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竞彩比分-博彩网站推荐-大乐透走势图

(红楼梦)裙钗“宿命” 浅释

“平生遭际实堪伤”的香菱
李 敬
font print 人气: 6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6月4日讯】 (续)
怎奈香菱学诗心切,当天晚饭过后,宝钗去了贾母那里。她一心只想学诗,常听姑娘说,大观园的诗社里赛诗,黛玉夺魁的事情。她等不得宝钗回来,也不顾林黛玉还在病中。

  香菱自己便往萧湘馆中来。此时黛玉已好了大半,见香菱也进园来住,自是欢喜。香菱因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了,好歹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笑道:既要学诗,你就拜我做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香菱笑道:果然这样我就拜你作师,你可不许腻烦的。

  就这样香菱开始学习作诗了。林黛玉耐心地给她讲解“起承转合”。“平仄虚实”,然后说:如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也使得的。随后,指导她读名人诗篇。竟然连探春、宝玉都引来入坐,听她们讲解。香菱又从她这里拿回书去读,她顾不得走回家,坐在路边石头上便看起来。到了家仍然又是读,又是作。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一连几日,一旦作出一首,忙去叫黛玉看,可总是说不好。这天又折腾至三更以后才上床,五更才朦胧睡去。一时天亮,宝钗听她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宝钗笑她:可真是诗魔了。学不成诗,还闹出病来呢?正是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至。一天,她终于写成一首,黛玉没说不好。众人争抢着看过,评为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李纨与众姐妹都说,要约她进诗社。宝玉也称赞道:这正是, “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她这么一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

…第六十二回写香莲和几个小丫环玩“斗草”的游戏,她们满园采花﹑采草,个自兜着,坐在花草堆中斗草。这个说:我有观音柳。那一个说:我有罗汉松 …。比赛谁对得快﹑对得巧。对着对着一个人突然说:我有姐妹花。众人一时对不上了。香菱便说:我有夫妻蕙。于是,大家哄笑起来,她们说从来没有这花儿,有人说香菱必是想丈夫了。大家坐在草地上,你推我搡,笑个不停。一个拍手笑说:了不得了,那是一洼子水,污了她的新裙子了!众人一看惹了祸,笑着跑散了。香菱低头一看裙子果真湿了。而且点点滴滴流下绿水来,正急得想哭。

  可巧宝玉见她们斗草,也寻了些花草来凑戏,忽见众人跑了。只剩了香菱一个,低头弄裙,因问:怎么散了?香菱便说:我有一枝夫妻蕙,她们不知道,反说我诌,因此闹起来,把我的新裙子也脏了。宝玉笑道:你有夫妻蕙,我这里倒有一枝并蒂菱。口内说,手内却真个拈着一枝并蒂莲花,又拈了那枝夫妻蕙在手内。香菱道:什么夫妻不夫妻,并蒂不并蒂,你瞧瞧这裙子。

  香菱对宝玉说了这裙子的来历。宝玉低头瞧了,一时比香菱心里还急。一则想,宝钗把别人送的衣料,好心与香菱一人做了一件裙子,如今她的好好的,香菱刚上身,就脏成这样,岂不辜负她的心;二则姨妈老人家嘴碎,这叫姨妈看见,又是一个说不清。怎么办呢?他俩翻复商量许久,宝玉想起来,袭人有一条一模一样的裙子。他建议借了来,换下这条。香菱说:”就这样吧,别辜负了你的心。又说:我等着,你千万叫她亲自送来才好。

  袭人素来大方,况又与香菱相处甚好,拿了裙子,由宝玉带路,来找香菱。香菱忙万福道谢。命宝玉背过身,慌忙换了,脏的交袭人拿走了。

  …再看宝玉,蹲在地上,将方才的夫妻蕙与并蒂莲放进一个坑里,用心地拿落花的花瓣盖好又撮土掩埋了。香菱拉他的手说:这又叫做什么?你瞧瞧,你这手弄的泥污苔滑的,还不快去洗去。宝玉笑着,起身走了。二人已走远,香菱转身叫住宝玉,宝玉扎着两只手,转过身,笑嘻嘻地问:什么?。裙子的事可别向你哥哥(指薛蟠)说才好。宝玉听了笑道:可不我疯了,往虎口里探头儿去呢。

  如果把香菱在大观园里的这段日子,比喻成像是在天堂的话,那么,听了最后的对话,是不是令人觉得,好像她一下子又坠入了地狱?

  (五)“宿命”在册 此生此世劫难逃。

  香菱是一个极其单纯的女孩儿。心地善良,纯朴,无忧无虑。她被薛蟠买来,便认定自己是薛蟠的人,将来自然要给他作妾的。如今在薛姨妈身边,她便一心一意侍奉好老太太,跟宝钗住进大观园,她专心致志地学诗,天真无邪地与人相处。上自园中身份最高的大奶奶李纨,及至丫环中最重心计的花袭人,特别是小姐中,那么刻薄的,常常是拒人千里之外的林黛玉。都被她天然纯洁的性情所感动,与之相处甚好。

  此后不久,香菱听说,薛蟠在外边结交上门档户对的桂花夏家,并看上了这家的小姐,正张罗着要娶进门来。香菱欢天喜地,也日日为这事忙乱着。她说:我巴不得早些过来,又添一个作诗的人呢。她心里想像着:那有才有貌的佳人,性情自然也是典雅和平的。只盼薛蟠娶过亲,自己得了护身符。只要殷勤小心伏侍就是了。因此她心中盼过门的日子倒比薛蟠还急十倍。

  “桂花夏家”本姓夏,是长安数一数二的大户,有几十顷田地独种桂花,凡这长安城里。城外的桂花局,全是他家的。连宫里一应陈设盆景,亦是他家贡奉。因此才有“桂花夏家”这个浑号。而且,她家也和薛家一样,同在户部挂名,也是拿宫中银子的官商。可惜夏家老爷已经没了,家中只有一个亲生女儿,名叫金桂。寡母独守此女,娇养溺爱异常,事事百依百顺。过分的娇惯,竟把个女孩儿养成霸道的性格。爱自己尊若菩萨,视他人秽如粪土。外具花柳之姿,内秉风雷之性。在家中时常和丫环使性弄气,轻则骂,重则打。

  如今出了阁,金桂以为要作当家的奶奶,。必要拿出威风来,才能钤压得住人。过门不久,先将气质刚硬,举止骄奢的薛蟠制服住了。又开始向薛蟠身边的人施展手段,特别使她妒火中烧的,是那个由薛蟠买来的才貌俱全的香菱。绝对不能相容。为了离间他们,金桂教唆自己的丫环宝幨勾引薛蟠。而薛蟠本来就是个怜新弃旧的人,如今刚过门的妻子,奉送上来一个丫环,真是喜出望外,感恩戴德。一天,夏金桂故意把宝蟾和薛蟠留在屋里,独自躲到树下乘凉。她揣摩着功夫,命小丫环找来香菱,让去她屋里拿手帕。香菱哪知是计。匆匆跑去,推门而入—–惊走了宝蟾,惹怒了薛蟠,他追不回上宝蟾,便对香菱拳打脚踢。金桂却口口声声薛蟠霸占了她的丫环。逼香菱让出自己的屋子,给他们成亲。并命香菱来她房里伺候。香菱无奈,只得抱铺盖过来。夜间一会儿叫给她倒茶,一会又叫给她捶腿。一夜七八次,总不准香菱安卧片时,连日如此。那薛蟠得了宝蟾,便不顾一切,金桂的满腔怨恨都发泄在香菱身上。半月之后,忽又装起病来,先说是被香菱气的,又说是香菱施了什么魔法咒她。大哭大闹,要死要活。直闹到激怒了薛蟠,对香菱大打出手,抄起门闩,批头盖脸打来。薛姨妈终日被吵闹得也没有了主意。一面骂薛蟠,一面大声叫人,快把香菱领出去卖了,拔去肉中刺,眼中钉。大家过太平日子,金桂听了越发撒起泼来,大呼小叫地和婆婆顶撞。宝钗见势,忙把母亲劝进屋里。对母亲说:哥哥嫂嫂嫌她,留着我使唤,断绝了那边…我们这样人家,哪有卖丫环的?香菱也向老太太哀求,情愿跟了姑娘,不要卖她出去。

  香菱本自怯弱,今复加气怒伤感,竟酿成干血之症,日渐羸瘦。请医诊视服药亦无效验。
  《红楼梦》第八十回,交代了香菱的这个悲惨结局。这一回的标题是:<美香菱屈受贪夫棒 王道士胡诌妒妇方>。后半回所说的,是贾宝玉为解救香菱,求医问药的事。宝玉自己病刚好,贾母让他去天齐庙还愿。可巧遇上外号”王一贴”的道士。这外号是宁﹑荣两府的人送的,指他的膏药灵验。只一贴,百病皆除。宝玉问他:可有贴女人妒病的膏药没有?王一贴道:贴妒的膏药倒没经过,倒有一种汤药或者可医,只是慢些儿,不能立竿见影的效验。宝玉忙问:什么汤药?怎么个吃法?王道士顺口诌了:秋梨一个,冰糖二两,陈皮三钱,山楂…几味药材说:熬汤每天喝,这叫做, “疗妒汤”。一剂不见效,吃十剂。一年不见效,吃十年……吃过一百年,人横竖是要死的,死了还妒什么?不就好了吗?”说完忙向宝玉道歉说:是逗哥儿玩儿的。其实,这哪是玩笑,不正是解释<好了歌>的道人说的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吗?

  关于香菱的“宿命”,在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时,宝玉就看见过记载。那是在“金陵十二钗副册”的厨子里。

  宝玉拿起一本册揭开看时。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这就是与本人生命同时存在的“宿命”。贾宝玉在梦中看到了另外空间这种记载着“宿命”的册子。可怎么能知道画里面的“一株桂花”还有那“水沽泥干,莲枯藕败”是指的谁及谁的处境?更不可能读懂诗中所云:(1)英莲和香菱是一个人,(2)她一生的遭遇实在可怜,(3)“自从两地生孤木”(两个土字,一个木字)—–“桂”,(4)香菱被她折磨而死等等。

  《红楼梦》从第一回贯穿至第八十回的一些情节中,在香菱诩诩如生的形象背后,所隐去的“真事”,大概就是“宿命”,这个不可泻漏的,而作家偏又苦心想用以儆醒世人的“天机”吧!
(完)◇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自孟子道出“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千古名言,其刚正、博大的气魄深受历代文人仰慕。他们甚至化用这句话为名取字,时时激励自己,其中最知名者有唐代的孟浩然,还有元代的一位名臣兼文学大家——张养浩。
  • 特殊的风土,使日本人一直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表现在文学艺术里,便成了这种“深重的悲观主义色彩”:感叹人生的脆弱和短暂,歌咏转瞬即逝的美景,凝视种种琐碎、微小的细节⋯⋯即使是战国时代叱咤风云的名将,留下的辞世诗也多为感叹世事无常、人生如梦的句子。
  • 书写黑暗与痛苦,不等于就是消极和局限,相反,一个人如果看不清时代的昏昧、人心的堕落,他对“美好”“光明”的理解也势必是肤浅而狭隘的。(北翠╱新纪元)
    书写黑暗与痛苦,不等于就是消极和局限,相反,一个人如果看不清时代的昏昧、人心的堕落,他对“美好”“光明”的理解也势必是肤浅而狭隘的。
  • 寒山寺位于苏州市姑苏区枫桥镇,坐东朝西,面对古运河,在晨曦一抹或暮色苍莽之时,于湖水岸边听得入耳的木鼓钟声不觉令人感叹天地悠悠的怀古幽思,人人不由自主的吟唱唐代诗人张继的千古大作《枫桥夜泊》
  • 倘若欣赏一个人,应当如何赞誉?在众多的誉美之辞中,诸如:以玉树临风形容倜傥之士;以云中白鹤形容隐士高洁;以璞玉比喻有潜质而未经雕琢之人;亦或如瑶林琼树,比喻一个人容貌才智出众,犹如风尘外物……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赞誉,即以镜喻人,百代流芳。
  • 在水浒故事中,每当豪杰出场,必有诗文介绍其名号与绰号。唯独武松出场时,绰号一直空悬未着。
  • 古代的史家并不避讳将神奇的预言采撷入史,三国相关的史料中,关于预言的记载很多,其中不乏采自谶纬之言。
  • 齐国左相出访鲁国,他那豪华的车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鲁国大夫叔孙豹善于预测,当即预料了左相的结局。宴会上,齐国左相举止失礼,叔孙豹辛辣地讽咏道:“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看那老鼠都还有张皮,这人却没有礼仪,不死还等什么?如此辛辣的讽谏,齐国左相做出了怎样的回应?
  • 《三国演义》开篇第一回,以“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观点,概说东汉末年由一统江山分裂为三国鼎立的局势。然而,历史大局的演变,真的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结果吗?
  • 汉灵帝熹平五年(公元176年),一日,沛国谯县的天空中,一只散发着金黄光芒的黄龙,轻盈矫捷地遨翔天际。百姓们纷纷举头注目,大感惊奇,消息也不迳而走,传到了京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