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从神医到人医

刘东梅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6月24日讯】自古以来,人们称赞医术高明的良医,总喜欢用“神医再世”、“妙手回春”等玄奇的字眼。浸淫中医领域多年,现为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资深研究员的刘东梅先生,要自哲学史观与上古流传的医典谈起,告诉您其实中医不是来自俗世的学问,而是有着神圣流传的根本之源……

在扁鹊以前,上古还有一位大名医苗父。据说苗父对于任何病人,只消用一只草狗为道具,然后面对北方、念念有词,哪怕是扶着来的还是抬着来的病人,立刻就能康复如初。

当司马迁在《史记》中为扁鹊立传的时候,必定看到苗父这个上古神医的故事。但是因为司马迁对苗父的真实性接受不了,就略去不记。

许多医家神奇事迹,就是这样逐步湮没在历代后人的记载。中医的确有着超常不凡的内涵,只是随时代演变而被人削减神奇、增添杂质,变得日渐世俗化。越到后世,越多人公开反驳医家的神奇,认为是虚妄不实的说法。于是博大精深的中医,也就在时光与庸人无情的冲刷抨击下,逐步削减与改变内在的意涵。而这就是中医自如天一般、光芒万丈的神人地位,降至如今平庸世俗化的过程。

远古的神医

中华民族较有系统的医学发展,应该始于黄帝。相传黄帝问岐伯求教医道,从而发展了中医,所以人称中医为“岐黄之术”。《黄帝内经》是我国现有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医学巨典,然而我们注意到黄帝是公元前约2700年到2600年的人,而《黄帝内经》在常人中公开普传,则是春秋战国(公元前700年)的事,相隔了将近两千年的时间。可见该书的主要内容在《黄帝内经》公开普传之前,已经以别的形式传承将近两千年。虽然经过后人增删改动,在黄帝内经当中,我们可以窥见中医许多神奇之处。

其中记载的“神农”就是一位神人,教导当时的人们从事农业活动。他的著名故事是拿着一根“赭鞭”走遍“五岳四渎”,见到药草都一一“鞭问之”,“得其主治”。换成白话,就是神农用自己的神力(与其他生命交流思想的特异功能),逼着那些药草把自己的主治功能告诉他。植物竟然可以思想并且与人沟通,这当然是令后代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然而现今许多科学研究也证明了植物思想的真实可能,却是经过多少批判、兜了好大的圈子,才受到承认!

不懂医理却能治病的奇人

中医还有一种特殊的诊病方法,叫“隔山照”。医家只要取得病人得病后接触过的任何一件物品,就可以准确诊断下药。刘东梅自中国大陆赴美留学时,也碰到了一位对中医一窍不通、但又具有这种特殊诊病能力的美国教授。他透过一种简单的打坐方法:微闭两眼,盘腿而坐,不思不想。六个月后就感到手上有很强的能量。在他长期坚持下去后,许多特异能力也相继而生,包括特异诊病的能力。刘东梅叙述他看到有病的人就说:你某处有问题,说得百发百中;凭照片就能准确诊断远方病人的病状,还能以特异功能治疗。只见他用右手对着病人病灶的部位,在体外猛一抓,再用左手合上,捧着那常人看不见的“病”,飞快走到窗前扔出去,病人立刻感到原来病痛的地方空了,好像从来没有过病痛一样。有时遇到比较厉害的病,却要好久时间才能抓出来,一身大汗方休!

中医如何流于泛泛常人的学问

这位美国教授没有学过任何病理,却通过简单的修炼静坐,达到“神医”的境界,使人不得不深思:历代庞大而繁复、正规学习中医的理论与方法是否真的必要?到底哪条路更好?而中医又是如何从上古那样神通大显的高明医术,变得如今的泛泛平庸﹖

刘东梅经过反复思考与实地进行对历代医学经典的考证,归纳与比较世人主要两种史观:纯精神的唯心史观,以及纯物质的唯物史观,再从传统医学历史中探求中医从超常神奇的“道医”状态,变得有系统、有方法,却丧失珍贵本质的“儒医”过程,并且就近代西医对中医的影响,分析清楚、采证历历,精彩而丰富的告诉我们中医的神传根源与下降过程。透过这样的探索过程,刘东梅也为人类如何回归没有病痛的美好境界,从“人医”提升到“神医”,提出了最为中肯与可行的建言。

中医的神妙与博大,在刘东梅的专题演讲中,可以一览壸奥无遗!

作者: 刘东梅(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资深研究员)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