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随笔】父亲的肩膀

amoris 撰文、摄影
【字号】    
   标签: tags:

每逢父亲节来临,心中不由自主地想起母亲节,记得小时候母亲节学校美劳课会教我们制作康乃馨纸花送给母亲,长大后母亲节依然是非常重要的日子,举凡食衣住行育乐等相关产品一一被包装成礼品,社会媒体也一再对母亲歌功颂德,如模范母亲表扬、孝道表彰、园游会等等,仿佛要在一天的节日当中弥补一整年的疏忽。

印象中父亲节就较为含蓄、严肃,也少了花的缤纷献礼,一直以来传统的父亲节像是为了呼应对等的母亲节而产生的,虽然近年来商业活动频繁,提醒人们用礼品“孝敬”父亲大人,但是节日的温馨多元化似乎还比不上母亲节,这在大力提倡男女平权运动的今日应是一个异术吧!无论如何,走过生命中的长河绝不能忘记为我们架起一座座拱桥的父亲──他的肩膀。@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信仰宗教也是一种精神的保险?若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是否要寻求生活的保险、社会的保险?还有若我是保险公司老板,是否会认为这是一个充满“商机”的时代?@
  • 信步徜佯于黄金故乡,落日开启了如梦般的回忆,乍然从捷运站二楼的玻璃帷幕外,我看见出游的一家人漫步在昏黄夕阳中,写下流金岁月的动人一刻。@
  • 人一旦有了自以为是的主观想法,“好奇”的感觉逐渐消逝,有一天会变得麻木不仁,就像今日的社会一切被物化了!@
  • 进入废墟就仿佛进入另一时空,它使人血液加速心跳加快,像是化身为探险家般既新奇又紧张有趣;我喜欢这种血脉贲张的感觉,因为这时候的感受力是平常的十倍。
  • 前进泰北,辗转进入缅北山区,文明的交通工具压缩了时间与距离。然而随之而来的空间仿佛随着时光逆转,拉开了与文明世界的鸿沟。看见缅北,听见自己的心跳,陌生的异国气息拉开我全身的神经,唤醒了潜藏在心灵深处的灵魂……
  • 每人心中皆有一扇窗,往外看可能看到自以为是的世界,往内看却常常看不清楚。
  • 清明,把死去的和活着的人连在一起,阴郁而沉重,它让人的感情变得脆弱。对故者的缅怀,对生命的思索,在生与死的对话中禅透生之意义。心灵由阴郁而透明,进而变得轻松、愉悦。
  • 东方文化陀山鹦鹉的名言,应沿袭原话为好:尝侨居是山,不忍见耳!鹦鹉的境界亦于此,陀山曾经拥有,今生弥足珍惜!故乡常州为笔者曾居地,我将其揣入怀中,时时因故人的遭遇和幸福唏嘘雀跃。
  • 时下正当春天,虽然我生活的这片土地上花儿尚未绽放,树木也是萌芽状态,但鸟儿婉转的鸣叫,已唱出春天的喜悦。融入春天,自然,心中也有了春天的风景。
  • 余先生的一句话让笔者心有震悸,事关余先生老家安徽曾派一代表团赴普林斯顿,想说服先生回国看看,因他公开表示八九事件不平反就不回国。故乡来人劝道,回一趟便能解除乡愁。先生急了,怼出一句——我没有乡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