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随笔】没有明天的族群

amoris 撰文、摄影
font print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前进泰北,辗转进入缅北山区,文明的交通工具压缩了时间与距离。然而随之而来的空间仿佛随着时光逆转,拉开了与文明世界的鸿沟。看见缅北,听见自己的心跳,陌生的异国气息拉开我全身的神经,唤醒了潜藏在心灵深处的灵魂……

清晨未等炊烟昇起,薄薄的冷雾和着金黄色的暖阳,缓缓地在茅草屋顶蒸发着,好像天地之间正酿着一坛好酒散发阵阵香味。贪婪地撑开每一个肺泡,享受缓慢的深呼吸。安适的感觉突然中止,我的目光被一个小孩孤伶伶的身影吸引……

这里基本水电设施不足,无法使用尖端科学仪器,具有现代医学训练及经验的医师,初到此地几乎从头摸索.。以便找出简单有效的救命方法,尤其在死亡率极高的临时医疗中心,医生仿佛救火队,每天与死神拼搏。早晨医护人员例行性地胃病患祈祷,文明世界里人类善用科技物质来掌控生命,反而疏离心灵的力量,而物质匮乏的缅北山区中直接面对的是生存的挣扎,医生明白,必须藉重精神与医药双管其下,才是根本之道。

原本挥汗如雨的我,突然感觉阳光很冷,没由来地一阵酷寒冻结了心灵与影像。疲倦的生命,不带希望的明日,孩子的母亲紧握垂悬的点滴,肩后背负着生活里不可言说的沉重,面对的却是那如风中残竹般的生命旅途。

一个原本活泼天真的孩童,因为在自家庭院玩耍,不慎引爆雷管炸毁双手,现实社会不可能发生的事,却真实地发生在连年战乱的山区中。医官一脸无奈,他们明白天灾并不可怕,即使遇上雨季中的山洪爆发,也比不上一场战争所带来的灾难可怕。在这儿“天灾”与“人祸”相比,的确是“人定胜天”。

太阳还未下山,傍晚已吹起冷风,一月的山区弥漫着冬天的气息。走访了一整天,晚上也不好意思用热水洗澡。假如你–知道了这片土地历经数十年的火耕及战乱;目睹了当地人为了砍柴,翻越好几座山头,长途跋涉的辛劳历程;明白洗了热水澡会令他们少煮几锅饭…,相信你一定也会选择在寒天洗冷水澡,即使当地人很乐意提供柴火……

清晨,为一位醒不来的亲友送行。准备好竹杆帆布做的担架,一群人如例行公事般地自然聚集,从他们脸上我看不出悲伤的表情。难道他们已领悟了生命?还是习惯了生离死别?@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信仰宗教也是一种精神的保险?若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是否要寻求生活的保险、社会的保险?还有若我是保险公司老板,是否会认为这是一个充满“商机”的时代?@
  • 信步徜佯于黄金故乡,落日开启了如梦般的回忆,乍然从捷运站二楼的玻璃帷幕外,我看见出游的一家人漫步在昏黄夕阳中,写下流金岁月的动人一刻。@
  • 人一旦有了自以为是的主观想法,“好奇”的感觉逐渐消逝,有一天会变得麻木不仁,就像今日的社会一切被物化了!@
  • 进入废墟就仿佛进入另一时空,它使人血液加速心跳加快,像是化身为探险家般既新奇又紧张有趣;我喜欢这种血脉贲张的感觉,因为这时候的感受力是平常的十倍。
  • 清明,把死去的和活着的人连在一起,阴郁而沉重,它让人的感情变得脆弱。对故者的缅怀,对生命的思索,在生与死的对话中禅透生之意义。心灵由阴郁而透明,进而变得轻松、愉悦。
  • 东方文化陀山鹦鹉的名言,应沿袭原话为好:尝侨居是山,不忍见耳!鹦鹉的境界亦于此,陀山曾经拥有,今生弥足珍惜!故乡常州为笔者曾居地,我将其揣入怀中,时时因故人的遭遇和幸福唏嘘雀跃。
  • 时下正当春天,虽然我生活的这片土地上花儿尚未绽放,树木也是萌芽状态,但鸟儿婉转的鸣叫,已唱出春天的喜悦。融入春天,自然,心中也有了春天的风景。
  • 余先生的一句话让笔者心有震悸,事关余先生老家安徽曾派一代表团赴普林斯顿,想说服先生回国看看,因他公开表示八九事件不平反就不回国。故乡来人劝道,回一趟便能解除乡愁。先生急了,怼出一句——我没有乡愁!
  • 漫步林间小道,穿过亭廊幽径,听着叮咚的山泉水,迎向轻柔抚面的风儿;但见鸟鸣山翠,花木蓬勃,白云绕山岗,飞絮舞流韵。
  • 是不是每一个生命,对春天都有一个约定?就像花和草,都在静静地等待。等待中,蓄积着力量,等待中,膨胀着希望,强大着信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