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4月13日讯】兰花又称“王者之香”、“君子之花”。高贵大方的气质,颇受中外人士喜爱。台湾地处亚热带,阳光充足、湿度高,适合各类兰花生长,无论是蝴蝶兰、嘉德利亚兰、文心兰等均是享誉国际,自来即有“兰花王国”的美誉。每年兰花外销数量高达4000万株。
王者之香、君子之花 得天独厚的兰花王国
一谈到全球花卉市场,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可能就是有“花卉王国”之称的荷兰。台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很多人都担心台湾农业将面临荷兰等国家的低价倾销,而失去竞争力与市场。但是高附加价值的兰花产业不但未受影响,还成了台湾极具全球竞争力的产业,尤其台湾蝴蝶兰更是欧美、日本等花卉市场的宠儿,全世界有高达百分之八十的蝴蝶兰都是由台湾出口。
蕞尔小岛的台湾,每年生产了高达8仟万株兰花,优异的气候与环境,以及遍布全台的中小型兰花培育者,正是这项奇迹的共同创造者。开路先锋的兰花育苗学者、企业,提供台湾兰业更美、更丰富多彩的选择,造就台湾兰花的生命力。台南县政府规划成立的“兰花生技产业园区”,更是“锦上添花”加速了技术的提升。
“台湾本来大家都从国外进口兰花,从事育种,因为台湾每个礼拜几乎都有兰花欣赏会,兰花的竞赛,这个竞赛的话,产生变成台湾变成有很多育种家,因为他要育种出好的东西,才能有办法得奖,所以无形中创造了台湾很多企业家变成育种家,所以现在台湾育种会那么快赶上国外,甚至超越了国外。”从事兰花事业已经十余年,目前担任台湾长颖公司负责人的吴明坤表示。“每当新的品种出来以后,便要申请注册与世界专利,以取得差异性与延长行销优势。”
美丽与哀愁 吴明坤的创业历程
走入台湾长颖公司的兰花温室,摇曳生姿的兰花迎面而来,然而缤纷的花海却隐藏着一个美丽与哀愁的故事。负责人吴明坤先生原本是业余的爱兰人士,在偶然机会里,成为兰花产业的经营者。并在2003年意大利国际兰花展上,获得一个银赏奖和两个铜赏奖,吴明坤谈到他的创业过程:“原本种兰花是我的兴趣,只当成副业、玩赏用,结婚时蜜月旅行到日本参观了世界兰展后,才发觉原来兰花是可以当成大事业来经营,包括日本与美国的一些大企业,都投入很多心血做国际行销。回来后我就与太太重新规划把兰花当成正业,并成立公司来经营。”
将对兰花的兴趣转为企业经营的吴明坤,1989年因为人工与土地成本的考量,选择到中国云南投资,但却遭到意想不到的结果。“云南人力成本比台湾低30倍,可是他们的观念落后台湾20年,这是我们经营比较困难的地方。运输方面也是一个瓶颈,我们的花要转到曼谷、香港才能送出去,所以成本变成很高。”除此之外,吴明坤还提到一个重要的原因。“中共政府介入公司的经营,给我们产生很多困扰。最后没办法,只好完全割舍结束掉,大概有70公顷的温室,产能每年有500万株左右,全部都没有回收。”
在看似低廉的工资下,却隐藏着看不到的额外成本,加上当地政府对经营的干预,一个乐观的投资,变成铩羽而归的下场。吴明坤忍痛结束了已经投资7亿元,耗尽十二年心血的事业,毅然决然的回到台湾。“说实在是一个惨痛的经验,当时要去的时候,我跟我太太讲说:台湾你帮我看着,我到那边努力几年的话应该会有成果。”吴明坤感慨地说:“还好台湾的根基有留着。”
根留台湾再出发 兰花产业联盟创新局
“还好台湾有留着”,就是当初根留台湾的决定,让吴明坤得以选择在台湾重新出发,甚至经由结盟扩大发展。“台湾市场太小,一定要外销到国外去。但是要面对国外,像荷兰,日本,欧美的大型兰花公司,我们没办法竞争,所以我们这个产业联盟组起来后,可以细部分工,降低成本,才能面对国外大企业的竞争。”吴明坤表示:“在台湾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唯有分工整合,才能提升竞争力。”
一个盟友讲到他自己的经验:“在台湾的话一般花农都是单打独斗,虽然你种的花很好,如果没有一个联盟或一个组织来将生产到销售连成一贯的话,整个效率就不高,因此有联盟以后对我们一般花农改善很大。”目前“兰花产业联盟”正以300万株年产能,70%外销的事实,展现结盟实力。吴明坤将他在中国惨痛的失败经验,转化为再出发动力,利用产业结盟、产销分工,以低成本高效率进军国际市场。
原本看似“一盘散沙”的台湾中小型兰花生产业者,经由企业结盟以勤奋朴实、众志成城的精神奠定生产基础与规模,进而藉由创新、研发以缤纷多彩,形、香、色兼具的兰花新品扬威国际。只要有心经营,在哪里都会是赢家。@(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