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双色球预测方法 - 体育

【婚姻习俗】婚姻的起源

龙芳/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99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5月10日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一脉相承,而“婚姻”则是人类宗族血脉延续的方式。烈女传:“夫妇者,人伦之始也。”人伦起源于夫妇,也说明了人类社会的组织是以夫妇为基本。所以让男女结合为夫妇的婚姻制度,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社会习俗之一。

远古的传说

中华文化是半神文化,也就是神在人类传的文化。传说上古时代的女娲娘娘就是创造婚姻的女神。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女娲就在天地间到处游历。当时,大地上已经有了山川草木、鸟兽虫鱼,但仍然死气沉沉。一天,女娲觉得应该给天地之间增添些更有生气的东西, 于是她决定要创造出比任何生命都更卓越的生灵。

汉代石刻中的女娲像。

女娲在黄河边,看见了自己美丽的影子,她决定用软泥按照自己的形貌来捏泥人。心灵手巧的女娲,不一会儿就捏好了许多泥人。女娲朝着小泥人吹口气,那些小泥人便被灌注了活力,“活”了起来,变成了一群能直立行走、能言会语、聪明灵巧的“人”。女娲在其中一些人身上注入了阳气——自然界一种阳刚之气,于是他们就成了男人;而在另外一些人身上,她又注入了阴气——自然界一种柔顺之气,于是她们便成了女人。这些男男女女的人们给大地带来了无限生机。

女娲创造完人类后,为了让人类永远的流传下去,就把男人和女人配成对,并制订嫁娶的礼仪。女娲自己充当人类的第一个媒人,让人能够自己传宗接代,并担负养育后代的责任,从此人类便这样永续的繁衍下来。后人感念女娲对婚姻制度的贡献,便尊奉她为“媒神之祖”又称“高媒”,也就是婚姻之神。

相传女娲用泥土造了男人和女人 。

古籍的记载

这样的传说,也印证了中国古籍易序卦传的记载:“天地有万物,有万物而有男女,有男女而有夫妇,有夫妇而有父子,有父子而有君臣。君臣有上下,有上下而有礼义。夫妇之道不得不久。”其间从男女到夫妇,需经过一道合法的婚姻礼仪,然后始被大众认可。男女结为夫妇后生育子女,后又产生父母、子女的亲子关系,然后又衍伸出君臣等社会关系,如此代代相传不绝。可以说,婚姻不但是个人人生历程中,最要的转变阶段,也是社会组织产生的基础。

另,诗传:“婚姻之道,谓嫁娶之礼。”嫁,就是女子嫁往夫家;娶,则是男子前往娶女;【白虎通】:“嫁者,家也,表示女子从此有了家;娶者,取也,表示男方把女子取到自己家里来;所以嫁娶为婚姻的两面,对女方而言为嫁,对男方而言为娶。”这些都明显的说明,男女的结合,要遵守婚姻的规则,要讲嫁娶之礼;并认为一切婚姻外的男女关系都是不正当的、是不被神认可的。

婚姻是中国社会最重要的习俗之一 。

中国古时也强调:“夫妻乃天地乾坤,阴阳配合之男女也。夫为厅堂,也为外面之家。妻为房间内面之室。家室齐全,始为之家庭圆满。若有男无妻,即不成室,或有女无夫,亦不成家,若缺一则家庭不能完全,即不能成家立业矣.。”也说明中国人对婚姻的观念,认为男婚女嫁是每个人的终身大事,是成家立业的基础,而且一男一女的婚姻也才符合天地阴阳谐和之理。@*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新加坡虽然和台湾一样,都是华人占大多数的社会,许多婚姻习俗大同小异,但由于西化较严重的影响,许多传统礼俗已经省略,且年轻人自己出钱,所以主导了婚纱和婚礼,并出现了出国拍婚纱的风潮。
  • 【大纪元2月19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林于国香港十九日电)广东的婚姻习俗十分奇特,有六十年后“再来一次”的“重行花烛”,有不说吉利话只唱毛泽东语录歌的文革时期婚礼,还有“公鸡代婚”及台湾熟悉的冥婚等。
  • 清明上河图 中国画
    天清地明的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一年中宝贵的好时节。现代人一想到清明可能就联想到扫墓的民俗,其实,从古到近代,清明节联系着寒食节和上巳,民俗活动多彩多姿,五花八门。可知道历代的人们在清明时节从事哪些有趣又有益的活动吗?一起来探一探清明丰富的内涵吧!
  •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处在春分之后,此时节万物清洁明净,所以得“清明”之名也。战国时代屈原《楚辞》说:“阳气发兮清明”。公元前的京房《京氏易传》云:“三月清明节在戌”。由此可见中国古人早在二千年以前对“清明”这个节气就有了深入的认识。那么清明节什么时候变成扫墓节呢?
  •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循环周期的起点。春寒料峭到春分已转变为春暖花开,一片五彩缤纷的盛景,迎来一年中难得好时节--春分,也迎来养生、开运的契机。本文要与你分享:“春分”的要义是什么?在春分如何养生,如何开运?做法上有哪些宜忌呢?
  •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即为惊蛰,此时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冬眠的昆虫,草木也竞相舒展。今年的惊蛰是3月5日23:28。
  • “句芒一夜长精神,腊后风头已见春”(韩偓《早起探春》)句芒神即春神,在一夜间让人间长了精神,让风儿捎来春气。2025年2月3日冬去春立时间在22点10分。不管好年、歹年,立春这一节气到来,都是令人心身振奋欢畅的一刻。一年之计在于春!怎样利用立春阳气生发的时机,为自己打造一年的好彩头呢?从代代相传的智慧中可以得到一些启发。
  • 围炉、守岁中,远处、近处的爆竹声此起彼落传开来!暖风褪去柳梢冷,一夜唤回天地春!守护传统价值的民俗,守护人心中的善,穿过除夕,正月初一的新年晨光将春天捎回大地!
  • 腊月里虔诚祭灶神。图为 清代周鲲绘高宗御题范成大祭灶词 轴局部。(公有领域)
    送灶神是哪一天呢?在历史时间长河中曾经发生过改变。这要从祭灶的历史说起,先看一下祭灶的历史到底有多久了呢?祭灶的日期和风俗有过怎样的变迁?哪一种祭灶的方式能招福?
  • “小寒大寒,冷成冰团”传递一年之末的天候景象。小寒节气的气候与物候特征有哪些呢?小寒补冬各地的特色食俗有哪些呢?一起来探一探,提供我们,岁末补冬的精神与物质之宝。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