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善忍国际美展 作品赏析

我看《蒙难在中原》

周宇

李圆 蒙难在中原

font print 人气: 4
【字号】    
   标签: tags:

西洋绘画技巧中,初学者首先学会掌握外形(包括正确的比例、结构、透视等),然后要求立体感和空间感;此外物体的质感,例如皮肤就不能画得和木头或金属一样。具备这些基本功之后才有条件进入创作阶段,整体地构思布局,以传达作者要表达的意念…然而最难的,还是在创作中注入生命的力量,使画活起来,直接打动人心。

《真善忍国际美展》中,李圆的《蒙难在中原》不仅基本功扎实,景象逼真,在情感的表达上尤其深刻,令人动容。

以构图而言,作者采用的十字构图,是十分平稳、对称的构图,左右对称通常给人庄严的感觉。此外,十字也令人联想到西方宗教中的《殉道》和《牺牲》的内涵,和大法弟子《蒙难》的主题也非常切合。在色彩上画家有意选择了大面积的阴暗背景,只有在主角身上集中了强烈的光线。这也是巴洛可时期一些画家(如卡拉瓦乔和林布兰特)喜欢采用的手法。强烈的明暗对比突显了主题,加强了悲怆性;也象征了修炼者的光明、圣洁。

简洁的画面直接告诉观众发生了什么事。哭泣的女学员坐在横躺的丈夫前面,死者肤色泛着青紫,和妻子血色的皮肤成为对比,伤痕和血迹可知他死前受到折磨。下垂的手臂引导着观众的视线移动到撕碎的洗闹书,也明白了他死亡的原因 — 拒绝放弃修炼。

画面中央女主角的神情则是作品灵魂所在。这是一种笔墨难以形容的复杂情感。失去了丈夫,她当然是伤心的(脸上还带着泪珠);但是这个伤心又是压抑的﹕压抑的伤痛通常比嚎啕大哭要更触动人心。至于为什么压抑?可能有多重原因﹕一个是中国大陆内部的情势还很严峻,法轮功学员受了多大的冤屈也无法申诉,甚至自身还有安全问题;另一个原因是修炼人不同于常人,常人在哀伤中通常难以自制,修炼人则会以正念会超越个人的感伤。

当然修炼中的人毕竟还有人的情感,所以女学员双臂紧抱胸前,似乎隐忍着哀伤、愤怒、不甘、委屈甚至恐惧(这是修炼者尚未修去的人心部分),但也透露出一种坚毅和决心(这是修炼者神性的一面)。似乎在悲伤中还是保持了理性思考,知道自己应该超越失去亲人的伤痛,以正念坚定自己修炼的路。这种情感的升华,也是修炼者境界的升华。

通常画家必需去设身处地揣摩画中人物的情感和神态,才能画得出传神之作。一幅画也经常是画家内心的投射。我想,作者对大陆同修的遭遇必然感同身受。@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首诗曾在大学校园风靡一时,极富浪漫色彩,在精神境界有着极高的理想人格追求,是那样的动人心弦。十几年后的今天是否依然能感动当今的现代大学生,是否打动不了早已冷漠却十分年轻的心灵,我不得而知,然而十多年前,我那颗十分纯真的心却被它深深的激荡过,令我充满对爱情的向往,更充满对超越爱情的在名利与邪恶压力面前毫不动摇的那份精神上十分洒脱自由的渴望。
  • 张昆仑教授的《摆位图》是极富巧思且内涵深刻的作品。画面同时呈现了天上、人间、地狱三个层次,并以其中人物的对应关系来表现生命因善恶果报的不同而决定了其最终位置的不同。
  • 艺术史家们对用“矫饰主义”(Mannerism)这个词做为绘画风格的名称有过许多争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爆发前,德国艺术史家沃尔夫林(Heinrich Wolfflin)首先使用这名词来形容十六世纪时在意大利那些无法被归类的艺术作品。
  • 安妮女王除了开创英国18世纪的黄金时代外,她的统治还标志着绘画、戏剧、诗歌和音乐等高品质艺术的兴起。安妮女王延续伊丽莎白女王一世(Queen Elizabeth I)曾使用的座右铭:“永远不变”(semper eadem或always the same),体现她的使命就是恢复受法国和西班牙影响之前的英国的价值观与传统。
  • 透过提升日常物件的美,西班牙“博德贡”(Bodegón)画作将这种仪式化的舒适氛围融入其中。
  • 提香对场景的精心设计、富于表现力的色彩,以及对人像和物件的敏锐刻画,启发了后世的欧洲艺术家。观众凝视此画时,犹如置身人群中,仿佛艺术家要求观者一同省视自己的良知与对神的信念。
  • 德国的视觉艺术,相较其哲学文学音乐,是较少被德国之外的人了解的。但是德国艺术中的浪漫主义精神却深深影响着其它领域,尤其是弗里德里希的风景画。他的风景画为什么如此精妙深邃呢?弗里德里希对色彩与构图的运用是德国浪漫主义的特色,他赋予风景画前所未有的生命与意义。他将灵魂注入风景里,而风景里被照亮的空气是“灵体”,让每一幅画作充满个体性与内在连结
  • 马德里拥有世界上最[ascii]着[/ascii]名的博物馆之一——普拉多博物馆。而迭戈‧罗德里格斯‧德席尔瓦‧委拉斯贵支(Diego Rodríguez de Silva y Velázquez)近乎真人大小的油画《宫娥》(Las Meninas)是其镇馆之宝。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