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8月10日讯】(大纪元记者吴涔溪专访)新闻局审议卫星电视频道,引发政府不当干预“市场机制”、造成“寒蝉效应”等抨击,橘营强调不惜砍新闻局预算作为反制,政府则一再表示依法行事。本报专访淡江大学大众传播系的助理教授、同时也是媒体改造学社的召集人魏玓,以媒体改造的角度评析换照风波中政府应扮演的角色。以下是专访内容摘要:
“市场机制”失灵 政府管理
针对现在大家反对政府干预媒体,应该交由“市场机制”的说法,忽视目前有线电视市场机制失灵的状态。
一般而言,卫星电视频道是不做严格的审查,因为卫星电视的原理就是要有多少频道就可以有多少频道,观众想看哪一个就选哪一个,不喜欢就不要买,是用订购的方式。
可是台湾不同于国外卫星频道的状况,不是用订阅的方式,台湾的观众只要购买有线电视,一订就是80、90个频道,不管频道是好、是坏,您想看、不想看,全都在你的电视上看得到。
就变成消费者没办法选择,不好的媒体也不会藉由市场的机制而自然淘汰,消费者如果觉得这个频道不好,是没有办法从电视上消除掉,所以卫星频道被当成一般电视频道来管理,政府的管理也比较严格一点。
所以这就需要政府有些管理,当然不是叫政府砍掉他不喜欢的媒体或是不喜欢的内容,而是管理这个市场秩序。例如专家学者一直主张“分级付费制”,消费者可以只选择订阅5个频道、或10个频道,这样消费者才会有选择权,在选择之下媒体之间会竞争与区隔,才会有所谓的“市场机制”。
卫广法仍不周延 须修法
新闻局这次换照审议是依照民国84年所制定的“卫星广播电视法”,整个过程依法处置,并无违法。
但是卫广法确实有不周延处,特别是换照部分,规定换照最后的裁量权是在新闻局,新闻局的角色及过去管理媒体的纪录不是很好,在形式上和程序上会有问题。即使新闻局交由审议委员会来审理,但该审议委员还是由新闻局来聘任的。所以未来修法,必须交由更独立的委员会来审查执照。
NCC组成应独立专业
有关国家通讯委员会(NCC),朝野的2党的版本都不是很理想,在野党是主张“政党比例代表制”,这个思考是不对的,这个委员会必须独立与专业的,否则就会成为政治斗争与政治现实的牺牲品。
执政党的方案主张将委员会设在行政院之下,由行政院长来任命,这个情况就会跟目前新闻局的情况差不多。
比较适合的版本,是像目前公视的组成,由行政院长提名,由立法院进行审查,有一定的民意基础,也可接受立法院的监督。但是并不是用政党比例代表制。
委员的组成包含正面与负面的组成资格,正面组成的资格必须有法律、传播、电信科技等不同领域的专家,有妇女、原住民等不同身份的代表。当然每一个人可能有一定的政党倾向,所以还必须有一个负面的资格,例如单一政党不能超过1/4。
以上这个版本目前由民间专家学者筹组的媒改社在推动,希望能说服2个党的版本做一定程度的修改,推动部分条文的修正。
换照风波引发过激对立 非民主之福
换照事件以来,台湾社会不理性讨论政策,马上出现极端对立的言论,如“极权国家”“民主污点”等言论相继出现,此现象一方面有历史上的原因,台湾经历过去国民党威权时代一言堂式的言论箝制,当然民进党执政时也有零星的政府干预媒体的状况。
如果政府该做什么的时候,就被批评是控制、是干预的话,如果我们总是从这个角度来思考问题的话,民主社会有很多制衡的机制,就没有办法发挥了,很多比较细致的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就无法往前推展,台湾会老是停留在对立与两极化的状况。
当然,这也正是目前台湾电视媒体的问题,少数几个名嘴在控制谈话性的节目,每次上节目的人也都是类似的人,这些人的意见被放得很大,不管是偏蓝偏绿的节目都是,这种极端言论的状况,展现在媒体上,好像这些名嘴代表很重要的意见,其实他们的意见只是被放大了,其实还有很多细致的公民意见被排除在媒体之外。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