学院促进会与财团法人台湾民主基金,共二十人与会,是台湾原住民历年与会人数最多的一次。其中,原民会资助团长与团员六人,以原住民学生、教师为主、原促会派出团长、顾问与团员八人,以资深与会人士与非政府组织代表为主,而台湾民主基金会会则有专员与团员六人,以台湾原住民留美博士候选人与博士生为主。
自一九七八年,联合国正式将中文列为官方语言之一后,官方文件中“Indigenous Peoples”的翻译皆为“土着人民”,此翻译,不论是在台湾原住民族中文的思维脉落中具有歧视性的意味,同时,就中文字面在法律的权利意义上,“原住民族”赋有对土地与自治的权利与仅代表居住状态的“土着人民”并不对等。
因此,在五月二十四日,由台湾民主基金会团员、华盛顿大学法律研究所博士候选人蔡志伟(Awi Mona,赛德克族)正式提案并与原促会共同推动,建议联合国将中文官方文件中的“土着人民”一词以“原住民族”取代,此提案获得多国原住民非政府组织的连署。
同时,这项连署案也被纳入“亚洲原住民族小组会议” (Asia Indigenous Peoples Caucus)与“原住民青年小组会议” (Indigenous Youth Caucus)对论坛的集体建言内容中。
中文正名提案,是论坛成立五届以来,台湾原住民代表首次自中文语系地区的“台湾原住民族”为诉求主体,对论坛提出建言。
当天会后,论坛主席桃丽蔻普芝 (VictoriaTauli-Corpuz),也表示,将与论坛其他十五位委员讨论后再将此提案纳入论坛年度报告,并送交联合国大会。
台湾原住民各代表也分别向联合国秘书处中文翻译组、论坛秘书处以及论坛中国代表,就修改名称一事,交换意见并提出修改名称的建言,所获得的回应均为正面。
此外,原民会、原促会与台湾民主基金会都表示,未来将分别以整理文献资料、举办座谈会、串连国内、外非政府组织等方式,持续推动正名议题。
五月二十五日,原促会团员、台湾原住民太鲁阁族学生青年会东区理事徐昱萱 (Ipiah Madai),代表来自各国十四个族群及团体组成的国际原住民青年小组会议,发表青年对论坛未来工作的建言,并获得论坛将具体支持青年与会的回应。
此外,论坛委员会成员伊达‧妮可莱森 ( IdaNicolaisen),更主动向原住民青年小组会议提出取得委员会青年席次的策略建议。
同日,原民会团员、屏东石门国小英语教师王雅萍(Tjuku Palemeq,排湾族),也代表今年刚成立的“原住民太平洋联盟”,针对历年论坛较为忽略的“原住民耆老”议题,建议论坛将草拟中的联合国“原住民族权利宣言草案” (Draft Declaration on the Rightsof Indigenous Peoples)、未来论坛议程的设定与办理场外座谈会的主题等,都应该纳入耆老议题。
这项提案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员的重视。
这次论坛中,台湾原住民代表发表的建言都获得论坛不同层面的回应,更是历届台湾原住民代表与会以来发表议题最广,且串连组织最多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