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中华电
【大纪元8月6日讯】〈自由时报记者刘力仁╱特稿〉电信事业由于建设成本庞大,世界各国多从国营事业型态开始发展,但近20年来电信自由化成为主流思潮,面对许多新成立的电信公司,行销策略灵活有创意,此时,国营企业经营效率开始受到质疑,国营企业民营化呼声响起,这是电信民营化最大理论基础。
英国、日本在1980年代开始进行民营化,政府在此思维下,也推动中华电信民营化。
但对中华电信员工而言,民营化最大的改变,则是公务员身份保障不再,这关系生计问题,难免恐惧;另社会大众也质疑,如果释股过程不当,遭财团以蚕食鲸吞方式有计划的搜购股权,则原本可以照顾公共利益的国营企业,最后沦为财团掌控,一切以营利为考量,贱卖国产、图利财团的声音,也引起许多人的共鸣。
中华电信民营化释股过程,就在这种氛围中,争议多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牵扯不清。
中华电信高层常表示,电信三雄中,台湾大哥大、远传需要采购任何设备,或是各种手机补贴等行销方案,只要董事会同意即可,但中华电信如果要做同样事情,必须立法院通过预算,因此常延误行销时机,民营化后的中华电信,少了这些桎楛,可以增加许多竞争力。
但中华电信高层话只说一半,长久以来,因为中华电信具官方色彩,常获得官方加持,也是不争事实,譬如新推出的MOD(多媒体随选视讯 )业务,中华电信即在新闻局的协助下,整合多家无线电视台加盟合作,这类官方常有意无意照顾中华电信,则让其他民营电信业者羡慕不已。
中华电信民营化后,呈现新活力是必然,但会不会进一步改变现有电信三雄生态,还有待观察,毕竟,“专业治理”才是民营化精髓,最大股东交通部,会不会让中华电信有这种空间,延揽更多专业人才,避免政治力介入,才是中华电信维持优势的最大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