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孩子,上天赐予的天赋可能是有限的,但是每个生命的潜能却是无穷的。
以赏识的心态教育孩子,搭起与孩子沟通的桥梁,激发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让每个孩子都能发现自己的特长,自我觉醒,这确实是很多家长从未意识到的。有一句话可以视之为真理:家长用赏识的心态教育每个孩子,每个孩子都会成为杰出的天才。
卡尔.威特在《儿童早期教育》中说:“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宇宙的巨大潜能藏在每个孩子身上,但往往是父母亲手掐死了天才的幼苗。”、“让孩子幸福,你就必须处于幸福状态,让孩子自信,你必须自己自信。”“欣赏教育”的提出者周弘说:“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做父母的也要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每个孩子的生命都是为了得到父母的赏识来到人间。你的孩子是世界上最美好的。”
在一次调查中,当问到父母目前孩子们面临怎样的问题时,他们毫不犹豫地说:“毒品、酒精饮料、严重营养失调、肥胖、意志消沉等。”据巴西十六座城市的调查,15%的儿童患有肥胖症,58%的青少年至少吸过一次毒,70%曾过酒精饮料。据了解,虽然这些问题有着复杂的原因,但其中重要的一个因素是这些青少年缺乏自信心。如果孩子有充足的自信心,他会相信别人喜欢自己,相信自己有能力战胜各种挑战。如果自我感觉很差,他会认为自己什么事也做不好,得不到别人的爱,因此而胆小怕事,缺乏创造和主动精神。
大陆名教育家周弘的女儿周婷婷是个聋哑儿童,可是他不相信自己的女儿不能成材,因此他开始积极的探索,在女儿刚开始学说话时,根据口型发音的婷婷说话有些古怪,他担心地问爸爸:“我的声音好听吗?”周弘笑了:“你的声音好像一串串珍珠,捧极了。”
周弘将美国天才儿童行为表贴在黑板下。当婷婷读书忘了吃饭时,周弘就欣喜地将她拉到黑板前:“孩子,你看,你符合天少儿童第一条,读书废寝忘食。孩子,你不是天才谁是天才?”
当八岁的婷婷背出了圆周率时,周弘说:“你就是天才,这就是证明。”
当婷婷有一次数学不及格时,周弘笑着说:“太好了,你不是要当海燕吗,现在暴风雨来了。”
每篇作文,周弘用红笔将好句子划出高声诵读,让全家热烈鼓掌。周婷婷高兴得梦里都想好句子。结果十岁孩子就与父亲合作写书,国中时就写出让同学用手电筒躲在被子里偷看的六万字的科幻小说。
婷婷的智商是一O五,远低于所谓天才儿童,远低于所谓的天才儿童的一三O。但周弘告诉婷婷:“智商只能测记忆力,无法测悟性、灵感,而你正是这方面的天才。”
周弘说:“不是我了教育孩子,是孩子教育了我。对于父母来说这样的机会只有一次。因为我们无法教育自己。我们所受的教育是“苦难教育”,让我们对任何事都从负面思考,对苦难的想像力无限放大,这不准那不准,任何事情都往坏处想,我们对美好的感受力没有了。而童心是任何事都往好处想,我的女儿一会说话,每天早上对着大地说:“小草你好,大树你好,花儿你好。”而我们父母每天都处于焦虑中。孩子用生命带给我们一个机会。和女儿在一起使我一点点成长,我将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捡了回来。我是世上最不幸的,女儿是残疾;我又是最幸运的,不幸跌了一跤,有幸捡了一宝。”
有很多人在评价周弘的成功时说,这并不是周弘的成功,而是“欣赏教育”的成功,是他一直向女儿灌输的“你很优秀,你得棒”的观念,最终激发了女儿无穷的潜力,使一个聋哑儿童,最终取得了很多正常孩子都无法取得的成就。
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卢勤曾在她的专题教育讲座中提到:“人的一生会听到许多评价,但是父母的评价是孩子成长的第一块基石。父母肯定孩子,孩子才会自信。不要拿他和别人做比较,而要努力发掘自己孩子的长处。哪怕孩子有一点点进步,都要给予鼓励夸奖:‘你真行!’这样,孩子在正面评价中长大,得到表扬之后会更努力;如果家长总说‘你不行,不如别人’,孩子就真的觉得自己差,他就真的不行了。所以,家长们要经常对孩子们说‘太好了!’,‘你可以的!’,告诉孩子‘你最棒!’。家长尊重和欣赏孩子,孩子就会变得自信,自信才能健康成长。”
生活中,很多家长往往不是正面鼓励孩子,相反的,而是抓住孩子的一点小小的错误,就声色俱厉地批评,其实这是很不对的。孩子幼小的心灵可以更多地承载夸奖和掌声,却往往很难承受一点点的批评,这会使他在内心建立起的自信心很快倒塌。当然,你可批评孩子,但是做事情要讲究方法,批评孩子同样需要方法。真正好的方法是即解决了问题,而又不伤孩子的自尊心,这是一种做家长的艺术,需要每个家长都去认真地摸索。
转载自:德威出版《决定孩子一生美德敎育》@(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