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中研院选出三院长候选人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4月16日讯】〔自由时报记者袁世忠、谢文华、胡清晖/台北报导〕中研院院长候选人名单历经两轮投票,中研院基因体研究中心主任翁启惠、台大医学院院长陈定信与中研院物理所所长吴茂昆等三人出线,将由总统陈水扁圈选一名出任院长,其中翁启惠因获得出席评议员的三分之二高票,名列推荐名单的第一位。

已经担任中研院院长长达十二年的李远哲,任期即将于今年10月中旬届满,因此去年底成立遴选委员会,针对院士、评议员三人以上连署签名,或大学推荐的人选中,依照“国际学术声望”、“视野与策略”、“领导能力与行政经验”、“开阔胸襟”等四项指标评估,选出四人,并于昨天做最后投票。

副院长赖明诏 遗憾落选

据透露,翁启惠在四项指标中皆占前两名,陈定信则在领导能力一项获得最高的评价;吴茂昆则赢在视野与策略方面。至于赖明诏,虽然每项表现都非常平均,但是却没有突出的项目。因此遴选委员会提供评议会的人选顺序,与最后投票结果相仿。

昨天召开的评议会,在李远哲请假、候选人回避的情形下,共有五十八位评议员具有投票权,每人至多可投三票,得票过半者才列入给总统圈选的名单。第一轮时,翁启惠与陈定信分别拿下三十九、三十二票,吴茂昆与现任的副院长赖明诏因为没有过半,则进入第二轮投票。

第二轮每位评议员仅有一票,结果前一轮得票落后的吴茂昆大翻转,以刚好过半的些微之差赢过赖明诏,成为推荐总统圈选名单的第三名。内部人士指出,赖明诏会落马,应与避免三名候选人都是“生命科学组”有关。

获得最高票的翁启惠目前人在国外,陈定信与吴茂昆昨天都表示,现在只是第一阶段,还要等总统决定,不方便多说,但谢谢评议会肯定。

至于落选的赖明诏,获知结果时,心情显得平静,直说:“很好、很好”;他一再表示,能够成为遴选委员推荐给评议会的人选之一,已很荣幸,无论结果如何,他还是会继续坚守自己的岗位,一如过去。

院长遴选的观察–轻人文?院士认非问题

〔记者谢文华/台北报导〕中研院院长三名候选人中,没有人文、社会领域出身者,外界质疑未来研究走向是否会有“重生医、轻人文”的倾向?受访院士皆认为:“这不是问题。”

中研院副院长曾志朗相信:“最好的人选就是最好的人选,关心的是全面,没有领域之分。”史语所所长王汎森院士则表示,未来的院长有没有人文背景不是问题,有“人文关怀”就行了。

生命科学组院士廖一久则说,能达到院长地位、阶层的人,不论是生命科学、数理领域者,基本上具有一定的人文修养,相信未来研究走向还是会巫发展。

人文组院士、近代史研究所所长陈永发认为,候选人皆自称未来会巫发展各领域,是否如此?暂无答案;但他直指人文、社会领域学者应了解目前所作的研究,是否和时代脉搏结合在一起,未来要努力有更好表现。

总统圈选前–联合会︰争取对话机会

〔记者谢文华、袁世忠/台北报导〕中研院研究人员联合会会长张茂桂表示,院长的遴选制度,始终把其他研究人员和社会大众排除在游戏规则之外,联合会将争取在总统圈选之前,与候选人对话。

张茂桂强调,联合会对于未来中研院院长由谁来当,并没有特定偏好,但是中研院掌握了国家象征与实质资本,钱都来自纳税人,中研院的领导人,也必须有这样“为公”的操守,以及能凝聚一定的“社会可信赖度”,维护中研院的“公共角色”。

他表示,联合会在1月份拟定了十二个题目,想听听候选人的看法,例如:在政治活动与学术发展分际上,新院长应遵守的原则为何?中研院未来的发展定位?中研院对外界捐款的态度与原则?如何看待人社、数理、生命学组之间的“不等”及无法“共量”问题。

联合会强调,中研院的领导人绝对不能拿企业的治理方式做为院内的学术治理标准,否则只会向下沦落为另外一个“准企业团体”,短视而追逐近利,所谓“学术为公”,将只是一种奢侈空谈。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