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亚洲体育博彩平台 - Google Play 上的应用

简美育的绘画手记(中)

简美育
font print 人气: 38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4月16日讯】
1992
‧十一月在台北市立美术馆举行第二次个展,认识收藏家王宝峰女士,后与她在吕家恂先生处研习古文。
‧画展是给自己做个整理,也是给自己作个验收,以便重新规划,重新出发。
‧1987年的个展是由感官的摄取和单纯的描述。1992年的个展则经由心灵的修持,进入另一种象征的意义,。当时的遭遇拂逆违心,所以画里所显现的难免阴郁,有一种幽忧而凄美的感觉。
1993
‧画展结束,想再充实自己,以为书画同源,便去拜访杜忠诰老师。他看了我的画册赞叹不已,说我是用整个生命在作画,任何人看了都会感动,于是教我书法基本功。又从杜老师处认识了任曼俐女士,她对子女的教导方法,影响我教导儿子的态度。
‧一路走来,艰苦备尝,这年娘家开始接济我。从小父母重男轻女,如今家道中落,家人看我对绘画坚持不懈,也就不再多言了。
‧齐白石最伟大的地方是具有雄厚的传统基础和强烈的生活感受,朴实与真情,因为创作的泉源乃来自生活,并能真诚感受大自然所蕴藏极其丰富的一切。
‧朋友建议我能透过摄影的辅助,不要写生以免太累。然摄影是影像的再生,写生是直接的心灵感受,只有经由心灵深处所体验到的东西才具备美的条件,否则作品又如何能比别人真?如何感动人心呢?
‧写实的画一般看来呆滞又俗气,如何从有限营造到无限的创造力?如何产生有感情有生命的作品?如何从平凡到不平凡?如何从庸俗到脱俗?不要断言工笔画有其极限,其实它也有广阔的前景。
‧将修炼的心带入生活里,也融入绘画中。一种看不见的力量一直在滋长着。人只有在安静专注的气息下才能有智慧有灵感,也才能朝着一个已定的目标继续前进。我想我渐渐能克服沮丧和不安的情绪,全力以赴去面对绘画的种种困难。如果再给我十年,我将把工笔画的表现方式与精神提升起来。
‧四月再去日本乡下写生,古沟新夫妇特别为我种植一大片油麻菜供我写生。儿时记忆中,绿油油的田野气息,有着大地回春一望无际的壮阔景致。古沟夫妇把油麻菜籽照料得很肥美,我仍感太细碎。古沟先生以七十高龄骑着脚踏车去市区找0.3笔心,连问了五家才买到,中午时间满脸通红,汗流浃背拿到菜园给我。靖子妈妈一天送三次茶水点心来,如此照顾我,恩情如父母。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我不断的写生,累积画稿、累积经验,也累积实力,为的是要展现更强的创造力。不断的即景观察和写生,虽然缓慢辛苦,但经常与自然结合,会发现前人未曾发现的理则与问题。
‧写生是以真挚之心面对自然,接近自然,也是锻炼自我感觉的最好方法。在长期的摸索之下,作品才会有深邃的意境,也才有生命和感情。罗丹说:“一般人不容易体会到‘深’的意义,只会用平面来明晰的表现自己,要从深厚方面去想像形式,从深处去观察现实……生命之花是自内而外开放的……”美丽的大自然常潜伏着令人内心强烈颤动的元素,有些人写生或许是准确的,但绝非真实的,因为不能透过心灵的触觉体认之。 ‧六月和李铸晋教授等人去台南石允文家,看晚清民初的字画收藏。看到萧愻的初、中、晚期的画,然而萧愻一旦成名,画作就开始退步了,难怪张大千说:“画家功力日退,无非误于名利!”唯有没有名利心的人,才能画出不朽的作品来。
‧王耀庭在文章里说:“从自然界得到创作泉源,自是一条稳健的路途”,但也担心地说:“相对的也就少了美学上的探讨”,这话提醒了我。当今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时代,西方的观念不断地冲击着东方,纷杂的理论与多元的流派常令人无所适从。这对我来说是一种恶梦,因为会越来越失去自我,我曾经也陷入了具象、抽象辩证的困惑。追求“真实”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否则将披着太多别人的外衣。当作品失去真实便无生气可言,又何以感动别人?
‧张大千的话语录有一段话:“画家要有几幅伟大的画,才能在画坛立足。在寻丈绢素之上,画出繁复的画,这才见本领,才见魄力,就是小景也要有大寄托。”〈竹雀图〉便是受到这话的启发,这将是我的大挑战,以平凡的题材上表现不平凡的意境,那才是大本领。
‧我真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警觉,过去有诸多的不顺,未来更是渺渺茫茫,多想只是徒增困扰与痛苦。然而生活的许多悲苦,何尝不是画家创造不朽作品的泉源?
‧绘画不是只靠精进就可以的,偶尔也要检讨反省,涵泳人文,所谓“沉浸醲郁,含英咀华”是也。
‧赵无极说:“要做国际性的画家,就勿忘丰富传统。”盖无源之水,无根之木,终将枯竭。
‧艺术最主要的是真情,并结合现实生活的体验,其所呈现的作品才有生命。
1994
‧我不和别人比较,只和最好的自己比较。努力再努力,超越再超越,像凿井一样,慢慢深下去,再加深一点感情,再加上一些想像,就跨越过去了。
‧很多人以为结合传统与现代才是成功的画家,可见艺术越来越观念化了。伟大的艺术品必然是心血投注的结晶,岂有中西古今之分?
‧我是个埋头苦干笃情认真的人。
‧不知如何来描述此时的状况──没有健康、没有力气、没有情绪、没有雄心、没有理想,是一滩死水……。造访吕家恂先生,诉说自己的挫败困顿,情绪低落得有些窒碍。吕说:“自古圣贤,遭遇挫折时往往更能展现才华。像文王被拘囚,才演绎周易;仲尼困顿,才做春秋;屈原放逐,才做离骚;左丘明瞎了眼,才有国语;孙子刖断两脚,才把兵法修改整理;吕不韦迁到蜀地,吕氏春秋才传到世上,可见人的潜能总是在生命转折处才发挥出来。”
1995
‧杨明锷说我画画好像在铸剑,锤炼再锤炼,只需等待时机,再敲一下,声音不同时便已铸成了。
‧写生并非自然的再现,而是创造出另一个让人感动的画面。
‧潜修让我厘清生命中许多纷纷扰扰的事物,更深知生命的意义要像源泉一样的奔腾倾注,漫衍而无休止。
‧台北市立美术馆展出巴尔蒂斯的画,他不追寻和认同某一画派,执著于自己的创作风格,描绘内心世界,是一个不受时代束缚的艺术家,其画非常宁静而神秘,六十载的艺术生涯中,坚定不移地走具象艺术的道路。从不争名逐利,只将呕心沥血的画作奉献世人,以待知音,孜孜不倦,精益求精。我深受其影响。
‧张志成鼓励我:“工笔画虽然很写实具象,但能画出艺术性,难道不是一种挑战?”我把一张荷花手稿钉在墙上,他说:“跟传统有些不同处,它来自内心,来自真实。”
‧九月中父亲来电话,说我已走到这个地步,就要坚持下去,问我下次画展所需的费用多少,表达将支援我度过难关,父母的爱永远都是子女的后盾。
‧十二月中仁德、仁镪两个弟弟汇给我二百万,我怆然泪下,也有着绝处逢生的喜悦,噙着泪水写一封长信给他们,把这十几年来的遭遇和不幸说了出来。家人看了我的信感喟说我们简家一向丰衣足食,而我竟然为了画画如此困苦。
‧创作必须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受,过于求实或过于抽象都不好。
‧“开大智慧的人,不贪小境界”,我常引以为戒。
‧这三年所画的画都没着色,但从未停止写生、收集资料,勤奋的阅读或在毛笔字上下功夫。我不喜欢重复自己画的东西,最关切的是如何勤于观察,如何去完成?写生及思考,不断的去创造心灵的感动。到目前为止,我依然不能上色,好像还没有准备好,对〈竹雀图〉而言,还在努力构图。绘画就像人生一样,往往处在逆境之中,不断地挣扎,不断地煎熬。我用整个生命去经营绘画,不只是工作,而是使命。
1996
‧手稿图已有百件。这些写生画作都是经过相当时日的观察,和非常艰辛的制作过程。把写生手稿做得越多越好,有助于绘画的稳定和坚实结构,走绘画这条路,真是需要超大的耐力和真情。
‧写生只能得其形,要去感受花草的精神,要有很多“惊艳”的心情,要有很深邃的意境和感觉。我的写生手稿都是苦心经营的,几乎可当作品看待。从生存环境寻找艺术的素材与能源,创造出自我的面貌,以清晰、朴实来展示大自然至真至善至美之境。
‧好的画作是超越技巧与形式的。不要画眼睛可以看到的,要画心灵所感受到的。工笔画最怕浮华组合做作。
‧开始制作〈油麻菜籽〉,如图。整张画所要表达的是对大自然的“敬”,呈现一种“静”,静能撼动人生命的真实感,也是一种美,一种气质。
‧通过自然,领悟到生命、力量、真实、价值。自然要有形象,作画才能构成,一旦超越自然的原有形象,那么生命、力量、真实、价值,会让人的一生永远活得有目的,我愿把画画当做生命的一种修持。
‧上色我已懂得“三帆九染”的技法,用极浅的颜色一遍遍的薄涂,若调很浓的颜色,涂上去只会感到薄而匠气(生硬);用色讲究薄,但在薄中又要有厚的效果,浅中也要有深的感觉。 ‧有些人写生或许是准确的,但绝非真实的,因为没有强烈的感情与激动心灵。真实并非平凡的准确,否则就成照相。艺术之价值在于有内在的真情,在形、在色都要能传达情感,艺术最需要的是感情
‧油麻菜籽结合前两次个展的精髓,有独特的韵致,画出“自然淳朴、高华与性灵”。油麻菜籽给人感觉是用心的、宁静的、纯洁的。此画颇能代表我一生的风霜和坚持,面对生命的破败仍能不断的挣扎,力求突破和虚心求教。
1997
‧文学家余秋雨说:“要常看大师级的作品,从中获得力量,可寻到共识共鸣,能感觉与大师的生命相碰撞……”,又说:“一定要去寻找自己和大师的结合点,我们的生命,经过大师的整理,心中的崇高点就扩大了,由此更建立高层次理性的审美观感……。” ‧九月杨明锷介绍我认识吴翰书老师。他是非常奇异的人,耳聋目明,博学强识,眼力特高。如果说金老师用字画改变了我的气质,吴老师则是启发我思想的人。
‧忘记谁曾经这么说过:“理论自存于画中,不假外求”,画里头就具备了理论,还去找什么理论呢?
‧作画不要违背自然或刻意精雕细琢,所以说“天然去雕饰”。
‧马谛斯二十二岁跟牟侯学习,牟侯鼓励学生把目标放远,为留名历史而创作,而不必为了沙龙展。
1998
‧三月恩师金勤伯老师过世,享年八十八岁。其伯父即金北楼,是清末民初北院派画家,以花鸟见长。远在人们称“南张北溥”之前,就是“南吴北金”,指的是吴昌硕和金北楼。早年指导金老师的还有一位清朝宫廷画家俞明(又号俞涤烦)。金老师对自己作品的评语是“有点杂乱”,由于熟悉各种技法,想用什么方法便用什么方法,反而不易创造出自己的面目来。他对我最大的影响是丰富的收藏,并带我接触收藏家及德高望重前辈如台静农先生,他淡泊名利从不与人争的个性也影响了我。
‧张志成来电话说刚从意大利、法国回来,看了很多画家的工作室,他说人家的工作室是上百坪、大制作大景观,而我们的画家只能屈就在几坪的空间里,过着居不能安的日子。他说:“现在绘画分两种,一种是平面的,一种是观念的。”我说:“一种是用感情作画,一种是用知识作画。如传统用笔和装置艺术。”张说:“观念一直在变,有些回国学者在国外学四、五年也很难学到什么,倒是抄袭很多外国作家的作品。”我想到史怀哲曾说:“当潮水退潮时,底层的东西会留在海滩上,而表面的东西会随波逐流。”凡能坚定不移者,终将开花结果。
‧每一张作品都是挑战,都是苦涩地刻画内心成长的过程。
‧李苦禅把画画得丑怪;八大山人用简化;赵之谦用粗线条;虚谷用硬的来表现;都强调个人的风格,画出精神力。怎样用笔去表现有力?怎样用色彩去表现突出?看画是看笔触,而色彩强调美学。
‧有人说:“中国的国画常夹着传统与创新,中国现代艺术正面临着一个危机。”年轻一代的画家一方面无法企及古人,另一方面又借用了西方绘画理论与方法,形成当前多元性的文化。我们缺乏西方文化的真实背景,无法暸解西方现代艺术的精髓,就像有人想模仿我的画,不了解我内在的种种,就是给他照画手稿也仅能得其形似,无法表现宁静安雅的意境,因为那是个人独有的灵性与修持。
‧吴老师对梁楷的泼墨仙人图,认为是大写意和变形之作,无非“掩其实体,显其虚灵”而已,又说:“写生是当场画,审美是胸有成竹(背起来),传神是有人的个性。要用‘心’去画,而不是用‘眼’去画。常玉的画充满想像,不是在描绘自然;余承尧的画是描绘自然,但有雄壮的笔触。”又说:“自然美的作品来自观察与学习,是很容易捕捉的,意境美的作品却是真情流露,是很难画出来的。不要做自然的奴隶(小孩子画的不是自然,却充满想像。)徐熙、黄荃的画是很好,但都是纯技法的表现。‘掩其实体,显其虚灵’,花草是实体,虚灵就是人的感情;追求自然之美,但人比自然强,要精神重于实体,画得越像只会越没有自己。达到美还要更美和感动,以前追求自然,现在追求自然以外,还要追求自己。”
‧吴老师对我说:“我搞绘画四十年,你跟我一样纯洁。”
‧中国画讲的是自然,不能与梵谷一样扭曲天空。大自然是我们的朋友,宇宙是看不完、画不完的。古人有句名言:“山川可以言志”,自然可以代人言志。梵谷、八大的画有强烈的恨心,我不喜欢创作是用来发泄情绪,对大自然要表达的是“敬”,就像请教老师的那份敬的心情一样。
‧看一张画,不是你看到什么,而是你感受到什么。
‧作画不能太胆怯、太拘谨和太小心,要懂得去夸张。这就是个性的表现。
‧一向被认为匠俗的工笔写实画,要如何呈现其深度艺术间的问题和张力呢?写实画执笔时间过于冗长,失败率又多,常常在技术层面已搞得翻天覆地,而思考的时间又比作画还长,难怪当画家容易,当艺术家却寥寥无几。
‧画花卉不在乎类别、形体、姿态及花的荣枯,而是如何把握并表现出有如神仙一样的格调,或超凡绝俗。 (待续)@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位于纽约曼哈顿心脏地带的弗里克收藏馆(The Frick Collection),自1935年开馆以来,坐拥1800件馆藏,一直是美术与历史爱好者心中的圣地。历经5年、斥资3.3亿美元整修与重新规划的博物馆终于修缮完毕,4月17日正式对外开放。不仅一楼标志性展厅焕然一新,更首次开放原为私人住所的二楼,并推出一系列崭新的展览、装置艺术与公共活动,并开放一座可容纳218人的全新音乐厅。
  • 艺术史家们对用“矫饰主义”(Mannerism)这个词做为绘画风格的名称有过许多争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爆发前,德国艺术史家沃尔夫林(Heinrich Wolfflin)首先使用这名词来形容十六世纪时在意大利那些无法被归类的艺术作品。
  • 安妮女王除了开创英国18世纪的黄金时代外,她的统治还标志着绘画、戏剧、诗歌和音乐等高品质艺术的兴起。安妮女王延续伊丽莎白女王一世(Queen Elizabeth I)曾使用的座右铭:“永远不变”(semper eadem或always the same),体现她的使命就是恢复受法国和西班牙影响之前的英国的价值观与传统。
  • 透过提升日常物件的美,西班牙“博德贡”(Bodegón)画作将这种仪式化的舒适氛围融入其中。
  • 提香对场景的精心设计、富于表现力的色彩,以及对人像和物件的敏锐刻画,启发了后世的欧洲艺术家。观众凝视此画时,犹如置身人群中,仿佛艺术家要求观者一同省视自己的良知与对神的信念。
  • 德国的视觉艺术,相较其哲学文学音乐,是较少被德国之外的人了解的。但是德国艺术中的浪漫主义精神却深深影响着其它领域,尤其是弗里德里希的风景画。他的风景画为什么如此精妙深邃呢?弗里德里希对色彩与构图的运用是德国浪漫主义的特色,他赋予风景画前所未有的生命与意义。他将灵魂注入风景里,而风景里被照亮的空气是“灵体”,让每一幅画作充满个体性与内在连结
  • 马德里拥有世界上最[ascii]着[/ascii]名的博物馆之一——普拉多博物馆。而迭戈‧罗德里格斯‧德席尔瓦‧委拉斯贵支(Diego Rodríguez de Silva y Velázquez)近乎真人大小的油画《宫娥》(Las Meninas)是其镇馆之宝。
  • 斯皮诺拉对敌军的武艺充满敬佩,遂允许荷兰军队如阅兵游行一般地撤出布雷达——他们手持武器,鼓声震天,旗帜飘扬;他也严禁部下对败军幸灾乐祸。当尤斯蒂努斯以传统方式向他走来示降时,斯皮诺拉下马与他平等相见。两人一见面,斯皮诺拉便对这位荷兰指挥官及其部队大加赞赏。
  • 在16、17和18世纪,职业女画家非常稀少,更不用说取得成功的了。索福尼斯巴‧安圭索拉(Sofonisba Anguissola)、朱迪斯‧莱斯特(Judith Leyster)和阿黛拉依德‧拉比耶-吉娅尔(Adélaïde Labille-Guiard)三位画家都创作了多幅自画像,其中包括突显其职业的版本。
评论