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农作物生病 有请植物医师

人气: 3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2月4日讯】〔自由时报记者吴嘉亿、王锦义、游绣华、邱显明/综合报导〕“医生,你看伊变黑黑,呒知是什么原因。”农民张寿福带着他种的的番茄,来到新竹县新埔镇农会在今年2月间首设“植物诊所”求诊。植物医师陈立祥认真端详了一会儿,再拿起来摸摸看看,低头写下处方。

近年国内保护珍贵老树的风气日盛,树木医师杨甘陵成为热门的另类医师。动植物的防疫或检疫也不能轻忽,农委会动植物防疫检疫局主导,台湾大学植物病理与微生物学系代训,从今年2月试办一年的植物诊所,陆续在花莲玉溪地区农会、花莲县动植物防疫所、台北县金山地区农会、新竹县新埔镇农会开张。

专业的植医站到第一线,为农民解决了不少问题。一般来说,农民只要发现病株,可以带着植物上诊所求助,如果病情轻微,一次就可以解决;如果问题复杂,植医会直接到田里,采土集水,寄回台大检验。另外也提供管理顾问,让农民减少用药,增进产量。最棒的是,除了检验要付成本费,其他服务免费提供。

张寿福感激的说,以前农作物发生问题,只能到农药行,业者随便拿一瓶农药给他,他根本不知道用了这药会发生什么事,也不知道农作物发生了什么事,现在一切透明,用药也不会过量。

不过,“植物有病要看医师”观念很新,部分传统观念浓厚的地区求诊者不多,以玉溪地区农会为例,目前每周只有三个“患者”上门。但也有生意不错的诊所,如金山与新埔地区,求诊的种类从甘薯、茭白笋到花果蔬菜等农作物都有。至于有一般民众带家里的盆栽来看诊,植物医师也欣然处理。

植物医师目前属试办性质,但农会方面认为植物医师够专业,对农作物防疫有很大的帮忙,希望接手续办,只担心农会的待遇吸引不了他们。动植物防疫检疫局则打算进一步推动认证制度,让每个乡镇都能有植医进驻。

植物医师群像

知识与实务结合 真正帮助农民

陈立祥(新竹县新埔农会 )

经常有外县市的农民打电话请我跨区看诊,可见设立植物诊所的必要性。我也喜欢待在这里,因为可把书本上的知识与实务作结合,真正帮助农民。

不过,在我之前走掉两个医师,一名考上研究所,另一名考上公务员,离职往更高的领域发展,显然,植物医师应像其他专业一样,早点有证照制度保障,才能留住人才。(文:记者王锦义 )

返乡服务 珍惜田间经验

吴佩玲(花莲县动植物防疫所 )

我很喜欢研究昆虫,就读屏科大植物保护系、兴大昆虫所,去年底得知台大植物病理与微生物学系主任孙岩章推动“一乡、一植医”计划,马上报名参与。

我是花莲人,很开心返乡服务,并能参与无毒农业团队,因为无毒农业的理念与学习病虫害综合防治的理想不谋而合,与农民沟通过程更是难得的田间经验,我很珍惜。

(文:记者游绣华 )

实地看诊 更能了解农地情况

周俊男(台北县金山地区农会 )

经过这些时日的看诊,从农作物病虫害问题,到受害植物取样检验,甚至到农地实地去看诊,都可以了解土壤周遭环境及病虫害问题。

由于金山地区此时受到东北季风的影响,多处于农闲时间,我建议农民趁休耕时翻土整地,将在土里会咬蚀甘薯的虫蛹摧毁,才能在隔年有好的收成。(文:记者吴嘉亿 )

最大成就感 让作物起死回生

朱友伦(花莲县玉溪地区农会 )

刚来的时候,很多农民不知道植物还有医师,找植物医师看诊也不太习惯,还好目前已增至每周约有三件看诊个案。

我工作最大的成就感是农民的作物经由我的诊断、处方后,起死回生,农民高兴,我也高兴。

不过,目前植物医师无法自行开业,而是由公家单位聘任派用,希望植物医师能像兽医一样,自己撑起一片天。

(文:记者邱显明 )

小档案–植物医疗 着重在农业

植物医师由台湾大学生农学院植物病理与微生物学研究所为主体的十位教授指导培训,研究生须修得植物病虫害及杂草、肥料等相关科目四十四个学分后,有田野经验者优先派任。

换句话说,现行植物医师资格并非经由国家考试通过的专业技师,但确是拥有学术机构认可与奥援的专业能力。未来,植物医师将由专业证照来认证。

日本早期推动的树木医师,则是由民间社团日本绿化中心推动发证,以树木为主要治疗对象。(记者黄昭国 )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