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超级大乐透

巫石吉:读书探索天心的真象

巫石吉
font print 人气: 10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3月14日讯】每一本书、每一篇作品,就是一次答案。古今往来有数不清的作家,读不完的作品,尽管生活环境各有不同,思想信仰不同,对人对事的看法不一样,但是所有真诚的作家都向读者交出自己的心。

我们写作只因为我们有话要说,有感情要倾吐,我们用文字表达我们的喜怒哀乐,我写作只为了一个目标,透过阅读思考,将我所思所感,让读者朋友在极短的时间内进入阅读精随的心领神会中。

萧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这是一种人心理的矛盾,在还没得到心爱的东西时,会舍弃其他时间精神去追求,等到得到了心爱的东西,却会从中发现它的缺失而想创作出更完美的作品来。

真正的美感艺术是无止尽的精神追求,所以才会有占有欲未得满足的痛苦和已得满足的形而上思维这双重悲剧。

尼采说:“永远在自我创造,永远在自我毁灭的酒神世界。”这里的自我创造是在还没得到心爱的东西时,会舍弃所有时间精神去追求;等到得到了心爱的东西,却会从中发现它的缺失而想创作出更完美的作品来,自我毁灭就是这样的想法。所以永远没有最完美的艺术佳作,艺术创作永远在自我创造,永远在自我毁灭的修正中不断萌发出新的精神艺术风格。

创造一个比我们自己更高的精神本质即是我们的精神本质。超越我们自身!这是行动和创造的冲动。尼采强调的是人的自我超越性,人之为人就在于超越自己。

最近为了汲取写作的养分,把四年多前买的【周易参同契】再研究精读一番,读到忘我处猛然发现时间匆匆流逝,到了晚上竟然辗转反侧,睡不着!医一直到凌晨二点多才进入梦乡,隔日无精打彩的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上班,利用空堂时间看到南怀瑾大师写的【易经杂说】,惶然大悟其中的秘辛。

南怀瑾大师书内谈到:“凡是不正的妖魔鬼怪,都怕易经,因之有人生重病,在枕头下放本易经,就可把鬼祟赶跑;又说易经一读,鬼神听到了都不得安宁易经,所以夜里不读易经,因为夜里一读易经,一夜都不能入睡。”

其中有另一个思考层面,一个问题找到答案,同时又会发生另一个新的问题,于是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寻找答案,不断发现新的道理。这当中就如尼采说:“永远在自我创造,永远在自我毁灭的酒神世界。”

古人说:“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时。”藉由【周易参同契】这本书的启发,对于南怀瑾大师写的【易经杂说】更加清晰明朗,此外,对于弘一大师偈语:“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其中的天心有更深的了解,冬至是十一月中,冬至子之半即十一月之半,乃是阴尽阳生之时,是天时转变的关键时刻,故称天心。

冬至昼最短夜最长,这天大地受热最少,应是阳气最弱的节令。然而冬至也正是大地转暖的开始,适宜万物的萌发。

这天在西汉时期公务人员也放假一天,想必大家会羡慕西汉时期政府的人性化管理吧!

俞琰说:“天地开辟于此时,日月合璧于此时,草木孳萌于此时,人身之阴阳交会于此时。”突然间若有所悟,任何形而上的艺术、哲学与文学等等,皆要蕴酿的过程,尤其在天时地利之下,配合积蓄的相关创作能量会最强。虽然藉由不断追求,不断超越,不断毁灭下,但这何尝不是以退为精进,逐渐步入“华枝春满,天心月圆”的圆满境界呢!(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爱因斯坦说:“在阅读过程中,他找到了阅读的方法,在所阅读的书籍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
  • 康德认为:“没有感性, 则无对象呈现给我们。 没有悟性, 则对象无法被思考。 没有内容的思考是空的, 没有概念的直观是盲的。”
  • 泰戈尔的这首诗颇耐人寻味,让我联想起自己写的一篇文章里的一段话:“至少体验一次大挫折,学习承受失败,并且学会反抗。据说,从没有摔过跤的人不会真正学会骑马,好钢经得起烈火烧冰水淬。
  • 夏多布里昂把他的自传取名为《墓中回忆录》,对此一般人似乎很难理解。一个人预先置身于墓中,从死出发来回顾自己的一生,他就会具备一种根本的诚实,因为这时他面对的是自己和上帝。人只有在面对他人时才需要掩饰或撒谎,自欺者所面对的也不是真正的自己,而是自己在他人面前扮演的角色。
  • 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宇宙,每个人的天性中都蕴藏着大自然赋予的生命创造力。把这个观点运用到阅读思考上,爱默生说:“创造性的阅读。”阅读不只是创造力,既然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宇宙,当下就是生命的永恒,我们更需要用有限的时间,去创造无限的可能性。
  • 这大概是自己最近一段日子的写照,终于明了呕心沥血的创作过程为何!生命是“必须不断自我超越的东西。”尼采认为:“人生的伟大肯定者应该兼有‘坚硬的骨头和轻捷的足。’”我发现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尼采的这段话只对了一半,坚硬的骨头如果没有品质良好的睡眠,只能靠意志力来支撑着疲惫的躯体,有一种无法理解的矛盾!
  • 萧伯纳说:“倘若你有一苹果,我也有一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 那么你和我仍然各有一个苹果。 但是,假如你有一种思想, 我也有一种思想, 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 那么我们每个人将会有两种思想。”
  • 我一刻也停不止我的思考我的心笔,它点燃我生命的强力意志,到了有一天面临生老病死的关键时刻时,用尽剩余的岁月写下的形而上的智慧文章、感怀感动、真诚真情也不会在人间消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