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时礼俗】 立春晴 好收成

文/秉竹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27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3月29日讯】

春回大地

立春是一年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也是春回大地的第一天。立春的日期是国历二月四日、五日,“通常是在黄历每年正月初,有时也会提前到前一年腊月末”。

立春表示春天来了,轻柔的东风徐徐吹拂,和煦的暖阳普照大地。清澈的小溪,流水潺潺。枝头的小鸟,引吭高歌。绚丽的花丛里,蝶儿翩翩飞舞,草木欣欣然透出了绿意。

二十四节气是农民一年耕稼行事依据的节历,所以在民国以后被政府颁订为“农民节”。

春为岁首,是个大好日子,立春在古代曾有许多有趣的节礼习俗。

剪春燕

例如古书记载在南北朝时流行一种“剪春燕”的习俗,在立春这天,为了象征春回大地,人们把彩绢剪成燕子的形状,配戴在身上。如此,春天的愉悦气氛不仅从风中飘来,写在每张刚过完年的的脸上,而且全身沐浴其中,就像燕子一般,往来飞翔,优游自在。

迎春牛、打春牛

除“剪春燕”外,还有“迎春牛”、“打春牛”的习俗,也是流传日久,在立春时日不可少的庆祝活动。

古时后,皇帝要在立春的前一天,率领文武百官出城迎接春神与春牛。据载,“春牛”古时指土塑的小土牛,相传汉朝时就有在立春做土牛来象征一年耕作的开始得习俗。这些小土牛就在鼓乐声下被迎入宫中,因此称为“迎春牛”。

在古早农业时代,农民与“牛”可谓相依为命,情感至深,因此藉由“迎春牛”活动勉励民众,仿效牛的勤奋精神,也借此祈求四时无灾、五榖丰收,是相当有意义的活动。
“打春牛”则是一种策励农耕的节仪,怕牛在休息了一个冬天之后,变得懒散,所以用彩鞭木棍打打它。

其他习俗

明、清时,杭州人要在立春这天上吴山太岁庙焚香礼拜句芒神,大家手里都拿着一对红烛,彼此打躬作揖,而后互换红烛,称“掉元宝”,听说这种习俗可以转运祈福哩!

在大陆北方在立春这天要吃生萝卜或春饼,称为“咬春”,街头巷尾一整天都是卖生萝卜的小贩。

在中国各地,立春的习俗多彩多样,热闹非凡,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诸多有趣热闹的立春习俗纷纷登场后,大家都知道新的一年开始了,而春天也真正的来了。

节候语

“元旦云晴霁中天,雨雪霏霏是丰年!最喜立春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耕田。”
这是我国自古流传重视节候,关系农事丰歉的一首歌谚。说明了元旦的雨雪和立春的晴天,都是大有之年的好预兆。

“一场冬雪一场漫,一场春雪一场旱。”
冬雪就是立春前,如果雪多,则嗣后雨亦多;立春后雪多,则嗣后雨必少。

“立春天气晴,百物好收成。”“立春晴好收成,大雪纷飞是旱年。”
从这两句俚语,足见民俗忌讳立春日下雨,大家都认为立春日有个晴朗的天气,就是这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收的好预兆。也许大家不希望在耕种要开始的时候,就遇到大雨大雪来扫兴吧!@*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科技日益发达,气象报告的精准度愈来愈高,我们只要打开电脑,就可以预知明日的天气,甚至ㄧ周的天气概况,因此节气的名词对现代人是陌生的,深不可测的。聪明的老祖宗,在几千年前就发明了历法,把一年分成廿四个节气。
  • 清明上河图 中国画
    天清地明的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一年中宝贵的好时节。现代人一想到清明可能就联想到扫墓的民俗,其实,从古到近代,清明节联系着寒食节和上巳,民俗活动多彩多姿,五花八门。可知道历代的人们在清明时节从事哪些有趣又有益的活动吗?一起来探一探清明丰富的内涵吧!
  •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处在春分之后,此时节万物清洁明净,所以得“清明”之名也。战国时代屈原《楚辞》说:“阳气发兮清明”。公元前的京房《京氏易传》云:“三月清明节在戌”。由此可见中国古人早在二千年以前对“清明”这个节气就有了深入的认识。那么清明节什么时候变成扫墓节呢?
  •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循环周期的起点。春寒料峭到春分已转变为春暖花开,一片五彩缤纷的盛景,迎来一年中难得好时节--春分,也迎来养生、开运的契机。本文要与你分享:“春分”的要义是什么?在春分如何养生,如何开运?做法上有哪些宜忌呢?
  •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即为惊蛰,此时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冬眠的昆虫,草木也竞相舒展。今年的惊蛰是3月5日23:28。
  • “句芒一夜长精神,腊后风头已见春”(韩偓《早起探春》)句芒神即春神,在一夜间让人间长了精神,让风儿捎来春气。2025年2月3日冬去春立时间在22点10分。不管好年、歹年,立春这一节气到来,都是令人心身振奋欢畅的一刻。一年之计在于春!怎样利用立春阳气生发的时机,为自己打造一年的好彩头呢?从代代相传的智慧中可以得到一些启发。
  • 围炉、守岁中,远处、近处的爆竹声此起彼落传开来!暖风褪去柳梢冷,一夜唤回天地春!守护传统价值的民俗,守护人心中的善,穿过除夕,正月初一的新年晨光将春天捎回大地!
  • 腊月里虔诚祭灶神。图为 清代周鲲绘高宗御题范成大祭灶词 轴局部。(公有领域)
    送灶神是哪一天呢?在历史时间长河中曾经发生过改变。这要从祭灶的历史说起,先看一下祭灶的历史到底有多久了呢?祭灶的日期和风俗有过怎样的变迁?哪一种祭灶的方式能招福?
  • “小寒大寒,冷成冰团”传递一年之末的天候景象。小寒节气的气候与物候特征有哪些呢?小寒补冬各地的特色食俗有哪些呢?一起来探一探,提供我们,岁末补冬的精神与物质之宝。
  • 古人对冬至这个日子非常重视,不仅因为冬至是节气,是节日,更因为冬至这一天和“天道”息息相关。天道所示,人间所依,天人合一让人生顺遂,所以冬至这一天的意义就在日常生活中凸显出来。北宋的易学大师邵雍有两首《冬至吟》律诗,探涉深奥隐妙的大道之理,让人玩味沉吟,给人生命启迪!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