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6月19日报导】(据明报新闻网谈诵言报导)揭发香港私家医生李世澧开错药后,香港卫生署花了相当时间在李的诊所内逐张翻阅病人的病历卡,才能追查到所有被配错药的病人。
下月出台的香港医疗改革咨询文件,将建议政府设立中央病历机制,透过电脑平台,将市民在医管局或私家医生的诊断和病历资料载入,方便公私营医生互通病人资料,强化公立医院病人转往私家医生作延续治疗,一旦发生医疗事故亦可尽速追查。
社区组织协会病人权益组织干事彭鸿昌指某些病人身份较敏感,如性病及精神病人等,故政府应让病人选择是否“开放”病历。
由香港卫生福利及食物局长周一岳担任主席的健康与医疗发展咨询委员会,下月将发表首份医疗模式改革咨询文件。
据本报循多方面了解,今次改革重点之一,是推动公私营医疗合作,其中包括重提设立中央病历机制,促进公私营医疗互通病人资料。新机制旨在鼓励市民除了“贫穷老弱”、“急症创伤”、“重症及费用高昂的奇难杂症”在公立医院求诊外,其他如伤风感冒、一般手术,就逐步由公营医疗转往私营医疗处理。
在建议酝酿期间,碰巧发生私家医生李世澧开错药事故,港府认为假如设立中央病历机制,倘有医疗事故新机制亦可尽速协助追查,事故间接对新机制起了“催生”作用。
为加强公私营医疗合作,医管局能将在明年初以试验性质,容许一两间私家医院以及十多二十个医生,在病人同意下可在电脑上,查阅由公立医院转往私营医疗作延续诊治的病人病历。今年年底,医管局电脑系统亦可将私家医生转介给公立医院的病人,自动作出回复。
医管局专业及运作总监张伟麟医生坦言,“公私营医生分享病人资料的困难,在于病人是否同意病历互通,特别是性病患者、爱滋病患者,他们大都想将病历保密。”
技术上包括资料保密,如何限制查阅病人病历的机构,只看到获授权病人的资料﹔保安系统例如防火墙的设计是否安全﹔电脑技术的成熟程度如下载速度等技术问题,都需要克服。
社区组织协会病人权益组织干事彭鸿昌指出,部分病人的身份较敏感,尤其是性病及精神病人等,故政府应让病人选择是否“开放”病历,“公立医院病历现在各科互通,过去我们曾收过精神科病人投诉,指其他科的医生得知其病历后,觉得他身体的毛病是受精神影响,担心医生的诊断因而受到影响”。
彭又担心,私家医生未必愿意把拥有的资料跟政府医院分享,因可能会影响到其生意。他认为,只要能解决得到技术问题,最理想的做法是把病历记录在智能身份证的晶片内,让病历跟病人走。
医学会会长蔡坚欢迎设立中央病历机制,并相信私家医生特别是年轻一辈的医生愿意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