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双年展“之间”定调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月11日讯】自由时报记者凌美雪台北报导

每一次台北双年展,都希望能有一个外国搭配一个本国的双策展人,呈现台湾在当代艺术潮流里的全球化视野,过去曾经邀请过日、法、西班牙、比利时、荷兰的策展人,今年由美籍的丹‧卡麦隆出线,搭配国内擅长科技艺术的策展人王俊杰,他们将以“之间”为思考方向,策画今年的台北双年展。

丹.卡麦隆现居纽约,为纽约新当代美术馆(New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资深策展人,也是第一位受邀至欧、亚两洲筹办大型双年展的美国策展人,曾策画过1988年威尼斯双年展《开放》(Aperto )专题,及2003年“伊斯坦堡双年展”。

丹.卡麦隆关注全球化的议题,王俊杰则对艺术发展新趋势有颇多观察,两人经讨论之后,决定以“之间”为议题,探讨存在于二元价值之间的模糊地带,也可以说是相对于二元逻辑之外的第三种可能性,不是根据命题和反题的直接对立,而是由融合众多开始,导向妥协、多元、共识和其他非对立性的解决方法,届时,或许观众也可在北美馆专业的艺术场域里,感受到穿梭于真实生活场域的多重空间环境感。

此外,北美馆馆长黄才郎表示,今年的台北双年展希望可以扩大成一种“艺术节庆”的规模,也就是说,除了北美馆的双年展内容之外,他也将尽力邀请其他闲置空间或展馆,同时推出与双年展命题相呼应的展览,把双年展关注的主题,由北美馆延伸出去。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纪元12月4日报导】(中央社记者谢震南台北四日电)第十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即将于二零零六年九月开展。结合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和国立台湾美术馆的台湾官方,今年也将继续为第十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台湾馆征选策展案。征件即日起至明年元月十五日(邮戳为凭)。
  • 【大纪元12月17日讯】〔自由时报记者唐在馨/台中报导〕将斥资二十四亿元兴建的台中大都会歌剧院,由二○○二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终身成就金狮奖得主、日本建筑师伊东丰雄获得设计权。这栋强调“没有一个断线、在室外也能听到室内传来悠扬乐声”的建筑物,被评审期许为把台湾建筑迈向世界的代表。
  • 位于纽约曼哈顿心脏地带的弗里克收藏馆(The Frick Collection),自1935年开馆以来,坐拥1800件馆藏,一直是美术与历史爱好者心中的圣地。历经5年、斥资3.3亿美元整修与重新规划的博物馆终于修缮完毕,4月17日正式对外开放。不仅一楼标志性展厅焕然一新,更首次开放原为私人住所的二楼,并推出一系列崭新的展览、装置艺术与公共活动,并开放一座可容纳218人的全新音乐厅。
  • 2019年4月15日,当世人目睹大火肆虐巴黎圣母院(the Notre-Dame de Paris)之际,不禁怀疑这座广受大众敬爱的大教堂能否恢复原貌。如今,历经五年修复,这座神圣的法国哥特式教堂杰作,再次成为巴黎天际线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 艺术史家们对用“矫饰主义”(Mannerism)这个词做为绘画风格的名称有过许多争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爆发前,德国艺术史家沃尔夫林(Heinrich Wolfflin)首先使用这名词来形容十六世纪时在意大利那些无法被归类的艺术作品。
  • 安妮女王除了开创英国18世纪的黄金时代外,她的统治还标志着绘画、戏剧、诗歌和音乐等高品质艺术的兴起。安妮女王延续伊丽莎白女王一世(Queen Elizabeth I)曾使用的座右铭:“永远不变”(semper eadem或always the same),体现她的使命就是恢复受法国和西班牙影响之前的英国的价值观与传统。
  • 古代的风景画或人物画中有建筑物的构图,依赖界尺将建筑物的飞檐、楼阁、楹椽等画得唯肖唯妙,这种有直线的画,称为“界画”。
  • 透过提升日常物件的美,西班牙“博德贡”(Bodegón)画作将这种仪式化的舒适氛围融入其中。
  • 1806 年,约翰‧卡罗尔(John Carroll)成为美国第一位天主教主教。他的家族在美国建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卡罗尔还亲眼目睹了新国家第一座大教堂的开工。这座教堂是美国早期杰出建筑师本杰明‧亨利‧拉特罗布(Benjamin Henry Latrobe)伟大的杰作之一,如今称为巴尔的摩大教堂(Baltimore Basilica)。
  • 清澈的如临仙境、如沐清风般的宁静与静谧的音乐,要求有印第安人的笛声,悠扬的、具备强大穿透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