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书”当超人

游干桂
【字号】    
   标签: tags: , ,

  妈妈:“小玫!妈妈告诉你当客人来访时,可不能穿睡衣开门哦!那是很没礼貌的行为。” 聪明伶俐的小玫,一下就记住了妈妈的教诲,并奉为圭臬。

  有天夜晚,隔壁的陈阿姨来访,不巧,妈妈正在淋浴,只好由她开门。走没几步,小玫突然想起妈妈的叮咛:“穿睡衣不准开门。”于是她若有悟的将“睡衣一脱”,喜滋滋的跑去开门。

  这是一则笑话,一则差点让我笑掉大牙的笑话。其实,它也是一记警钟,一记令我不得不深思的警钟。因为在这则故事中,除了点出小玫的天真可爱外,也点出了父母粗浅的教育理念──只懂得叮咛与训诫。
  
粗浅的教育理念,一部分来自于父母的懒得充电,一部分则因为他们把“书”当成超人──奉行不渝。只要是书本所论及的方法、教养理念、育儿绝招,多半照单全收──因为那是专家的话。

  古有名训:“师言不可违也!”既然是智者(专家)的心血结晶,当然是错不了。于是父母把一帖又一帖的神丹妙方,不假思索地往孩子身上试炼,直到孩子千疮百孔为止。

  我的意思自然不是说专家、学者的妙论不值得牢记在心,而是提醒父母:教养方法也有人、事、时、地、物的区别。孩子不同,方法自然有所不同;问题不一样,处理的方法当然也不能一样;时间、地点有别,处理的原理、原则自然也需有别。
  
  譬如说,同样谈到“鼓励”,对一个数学经常考九十八分的孩子,以及一位好不容易考八十分的儿童来说,就有所不同。前者应该让他明白,分数并不重要,了解其间的“因果关系”才是重要,并该鼓励孩子从事其他的休闲,不要老与书为伍;对于后者,则应该让他了解:“八十分很不错哦!我相信你下次会考得更好。”

  曾有父母告诉我:“教养如果真的需要大伤脑筋,那还得了。”言下之意是,他们仅需要一本犹如尚方宝剑的书。老实说,果真有这宝典,我相信一定有数以万计的父母,会企图以千金兑换,可惜这部宝典不能有,也不可能有──因为你才是孩子的圣人,书永远只是“依据”。唯有你愿意陪孩子走过成长的岁月,“书”才能真正的发挥效用。

  诚如我喜欢把“书”譬喻成一支钓竿般,钓竿的好与坏即使重要,但也永远抵不过垂钓者的技巧来得更具关键。

摘自: 游干桂著作《别让童心去流浪》一书@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社交媒体Instagram上有一段可爱幼儿折叠衣服的视频,不仅收获数千万网友点阅,还引爆一场意想不到的网络激辩。
  • 在最近的一次旅行中,我惊讶地发觉几乎每个在机场跟飞机上的孩子眼光都固定在iPad的屏幕上了。虽然我理解带着小孩旅行并在中途长时间的停留期间让他们保持尽兴的困难,但我不禁想,我们通过让他们过度使用屏幕时间,以此可能为孩子们制造了哪些影响深远的问题。
  • 在当今数位时代,无所不在的科技产品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和舒适,但也造成了负面影响,例如对这些产品过度依赖甚至上瘾、隐私权被侵犯、记忆力衰退等。现在连育儿专家都大声疾呼,不要让小孩过度沉溺于科技产品,不要让这些产品替你养育小孩。
  • 人们有时候难免会因为某些事情生气,这是一种很复杂的情绪,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破坏人际关系,甚至引发冲突。而为人父母者对于孩子的生气,往往会感觉很棘手。现在,有专家分享了有效的解决之道。只要在孩子生气时说一句短语,他们马上会镇定下来,无论他们年龄多大都是如此。
  • 众所皆知,听古典音乐有益身心健康,坊间也有出售一些专门供孕妇播放给胎儿听的胎教音乐。最近墨西哥的一项研究发现,让胎儿听古典音乐可以让他们的心率变得很平稳,可能有助于他们的发育。
  • 孩子总是爱拖延?家长可用4C原则陪伴孩子去累积正向经验。
  • 在废弃的童子军营地抚养在家上学的孩子意味着永远没有干净的双手——因为他们要建造小木屋、树桩日晷,以及在小溪边钓鱼。
  • 英文谚语说:“笑是最好的良药。”但笑还有其他的好处。最近就有研究表明,它也可能是一种很好的育儿工具,有助于增进亲子关系。因此,有时候父母跟子女开个无伤大雅的玩笑,也是不错的。
  • 我们必须做好心理准备,因为治疗那些成长在缺乏关爱的家庭环境的儿童时,有可能会遇到庞大的障碍......
  • 对父母或教育者来说,最严重的儿童教育错误,就是对走上错误道路的儿童预言悲惨的结局。这类愚蠢的预言会助长儿童的怯懦,让情况无限恶化。我们应该反其道而行,以正面积极的态度鼓励儿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