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小故事】钟繇八十勤练字

作者:杨雅晴
font print 人气: 85
【字号】    
   标签: tags: , ,

钟繇是三国曹魏时的大臣,更是我国一位杰出的书法家。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一作许昌人;出生于公元一五一年,卒于二三0年。唐代张怀瓘的《书断》中提到钟繇的书法“点画之间,多有异趣”;特别是他开创了由《隶》入《楷》的新体,对我国书法的发展贡献很大。他在中国书法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在南北朝时代,与张芝、王羲之、王献之被称为《四贤》,以后长期与王羲之合称《钟王》。当时,爱才的一代枭雄曹操也曾向他讨教过书法。

钟繇从小聪明好学,十一、二岁时,曾不辞辛劳地跟着书法前辈刘德升到山东南部的抱犊山临摹秦汉摩崖石刻。他白天与人闲谈时,常用东西画地练字,有时长达数丈;晚上睡在床上,还是不停地用手指在被心上划字,以至于被子都划破了。专注至此,三年后终于书法大成。

三国鼎立后,钟繇与韦诞、曹喜、邯郸淳等书家共事曹操。有一次,钟繇在韦诞家中看到一卷蔡邕的书法理论著作《九势八字诀》,非常爱慕,要求韦诞借给他拿到家中看看。但韦诞出于对《九势八字诀》的珍视(珍贵),只同意他在家翻阅,不肯借他。后来韦诞死了,知情者暗地掘开他的坟墓,得到了这卷墨宝《九势八字诀》。钟繇便以重金将它买下,终日钻研,爱不释手,甚至连如厕时也在披览。有几次他去厕所,因揣摩其间架(笔划与笔划间的关系,指结构)过于入迷,半天没有出来,急得家人到处寻找。

钟繇一生活了七十九岁。他临终前曾捧着《九势八字诀》告诉儿子钟会说:‘吾精思三十余载,行坐未尝忘此,常读他书未能终尽,惟学其字,每见万类,悉书象之。若此息一处,则画其地,周广数步,若在寝息,则画其被,皆为之穿。’(唐蔡希综《法书论》)这段话,可说是他一生勤奋学书经验的写照。@*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鲜于枢早年曾向张天锡学习书法,常为不能超越前人而愧憾。有一次偶而漫步郊野,见两人车子陷于烂泥中,坎坷难行,才了解到写字要有奇态横生的趣味。他与赵孟頫和康里夔,互争雄长,当时许多人都曾向他请教过书法。
  • 清代康有为说北碑“笔法舒长刻入,雄奇角出,迎接不暇,实为唐宋之所无有”。北碑中的魏碑精品“龙门二十品”有什么显着的特点,为何康有为尊崇北碑的艺术?
  • 你知道康熙皇帝怎样写得一手好字?本文告诉你康熙帝的书法造诣来自何处,和相关的一些小故事。
  • 《路易十三的宣誓》在巴黎大获成功,只是,从来没有人猜疑过圣母的模特儿身份是谁!
  • 顺治帝的书迹独树一格,艺术风采脱俗。先说一则《清稗类钞》记载的逸事,从其中可以看到顺治帝艺术家的特质和才华。
  • 王羲之《兰亭序》(即《兰亭集序》)为何博得“天下第一行书”盛赞?书法家、书论家赞《兰亭序》有哪些绝代异彩?
  • 《祭侄文稿》是唐朝忠义圣哲颜真卿为年轻殉国的侄子写的祭文草稿,乍看之下通篇字迹凌乱、涂改,为何被元朝书法家鲜于枢评为“天下第二行书”,辈受到后世推崇?
  • 位于纽约曼哈顿心脏地带的弗里克收藏馆(The Frick Collection),自1935年开馆以来,坐拥1800件馆藏,一直是美术与历史爱好者心中的圣地。历经5年、斥资3.3亿美元整修与重新规划的博物馆终于修缮完毕,4月17日正式对外开放。不仅一楼标志性展厅焕然一新,更首次开放原为私人住所的二楼,并推出一系列崭新的展览、装置艺术与公共活动,并开放一座可容纳218人的全新音乐厅。
  • 艺术史家们对用“矫饰主义”(Mannerism)这个词做为绘画风格的名称有过许多争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爆发前,德国艺术史家沃尔夫林(Heinrich Wolfflin)首先使用这名词来形容十六世纪时在意大利那些无法被归类的艺术作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