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双色球中奖号码 - Google Play 上的应用

【书法漫谈】幽深无际,古雅有余—钟繇

明训
font print 人气: 28
【字号】    
   标签: tags:

幽深无际,古雅有余—钟繇

钟繇(151-230)字元常,颖川(今河南长葛)人,汉时为官尚书仆射,魏明帝时官至太傅,人称“钟太傅”。钟繇早年学书曹喜、刘升德,后又师法蔡邕,兼善各体,自成一家。

钟繇从小就喜欢书法,十一、二岁年纪轻轻就随着老师到山东抱犊山临摹秦、汉摩崖石刻,长大后对书法的喜好程度更是只能用“痴”来形容。相传他和朋友席地闲谈时,总是边聊天边画地练字 ﹔甚至连睡觉时还不忘用手指在被子上比划。

这些传说虽然不免夸张,但钟繇的书法可真的不含糊。钟繇擅长隶、楷,尤其是小楷书,著名的作品有《宣示表》、《力命表》、《荐季直表》等。在书法史上,钟繇被视为楷书先驱,开启魏晋六朝的发展期,直到隋唐法度完备,达到鼎盛。由于处于萌芽阶段,钟繇楷书蕴含着清新质朴的意趣,加上点画中仍保有浓厚的隶意,因此显得格外高古。

钟繇的书法看似简单却非一般人所能及,所谓“古质今妍”,后代的书家因为失去那份质朴的内涵,所以任其技巧、功力再深,也难与其项背。无怪乎书评家张怀瓘给予钟繇至高无尚的评价:“刚柔备焉, 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秦汉以来,一人而已”。

有一种说法,学楷书要多以魏晋、唐朝为取法对象,这很有道理。唐楷成熟,法度严谨,魏晋去古未远,以质朴自然取胜。如能互相参照,不因学习唐楷法则而走入僵化,不因过于追求自然而误入无法的迷途,游走其间,对于楷书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与体会@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颜真卿以巍巍丰碑体现出其忠臣烈士的人格,并向开创了浑厚磅礡,迥异于二王的楷书风貌,成为后世典范。颜真卿行书对后人也有相当深刻的影响。传世法书墨迹有《祭侄文稿》、《争座位帖》、《刘中使帖》等。其中以《祭侄文稿》这篇可遇不可求的千古杰作最为人赞叹不已。
  • 天真烂漫是我师
  • “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是苏东坡耐人寻味的书法语录之一,意思是书写前没有刻意求好的作品,往往是自然天成的佳作。正如蔡邕所言,“欲书先散怀抱”,心中无窒碍,自然能够心手相应,意到笔随,若一味挂心的想把字写好,则写出来的字难免因心急而僵化,或过度匠气雕饰而流于矫揉造作。
  • 天真烂漫的苏东坡,在政治上表现出直言无讳、嫉恶如仇的耿介性格,对于朝政流弊每每藉由诗句托事以讽。但君子向来不容于小人,苏东坡也难幸免。元丰二年(1079),一些投机政客从东坡的诗文中罗织罪名,并以谤君之罪将他逮捕,送入京师御史台狱。此桩“乌台诗案”后,苏东坡被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 不得签书公事,形同软禁。
  •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又号松雪道人、欧波,,湖州(浙江吴兴)人。赵孟頫出身宋室官宦书香之家,幼小聪慧,读书过目成诵,才华洋溢,书、画、诗、文,甚至音乐、佛学、篆刻样样精通,可以说是各个文化艺术领域的全才,其对后世的影响以书、画最为深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