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7月6日讯】〔自由时报记者许敏溶台北报导〕全国教师会昨天邀及高中老师评析今年大学指考试题;许多考科都被质疑有“取材不平均”的问题,建国中学国文老师杨鸿铭更痛批大考中心是“不受监督的大怪兽”,国文题目十年来没进步,出题老师大多思想老旧,命题时只会迷信鲁迅、徐志摩、余光中等七○年代或以前的文学家。
杨鸿铭建议,国文出题应该多用一些文章写得不错的台湾本土作家,例如简媜、许达然等,尤其是八○年代以后出现的本土作家诗歌与散文,内容相当贴近学生的时代与生活环境,才更能激发学生的共鸣与学习兴趣。
杨鸿铭还痛批,没有任何一个单位可管得动大考中心,导致人事结构僵化,命题者几乎都是同一群人,国文考题十年来都没进步,作文题型也千篇一律停留在以记述为主的题型:“乍看自由,其实自限;乍看多样,其实八股。”
全国教师会昨天举行检视九十四年大学指考评论会议,邀请高中各科教师出席,检视这次大学指考各考科优缺点;“取材不平均,过于偏重某些章节”是多数高中老师的看法,至于各科别,国文被批评题型没进步之外,历史考题也被批评考题太琐碎且偏重记忆,地理科则是各册命题不平均,而且区域地理命题偏重细小琐碎的地理现况。
化学科部分,圣心女中化学老师周德厚指出,这次化学“实验题太少”,不利学校推广多作实验;但是题目难易度适中值得肯定,学生只要熟读任一版本,就有机会得高分。
全教会也呼吁,大考中心应该更充实大考试题“题库”,建立常态性的试题研究机制,且要请退休高中老师参与,才能提高试题品质。
——————————————————————————–
〔记者申慧媛╱台北报导〕大考中心副主任郭鸿铭说,大考中心命题每年都有改进,特别是每年都会改换命题召集人,再由召集人负责找命题教授,因此,绝对都不是同一批人在命题,而大考中心进行命题研究,每次的命题风格及特色表现也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