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人物系列——隐士篇

【风云人物】南北朝修道人:寇谦之的故事

文/宇生 图/素素
font print 人气: 80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大纪元1月9日讯】寇谦之,北魏初著名的修道人。祖籍上谷昌平(今北京)。后居冯翊万年(今陕西临潼北)。原名谦,字辅真。从他记事起,过的就是兵荒马乱的生活。当时各部族部落集团间相互混战和仇杀。烽火遍地,白骨盈野,耳闻目睹之下,他不乐仕途,倒喜欢修仙学道,钻研张陵、张角之术。凭着他仕宦之家,读了不少天文、历数,老、庄道书,并研习五斗米道。

据《魏书》里记载,寇谦之少年时就醉心于修道炼丹,但是缺少明师指点,自学了多年,也不见有什么成绩。然而其诚心却感动了上界神仙,神仙就派仙人成公兴来点化他。

有一回,寇谦之刻苦钻研天文,对于日月并金木水火土七大行星的运行时间,怎么也算不出一个正确的数字。成公兴从他面前经过,袍袖拂动了算盘子,谁知算盘上出现的数字竟是正确的答案。寇谦之从此悟道,丢弃算盘,拜成公兴为师,安心在嵩山养性修道。成公兴要寇谦之沐浴,诚诫三天,住在山洞里,亲自采了几味草药熬汤要寇谦之服下。从那以后,寇谦之不思饮食,不知饥渴,修道七载,声名渐着。

因为根基好,修炼十分精进,被太上老君封为天师。在封他为天师的时侯,太上老君告诉寇谦之应该完成的历史使命,还传授给他许多人所不能知的高深道术。在常人社会他做了许多事情,后来仙解而去。

寇谦之是道教史上的改革家。他革新道教,主张唯贤是授;他亲赴魏都平城献道书于太武帝,被封为国师。期间,得到重臣崔浩的帮助与信任。崔浩虽然相信寇谦之,却非常反对佛教。一次,他见到妻子读佛经,就一把抢过来扔到了井里。

有一次,崔浩大进谗言唆使太武帝下达了“北魏全国所有的佛像、佛经,全部砸毁、焚烧,出家人无论老少全部活埋”的残酷命令。这就是中国佛教历史上的第一次的法难。当时,寇谦之非常反对崔浩这么做,但是崔浩不听劝。寇谦之告诉他说:“你以后会被杀,而且还会遭到灭门之祸。”  

果然,一语成谶。崔浩临死前共受了鞭笞、杖刑、徒刑、流放及死刑等五种刑,这是古来被判死刑者从未受过的羞辱。举凡其姻亲等都全被处死,满门灭尽。

寇谦之相信修炼而修道有成;崔浩却因破坏佛法而不得善终。我们应以史为镜,借古观今,千万不可听信谎言、诽谤与迫害修炼的人!@*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国人都知道,苏东坡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文学史上占有不可磨灭的地位。然而写文章行云流水的他,更有一悲天悯人的胸怀,他不畏强权,勇于为民喉舌。
  • 诸葛亮字孔明、是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琅邪阳都人、身长有八尺、气宇轩昂、人称“卧龙”,隐居于龙中,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年青书生。在三国演义里,他不但能呼风唤雨,又深谙奇门遁甲,刘备三顾茅庐,好不容易的请出这位“卧龙”之称的奇士高人,也是一连串高潮迭起故事的开端。
  • 一五五一年李时珍因为治好了富顺王朱厚焜儿子的病而声名远播,被武昌的楚王朱英聘为王府的“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几年后,李时珍又被推荐到太医院工作。此期间,他有机会饱览了王府和皇家珍藏的丰富典籍,摘录了不少医学资料。
  • 戚继光是明代抗倭名将,字元敬,号南塘,山东人。他出身贵族,历代祖先皆为明朝将领。戚继光年纪轻轻就继承父祖遗志,17岁任登州卫指挥佥事,25岁升为署都指挥佥事。虽然年少得志,但他并非单靠父祖余荫,而是在军事方面有真才实学,从他的诗句中我们也可看出他的抱负不同一般:“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回顾戚继光的一生,的确就是在扫除倭寇、“但愿海波平”的理想中奋斗。
  • 人们都知道:董奉是太乙真人派来的使者,他与三国时的张仲景、华佗齐名,并称汉代“建安三神医”。
  • 十年间不经科举,方观承从一文不名成封疆大臣。(古瑞珍/大纪元)
    在祖父、父亲被贬谪到黑龙江时,方观承还只是个少年,但他与兄长每年轮流去塞外看望祖父、父亲,徒步往返万里。有一年,他辗转先去了浙江宁波,打算找一个富裕的亲戚借点钱再北上。
  • 王七收下师父给的盘缠,准备离去时,道士提醒他说,“你回去以后,要好好的修身养性,否则这套本事就不灵了。”
  • 离奇!男子一想结婚就会身患绝症,恢复单身就不治而愈,占卜师预言治病:一件事不做就会孤老终生。
  • 杨延昭传奇——穆桂英大破天门阵。(清玉/大纪元)
    在玉皇殿主阵失利后,王兰英、杨延昭及穆桂英率领将士一度攻下玉女、铜光等数十阵,并成功让黑水、西夏国军士倒戈投向宋营,然而此时辽国萧太后前来亲自坐镇,辽军士气大增,宋辽双方互有胜负,战况陷入胶着状态长达数月之久,宋军诸将士苦思对策,始终难有进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