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观察哲学

蒋立智
font print 人气: 17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0月23日讯】“观”这个字在易经中由风与地两现象互动,宛如大地春风,风行大地,流动的气体在广阔大地的空间中无所不在,所以易经在“观”这个现象之前提出物大然后可观的概念,全面性空间流动的观察,使人的偏见不至局限于一隅,心灵带着中正的观点环视四时生杀变化所产生的神道如古易经言:“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神道的观察运用于时空上而不只是关注于单一崇拜的物像上。这是由外部空间来形容一个观察者在省视周遭环境时,不是只局限于某地某时,而是随时随地多方考较得出一个暂时的结论,这个结论又会因时空的转变产生新的变化,于是又得出另一个新的暂时结论,就这样毫无成见的让人从观察中化开纠结使灵中有朗朗乾坤。

易经中的观察形式起于“童观”,乍看之下好像是幼童的观想,其实另一个涵义是微观,微观一开始都不是很成熟,经由一个又一个不成熟的结论慢慢累积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观察。另一种形式的观察以“窥观”来进行,看起来这似乎像门缝中偷窥一样不是很道德,不过这常用在心理学对人类行为在不受他人影响下的观察研究,透过这样的形式得到一个更趋近于真相的论点,这种观察有时候如果心态很功利,会把一些丑闻挖掘出来,如同狗仔队行径,所以易经象里面描述:“窥观女贞,亦可丑也。”

在童观与窥观的局部检视后,个人会生起理论进退的依据,但不要忘了观察的根源不能因自己过度主观的偏见而失去大观中正的判断,因此易经古文里提到:“观我生进退,未失道也。”

有了进退依据之后,接下来是要使自己的进退依据与周遭整个外部环境,相互检视。确立这个进退依据的运用方式应该摆在外部环境哪一个位置,易经象里面形容:“观国之光,尚宾也。”好像出国观光异地他乡,如何入境随俗是一个外来宾客应该观察的重点,常看到一些发明家在经过一连串不成熟的观察和实验之后所做出来的发明物并不符合市场的需求如同宾主位置关系混乱一般,最后只沦为游戏之作而已。

许多著名的投资者,在进行资本运用前,大都从童观及窥观两个形式找到了一个“观我生进退。”的投资依据,再以整个投资大环境来对比自己的投资依据摆放的位置,一但开始进行资本运用之后,也会在整个投资的过程中不断以童观与窥观的技巧修正自己的策略,直到完美收场为止。而后又是另一个投资观察循环的开始。@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测字”是依据中国字的特色,而对复杂的人事命运提出吉凶悔吝的判断方法。此一方法,或取字体,或取易经,依当时的情境而做随机应变的推论。
  • 易经关于诚信的论述, 本栏目的前面几篇小文, 从不同方面简述了四个要点。一、‘有孚窒惕’, 诚信不为社会的尊重, 是社会动乱的原因; 二、‘东邻杀牛,不如西邻龠祭’,内在的诚信决定了结果,形成并不是最重要的;三、‘有孚,血去惕出’诚信是逢凶化吉的吉祥之源
  • 【大纪元8月22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郝雪卿台中市二十二日电)泰国贸易经济办事处今天在台中金典酒店举办泰国贸易、投资及观光座谈会,吸引不少企业参加,台中市长胡志强应邀出席,除欢迎泰国贸易经济办事处到台中市举办投资座谈,也向泰国代表推荐台中市的投资潜力。
  • 在易经卦象中,阳爻就是类似汉字“一”的形状,按《说文》的意思,这一划就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十呢,看起来是“一”上再添了一笔“|”,《说文》解的是“数之具也,‘一’为东西,‘|’为南北,则四方中央备矣。”而佛经传入中国后,翻译中也常常用“十方”来形容他们眼中的宇宙,这样看来,“一”和“十”笔画简单,内涵实则都很洪大,也由此可见汉字造化的神奇。
  • 《易经》是中国古代一部神秘的著作,因为流行在周朝,所以叫《周易》。《易经》被儒家尊为群经之首,从其编排体例及文字内容看,似乎是上古人类占卜用的书。传说秦始皇焚书坑儒之时,李斯偷偷将《易经》列入医术占卜之书而得以幸免。
  • 《小学诗》是清朝谢泰阶根据宋代大学者朱熹所着《小学》而改编的儿童启蒙教材,教导儿童立身处世,全文五字一句,每四句为一段,所用语言力求通俗、易懂。这是给儿童立教、明伦、敬身的启蒙教材、诗教。作者谢泰阶曾用这本教材教导自己的学生,并因此影响到社会,在社会上得到很高的评价。
  • 《小学诗》是清朝谢泰阶根据宋代大学者朱熹所着《小学》而改编的儿童启蒙教材,教导儿童立身处世,全文五字一句,每四句为一段,所用语言力求通俗、易懂。这是给儿童立教、明伦、敬身的启蒙教材、诗教。作者谢泰阶曾用这本教材教导自己的学生,并因此影响到社会,在社会上得到很高的评价。
  • 《小学诗》是清朝谢泰阶根据宋代大学者朱熹所着《小学》而改编的儿童启蒙教材,教导儿童立身处世,全文五字一句,每四句为一段,所用语言力求通俗、易懂。这是给儿童立教、明伦、敬身的启蒙教材、诗教。作者谢泰阶曾用这本教材教导自己的学生,并因此影响到社会,在社会上得到很高的评价。
  • 《小学诗》是清朝谢泰阶受到朱熹《小学》启发而改编的儿童启蒙教材,教导儿童进退洒扫、立身处世,全文五字一句,每四句为一段,所用语言力求通俗、易懂。这是给儿童立教、明伦、敬身的启蒙教材、诗教。作者谢泰阶曾用这本教材教导自己的学生,并因此影响到社会,在社会上得到很好的评价。
  • 世人醉于名、醉于利、醉于声色车马,无论朝野一样的昏昏逐逐,无日不醉,普天之下昏迷不醒。《小窗幽记》的辑者见状想提供一服清凉散,让人人解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