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时礼俗】南园春半踏青时

晓芸
font print 人气: 23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4月4日讯】春分是二月的中气。《月令广义》说:“分者半也”,春分是春天过了一半的意思;立春到立夏共九十天,而立春刚好居中。

“春分日夜对分”,也就是春分这天白天和夜晚一样长,所以俗谚有“春分昼夜平”、“春分昼夜停”的话。这时太阳黄经为0度,太阳的位置在赤道的上方。

从这一天起,太阳直射位置渐渐向北移,南北半球昼夜长短也随之而变,北半球昼长夜短,而南半球与之相反。

而春分节气,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欧阳修对春分也曾有过一段精彩的描述:“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常蝴蝶飞。”春分节气是春意融融的大好时节。

俗谚说:“春分有雨病人稀;棉花豆麦处处宜。”也就是说:春分如果下雨,人们才会注意到天气的变化,增减衣物才不至于生病,也会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农作物则生育良好。另一种说法是指春分时节农作物成长正须雨水滋润,故有所谓春分这天若晴明无云万物不成,反之,如下雨或有云,则农作物丰收,正所谓:“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麦子后插秧。”

“春分前好布田;春分后好种豆。”是指台湾北部地区的农作现象,而南部则比较早。“西风麦贵东风溅”意思说:春分这一天如刮西风,则农作物收成不好,如吹暖湿东风,则农作物收成,会好得价格低贱。@*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科技日益发达,气象报告的精准度愈来愈高,我们只要打开电脑,就可以预知明日的天气,甚至ㄧ周的天气概况,因此节气的名词对现代人是陌生的,深不可测的。聪明的老祖宗,在几千年前就发明了历法,把一年分成廿四个节气。
  • 立春是一年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也是春回大地的第一天。立春的日期是国历二月四日、五日,“通常是在黄历每年正月初,有时也会提前到前一年腊月末”。
  • 绚烂缤纷的雨水节气,天降甘霖,滋养万物,活泼热闹的景观也接踵而来。【周书时训篇】:“雨水之日,獭祭鱼;后五日,鸿雁来;后五日,草木盟动。”

  • 惊蛰是仲春二月的节气。是指春雷初响,惊醒蛰伏中的昆虫。农民历纪载:“斗指丁为惊蛰,雷鸣动,蛰虫皆震起而出,故名惊蛰也。”
  • 清明上河图 中国画
    天清地明的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一年中宝贵的好时节。现代人一想到清明可能就联想到扫墓的民俗,其实,从古到近代,清明节联系着寒食节和上巳,民俗活动多彩多姿,五花八门。可知道历代的人们在清明时节从事哪些有趣又有益的活动吗?一起来探一探清明丰富的内涵吧!
  •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处在春分之后,此时节万物清洁明净,所以得“清明”之名也。战国时代屈原《楚辞》说:“阳气发兮清明”。公元前的京房《京氏易传》云:“三月清明节在戌”。由此可见中国古人早在二千年以前对“清明”这个节气就有了深入的认识。那么清明节什么时候变成扫墓节呢?
  •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循环周期的起点。春寒料峭到春分已转变为春暖花开,一片五彩缤纷的盛景,迎来一年中难得好时节--春分,也迎来养生、开运的契机。本文要与你分享:“春分”的要义是什么?在春分如何养生,如何开运?做法上有哪些宜忌呢?
  •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即为惊蛰,此时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冬眠的昆虫,草木也竞相舒展。今年的惊蛰是3月5日23:28。
  • “句芒一夜长精神,腊后风头已见春”(韩偓《早起探春》)句芒神即春神,在一夜间让人间长了精神,让风儿捎来春气。2025年2月3日冬去春立时间在22点10分。不管好年、歹年,立春这一节气到来,都是令人心身振奋欢畅的一刻。一年之计在于春!怎样利用立春阳气生发的时机,为自己打造一年的好彩头呢?从代代相传的智慧中可以得到一些启发。
  • 围炉、守岁中,远处、近处的爆竹声此起彼落传开来!暖风褪去柳梢冷,一夜唤回天地春!守护传统价值的民俗,守护人心中的善,穿过除夕,正月初一的新年晨光将春天捎回大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