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欣赏】 虹霓关
《虹霓关》很早就扬名海外,1924年梅兰芳剧团应邀赴日演出,受欢迎之余,日本“宝冢”电影厂拍摄了《虹霓关》中“对枪”一段电影。1935年梅兰芳到苏俄的莫斯科演出,著名电影导演爱森斯坦(1898-1948)也拍摄了《虹霓关》中“对枪” 这一段电影,不过这次不是默片而是有声片。爱森斯坦与梅兰芳结成好友,他称赞梅兰芳是“最伟大的造型大师”。“对枪”是男女对打,可是更像是男欢女爱的求偶舞,身段之优美、唱腔之动听,连外国人都目眩神迷,爱慕不已,还以当时最时髦的电影拍录保存。
梅兰芳演《虹霓关》分成头本与二本,头本饰东方氏、二本饰丫鬟。由一个人饰演两个角色,俗称“一赶二”。早在元杂剧时代就有了,这是种由主唱者一人包唱到底的制度。头本(类似元杂剧第一折)东方氏唱段多做工多梅兰芳就演东方氏,二本(类似元杂剧第二折)丫鬟唱段多做工多梅兰芳就演丫鬟。
头本演的是局内人、二本演的是局外人,这种特别的演法,不露痕迹地凸显东方氏陷入爱恨情仇中不能自拔的迷茫状态。东方氏对王伯党一见钟情,爱情的幻觉使她忘了她爱的是杀死丈夫的仇人、也使她无视于军队鼓噪反对、无视于王伯党对她的敌意。而这些丫鬟一一看在眼里,可是她也劝不动,执著已牢牢地控制她的女主人,王伯党说出“拜堂三天,方可成亲”的诡辞,东方氏也连忙答应。一人饰二角在这出戏里等于做了当局者迷、又做了旁观者清的双重诠释,巧妙而自然地起着勘破执著的作用。元杂剧中有许多度化剧,《虹霓关》同样也具有度化的性质:被情所迷的东方氏,其所作所为正好提供给人领悟“人世虚妄”的一个好例子。
立秋(国历8月7日、或8日)之后,台湾的山野水滨开满白色的野姜花。而大陆也正是白茫茫芦苇花开的时候。《虹霓关》里白色的灵堂与服饰,素色的美里带着肃杀之气。王伯党言而无信害死东方氏,在另一出京剧《断密涧》(又叫《,?带箭》)里,王伯党遇到言而无信的主子,也害他自己命丧断密涧。自己给人家不好的,最后你自己也必然得到;这个舞台上前后呼应、报应不爽的两出王伯党的戏,深入地触动着观戏的人。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