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1月5日报导】(中央社记者蔡素蓉台北五日电)陈水扁总统今天向已逝辜汪二老表达致敬,并强调,辜汪会谈展现的不预设立场前提、彼此对等尊重、积极存异求同、持续对话协商四大精神,仍是重启两岸机会之窗钥匙,如何让辜汪会谈继续传唱,端赖中国领导人能否理性务实,才能使台海永久和平、两岸人民幸福。
陈总统上午在最新一期的“阿扁总统电子报”,向已逝海协会长汪道涵、海基会前董事长辜振甫表达最后致敬,强调辜汪会谈曾为两岸开启一扇机会之窗,今天这扇窗虽已被关闭,但期盼这扇窗不会永远消失。
他说,去年耶诞节前夕,突然传来汪道涵病逝上海消息,让他感到无比惋惜、惆怅。
总统说,去年出席辜振甫追思会,回忆起他们最后一次会面,辜老一直念念不忘,希望有机会再与老朋友汪老见面,结果却成为他生前最大遗憾。因此,“阿扁特别在追思会上表示,如果汪老健康、时间许可,很欢迎汪老能来台湾走走看看,衷心期盼多少能替辜老完成他未竟的心愿。”但随着汪老辞世,只留下更多感伤。
陈总统指出,一九九三年四月二十七日在新加坡举行辜汪会谈,大家印象最深刻的是辜汪隔着会议桌握手照片。这样影像在一九九八年辜汪会晤已不复见,事后更证明辜汪会谈是两岸交流仅有一次绝响,其中所象征的意义,不言而喻。
总统强调,辜汪会谈是两岸之间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彼此主动搁置争议,在没有预设任何立场、前提情况下,以相互对等地位会谈。为两岸关系突破带来一线曙光,也为往后协商与谈判营造良好气氛。
不过,他说,辜汪会谈所展现的新思维,宛如快速划过夜空流星,虽然耀眼,却一闪即逝。
总统指出,辜汪会谈结束不到四个月,一九九三年八月三十一日,中国国务院国台办发表“台湾问题与中国的统一”白皮书,重申强调“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一项庄严而神圣的使命。解决台湾问题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他说,这从根本上否定辜汪会谈所建立起来的互动模式,更清楚标示两岸关系的全面倒退。一九九五年一月三十日,中国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发表“江八点”,第一点开宗明义表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与前提。”
陈总统指出,这为两岸之间协商、谈判,预设“一个中国”与“统一”前提,也将两岸之间交流矮化成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他强调,从历史演变可清楚看到,从一九九三年下半年开始,当中国从辜汪会谈所展现的弹性、务实态度,重新退缩回到意识型态挂帅的“一中”框架之下,两岸关系自此注定是僵局。
因此,总统表示,今天很多人把两岸之间许多矛盾、对立与摩擦,完全归咎于台湾说了什么,又做了什么,是从根本上忽略了两岸关系真正障碍在于中国的不民主与霸权心态。
他说,中国至今仍是一党专政、极权独裁的国家,中国共产党政权是靠着赤裸武力镇压、诉诸民族主义情绪。如果这种政权本质不改变,不管台湾释出多少善意,又讲了多少好听话,中国是不会改变对台政策。中国就是要把台湾去国家化、去政府化,把台湾矮化成第二个香港、矮化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
总统表示,辜振甫逝世时,海协会派副会长孙亚夫、秘书长李亚飞做为汪道涵代表,来台湾吊唁,受到海基会、政府相关部门周全安排,并提供一切必要协助,毕竟政治之外还有人情。
总统也说,汪道涵追悼会,对岸先是回避答复是否同意让海基会董事长张俊雄前往;之后特别安排在野党代表出席,处处可以看到统战、分化痕迹,政治之外还是政治。
因此,总统说,这就是台湾|一个民主国家,与中国|一个独裁的政权最根本差别,也是隔阂两岸人民之间最大的鸿沟。
总统强调,辜汪会谈曾经是一个好的开始、一个成功的模式;所展现的不预设立场前提、彼此对等尊重、积极存异求同、持续对话协商的四大精神,仍然是重新开启两岸机会之窗的钥匙。
他说,如何让辜汪会谈继续传唱,端赖中国领导人智慧、决心,以理性取代民族主义情绪,以务实超越意识型态藩篱,才能使台海永久和平、两岸人民幸福。
不过,总统也说,过去五、六年来与中国打交道的经验、启示,清楚告诉大家,除非台湾投降、除非台湾接受中国统一,否则任谁执政都是一样。中国对台湾统战分化的甜言蜜语,其实都是虚情假意,中国对台湾的终极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把台湾并吞。还有幻想的,早点死了这条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