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债务协商
【大纪元3月20日讯】自由时报记者李靓慧/特稿
近来银行业者只要一有机会,就会向主管机关“喊话”兼“恳求”,务必设法消除民众对债务协商的预期心理,因为发卡机构经由数据统计已发现,宣称“还不出钱”的持卡人已愈来愈多。
排除真正因为银行紧缩信用而“转不动”的卡债族,多是刻意延滞还款,进而要求发卡银行降低还款条件的客户。
虽然银行公会临时理事会决议,即日起自4月10日前,递件申请的债务协商案件,在协商期间免收利息,希望借此让有卡债负担民众愿意提出申请,但对于许多民众“预期”未来有更佳的解除债务方案,银行业者仍然相当担心。
比如,银行公会归纳近来接获客户的来电询问发现,想了解如何申请债务协商的人少了,而是“破产法何时通过?”“公益AMC(资产管理公司 )会不会收买我的债务?”
此外,日前银行局长曾国烈宣布:“只要愿意协商,银行都会受理。”也让许多仅欠1、2家银行债务,月收入仍有2、3万元,负债比低于20倍的卡债族,也要求协商减息。
银行业者每月因现金卡、信用卡的转销呆账金额,近几个月来节节走高,让发卡机构更担心的是,延迟缴款7天及延滞1个月的案件大幅攀升。
如果主管机关对于这些“民意”的回应,无法站稳立场,尽是要求银行不断地放宽协商条件与门槛,甚至为求效率,将发给新闻媒体的“新闻稿”当成行政命令来使用,最后让债务协商机制崩盘的推手,恐怕会是主管机关自己。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